首頁 > 正文
精美的石刻會説話——大足石刻保護傳承利用中的政協智慧

  近日,國産3A游戲《黑神話:悟空》正式上線,在全球引發超高關注度。重慶大足石刻中的千手觀音、西方凈土變、地獄變相等石窟造像被植入游戲場景,令玩家在虛擬世界中沉浸式體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一時間,“跟着悟空步伐打卡大足石刻”也成為一股熱潮。

  大足石刻是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産,代表了公元9-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價“大足石刻是天才的藝術傑作,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近年來,大足區持續加強大足石刻保護研究利用,不斷提升大足石刻景區國際化水平,加快建設國際文旅名城。如何讓大足石刻“活”起來、走出去,一直是大足區政協和委員們關注的焦點、助力的方向。此次大足石刻牽手《黑神話:悟空》,是這一世界文化遺産走下崖壁、與國際對話、向世界邀約的一次成功實踐,也進一步激發了政協委員們持續助力大足石刻保護傳承利用的履職熱情。

  開啟“雲游”石刻奇妙之旅

  實際上,在牽手《黑神話:悟空》之前,大足石刻在文物數字保護和利用中就已開展了大量探索和實踐。

  今年5月18日,“雲游·大足石刻”元宇宙景區正式與公眾見面,大足石刻形成了“線上雲游、線下體驗”的文化旅游新格局。

  該項目是通過數字孿生、實時雲渲染、邊緣雲計算、數字虛擬人等前沿數字信息技術,打造的集文化性、觀賞性、互動性、趣味性為一體的雲端數字體驗景區。登錄“雲游·大足石刻”元宇宙景區,游客只需動動手指,就能瞬間“穿越”時空的長河:不僅感受當季當時的石刻風光,還可自由切換季節與天氣,在春光明媚、夏日炎炎、秋高氣爽、冬雪皚皚的不同場景中漫步景區,開啟一段“雲游”千年石刻世界的奇妙之旅。

  “雲游·大足石刻”元宇宙景區的打造,凝聚着大足區政協和委員們的心血與智慧。

  在加強大足石刻數字化保護過程中,王霞等委員建議,通過增設沉浸式體驗場景,利用VR、AR等科技手段,讓大足石刻走出原地,走進千家萬戶,增強文化吸引力;黃鈺等委員呼籲,通過與互聯網龍頭企業深度合作,策劃新穎的文化演繹內容,擴大大足石刻的文化影響力……在區政協委員們的傾力助推下,大足石刻研究院聯合中國移動咪咕、海馬雲,加快打造“雲游·大足石刻”元宇宙景區,歷時近兩年完成該項目。

  “數字賦能,文化出圈。”大足區政協主席廖文麗介紹,區政協持續建言助推大足數字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政協優勢作用,採取多種履職形式積極助力大足石刻堅持“內容為王”“傳播為要”,深挖多元文化價值、打造數字文化精品、提升數字文化體驗,推動“雲游·大足石刻”數字文旅項目與今年初上線的大足石刻數字博物館一同成為全面展示大足石刻的新&&。由此,大足石刻構建起了保護、管理、研究和利用的數字資源保障體系。

  力推“五山”聯動開門迎賓

  線上,游客無障礙“雲游”大足石刻;線下,游客也能全面領略石刻“五山”魅力。

  “7月20日起,大足南山、石門山、石篆山石刻景區正式對外開放,與已開放的寶頂山和北山石刻一起實現大足石刻首次‘五山’同開,全面呈現世界文化遺産魅力!”今年暑期,這一消息令區政協委員們倍感振奮和欣慰。

  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摩崖造像為代表的大足石刻,集中展現着大足石刻三教融合的文化特色和世界石窟中國化的藝術風采。其中,南山石刻是中國南宋時期雕刻最精美、神係最完備的道教造像群;石門山石刻是大足石刻中規模最大的一處釋道合一石刻群;石篆山石刻擁有大足石刻最早的三教合一造像,同時也是我國南方地區最早的三教合一大型石刻。但長期以來,大足石刻只有寶頂山、北山石刻兩大核心景區保持常年開放,而南山、石門山、石篆山石刻卻“養在深閨人未識”,游客慕名而去,也只能望“石”興嘆。

  這一情況引起了政協委員們的關注。在2023年區政協三屆二次會議上,區政協委員黃軍、黃春龍、葉綠等提出《關於盡快開放南山、石門山和石篆山石刻的建議》,針對“三山”現有基礎配套設施條件尚不完備等問題,呼籲全面梳理和解決“三山”石刻恢復開放面臨的困難,盡快加大建設力度,早日完整展現大足石刻整體風貌,為游客提供更加豐富的文化旅游體驗。

  此提案得到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大足區將南山、石門山、石篆山石刻的對外開放納入規劃建設之中,當地文保部門在南山、石門山、石篆山石刻開展了大量的石窟寺保護修復、危岩與環境治理、旅游設施設備健全等基礎工作。其中,南山景區的摩崖造像片區規劃為重點展示區,打造大足區市民文化、休閒公園和墨寶山主題景區;石門山景區新建旅游廁所及人行步道,改造管理用房、電力基礎設施和消防及生活用水安裝工程;石篆山景區實施危岩體搶險加固工程及其附屬設施改造工程,修建了管理用房及景區大門、參觀道路等。

  唱響“精美的石刻會説話”

  當前,大足區正依託大足石刻這張世界級“金名片”,加速構建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着力將大足建成國際有影響、國內有地位的國際文旅名城。錨定這一目標,大足區政協不遺餘力,不斷助推。

  “為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建議支持在大足舉辦亞洲文化遺産保護聯盟大會。”2024年重慶市兩會期間,作為市政協委員的廖文麗如是建議。圍繞加快打造國際文旅名城,區政協還召開了主席督辦重點提案座談會,對區政協重點提案《關於提升大足石刻旅游城市形象的建議》進行督辦。

  “受多重因素制約,中小石窟寺保護利用還存在本體保存狀況較差,交通條件、配套服務設施不足等方面的短板。”市政協委員、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學研究中心主任米德昉提出提案,建議對中小石窟採取搶救性保護與預防性保護並重的保護措施,同時,鼓勵開放具有突出價值和具備開放條件的石窟寺,讓更多中小石窟“活”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協委員和文旅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國家文旅部重點實驗室大足石刻示範應用基地成功落戶,大足石刻游客服務中心、文物修復醫院、數字展示中心等一大批重點項目以及寶頂小住等一批精品民宿、星級酒店建成投用,8K數字球幕電影《大足石刻》獲評國家首批“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一座産城景文融合發展的大足石刻文化城正在加速成為展示重慶文化的重要名片、現代化城市群協同發展的“樣板間”。

  如今,大足石刻穿過了千年時光,正以獨有風韻,誠邀世界各地游客共享一場視覺與心靈的盛宴。而委員們的建言助推還在持續進行中——

  唐麗委員建議,從娃娃抓起、從群眾抓起、從服務窗口抓起,人人當好大足石刻的“宣傳員”;陸俊年委員認為,要與旅游熱門地開展共同營銷,在關鍵區域互設宣傳陣地,實現攜手並跑、長足領跑;孟豹委員呼籲,市、區聯動打造全域旅游大數據採集、分析和挖掘等場景,實現旅游資源精準開發、旅游景點精準打造、旅游營銷精準投放……

  傾情傾力,步履不停。大足區政協將持續唱響“精美的石刻會説話”,助推大足石刻保護傳承利用取得更多標誌性成果,推動歷史文化“活起來”、傳統文化“興起來”。(凌雲 謝鳳 陳東兵)

編輯: 劉磊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