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守護好這片綠水青山,就是守護好我的家” 虎峰山上有支駐巡“尖兵”

  8月27日晚,重慶高新區曾家鎮虎峰山,森林防火應急小分隊正在進行夜間巡山。首席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白林新村小區附近的十字路口,&&監測到疑似有人燒草捂灰,趕緊派人過去看看!”8月27日晚8點10分,重慶高新區曾家鎮虎峰山上的瞭望&,夜巡到此的曾家鎮森林防火應急小分隊隊長李付傑,手機上突然收到一條視頻信息,趕緊撥通了山腳下白林村值守人員的電話。

  此時,剛登上瞭望&的李付傑全身汗濕,一顆心揪緊了,完全顧不上擦汗:“要真是燒草捂灰出現意外,把周圍引燃就不得了!”

  由於連晴高溫,8月22日,重慶高新區發布“森林火險紅色預警信號”和“森林防火封山令”。虎峰山屬於縉雲山脈,森林防火任務艱巨。除了在進山路口、重要路段設立防火卡點值守、檢查等,曾家鎮還組建了由來自應急管理崗、城管、民兵、村(社區)等方面的16人組成的森林防火應急小分隊,進入虎峰山靠前駐巡。

  白天輪流巡山,夜晚“全軍出動”

  應急小分隊中,有“80後”“90後”,也有“00後”。他們分為兩班,每班8人,實行輪班制,24小時駐守,吃住都在山裏。

  作為鎮應急管理崗工作人員,李付傑主動請纓,成為應急小分隊的兩名隊長之一,並在“封山令”發布當天,就帶隊進山巡查。

  8月27日晚7點多,在半山腰的駐地匆匆吃完晚飯,應急小分隊就整裝出發,開始夜巡。

  虎峰山腳下,有大面積已徵未用地,周邊有少數居民把這些地開墾出來種菜,時常會在早晚偷偷燒草捂灰作為肥料。此外,虎峰山上早晚還有不少徒步登山愛好者出沒。這些重大火災隱患的存在,也讓應急小分隊面臨森林防火壓力的“早高峰”和“晚高峰”。

  為此,自進山駐巡以來,他們每班人員分成兩組,白天輪流外出巡山,夜晚則“全軍出動”充當夜巡“尖兵”,兵分兩路對山上山下展開巡查巡護。

  “去看了沒有?是不是在燒草捂灰?”“你們在不在附近?趕快過去看看”……在接到視頻信息後,李付傑一連打了3個電話,落實人手前往白林新村小區排查。“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今天一早,也有人在山下燒草捂灰,我們用了5個滅火器,火才徹底撲滅。”

  “看了,沒人燒草捂灰,排除隱患!”3分鐘後,李付傑收到山下值守人員的回復,才長舒了一口氣。

  山上山下了然於心

  虎峰山最高處海拔600多米,站在臨近山頂的瞭望&,山下的情況盡收眼底。“虛驚一場”後,應急小分隊又在瞭望&上四處仔細察看,以免漏掉任何“風吹草動”。

  “這裡視野好,山下如果有火星或煙霧冒出來,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到,可以立馬通知附近的人趕到現場處理。”李付傑告訴記者。

  29歲的李付傑是土生土長的虎峰山村人,從小就在這座山上跑。2016年從部隊退伍回來後,無論是之前從事城管、還是如今從事應急管理工作,他每年都會到虎峰山上開展巡查。山上山下的一切,他都了然於心。

  “這是白林村,這是農安村,那邊是五里社區、龍&社區……”順着他手指的方向,放眼望去,山下大片地方都是黑漆漆的,他卻能從模糊的城市輪廓裏,準確辨認出這些村(社區)的位置。山林間,哪有條小路,怎麼走過去最快,他也一清二楚。作為隊長的他,常常帶領大家如“尖兵”一般,迅速行動,防患於未“燃”。

  “我家就在山腳下,喏,就是那個位置。”李付傑笑着説,儘管家很近,但自駐巡以來,他只回去過一晚。“築牢森林‘防火墻’,守護好這片綠水青山,就是守護好我的家。”

  小小礦泉水瓶也是火災隱患

  晚上9點多,在瞭望&上巡查完畢,應急小分隊又驅車沿着蜿蜒的盤山公路行駛,車上的大喇叭循環播放森林防火宣傳內容。車輛後備箱裏,滅火器、“鐵掃把”、消防水泵、水帶、油鋸、砍刀、無人機……各種裝備準備齊全。

  應急小分隊車輛走走停停,時不時就停下來,檢查疑似隱患,及時應對處置。

  “這條小路怎麼以前沒看到過,像是才走出來的。下去看看!”經過一個小坡時,李付傑瞄了一眼路旁情況,當即就踩下了剎車。

  打開手電筒,拿上砍刀、鏟子等,隊員們鑽進林子,反復查看後,確認是有人最近才走過的痕跡。

  “有的徒步登山愛好者,不走尋常路,喜歡在林子下開闢新路線。這也是我們巡查的重點。”李付傑説,根據路線延伸的方向,大致可以判斷出登山愛好者上山的起始位置,他們會據此通知山腳下的值守人員設立“森林防火封山令”警示牌,加強宣傳和勸導。

  在隨後的巡查中,他們又在林間發現了礦泉水瓶和玻璃殘片。應急小分隊裏年齡最小的“00後”隊員吳思涵,隨即從褲兜裏掏出一個袋子,把礦泉水瓶和玻璃殘片一一撿起,裝進袋裏帶走。

  “一個小小的礦泉水瓶也是隱患。莫以為不帶火種,就不會引發森林火災。”他告訴記者,如果瓶子裏有水殘留,在陽光的照射下就會形成凸透鏡效果,聚光在周圍的枯枝落葉上,從而引發自燃。

  作為曾家鎮應急服務崗的一名新人,吳思涵説,雖然自己工作還未滿一個月,但這幾天跟着前輩們進山駐巡,學到了不少東西。

  臨近晚上11點時,應急小分隊完成夜巡,準備收工返回駐地。此時,山風夾着絲絲涼意拂過,早已汗濕衣褲的隊員們才脫下厚實的防護服,享受難得的清涼。

  李付傑掏出手機一看,這一天,他走了3萬多步。

  “這幾天在山上駐巡,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比如周邊居民燒草捂灰情形,從最初的每天發生十幾起,減少到目前每天只發生兩三起,極大降低了火災風險。”他滿意地説。

  回到駐地,隊員們躺下休息時,已是零點時分。清晨5點,他們又將踏上巡山路……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