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在車田鄉數字文旅成果發布暨鄉村旅游推介會上,酉陽正式發布車田鄉文旅 IP,並推出鄉村旅游系列産品,邀請廣大游客暢游“雲端車田”。
車田鄉位於酉陽東北部,距酉陽縣城75公里,擁有溶洞、瀑布、田園、森林、土司遺址、傳統村落等豐富的自然文化資源。近年來,車田鄉依託自然環境資源及獨特民俗文化、農業産業等特色優勢,積極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路徑,數字化賦能文化、旅游、農業多領域,“融”出了鄉村振興新氣象。
車田鄉文旅IP“風車車”“小田田”驚艷亮相。據介紹,“風車車”原型為土家族男孩形象,並融合西蘭卡普、挎包、木葉吹奏技藝等鮮明的土家特色元素;“小田田”則是一個活潑好客的苗家女孩,並配以苗族傳統銀飾、牛角杯等裝飾,以及車田文旅主題“土司秘境 雲端車田”,整體IP形象與車田民俗文化十分契合。
現場還展示了多款以“風車車”“小田田”形象延伸而來的吉祥物公仔、創意積木、辦公用品等系列文創産品,以及土苗特色手工藝品、“雲端車田”特色農品、鄉村旅游手繪地圖等農文旅建設成果。
據悉,車田鄉曾是重慶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近年來,在市文旅委定點幫扶下,車田鄉積極探索“三變改革”,以村集體+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推動農文旅融合縱向發展,發展特色鄉村旅游,碩果纍纍。
雲霧繚繞中的車田鄉村。
通過加強文旅産業培育,車田鄉累計合股發展油茶2.5萬餘畝,村集體獨自發展吊瓜300畝,經果林1400畝,各村集體經濟實現年收益超50萬元。在此基礎上規劃打造採摘體驗式果園、農耕體驗園超100畝,深度推進産業融合,打造鄉村旅游示範地。目前,車田鄉已建成車田村雲端·見、黃壩村文家院子、小寨村貓頭壩、清明壩村苗營4個“村級旅游示範點”和清明壩村自駕露營基地,投入資金鼓勵民宿發展,全鄉已有“桃源人家”233家,接待床位1000余個,旅游綜合收入突破50萬元。
車田鄉大力構建“數字+文旅”新模式,積極拓展數字化新技術在文旅領域的應用。依託境內“十萬屋基”何土司城遺址,打造建設“車田何土司城遺址MR”,觀眾只需戴上VR眼鏡,即可瞬間穿越到明代車田何土司城中,360度沉浸體驗歷史場景;開發建設“車田鄉村旅游小程序”,通過小程序即可實現景區門票預訂、酒店住宿安排、攻略行程規劃,還能購買到當地特色美食和紀念品。
農文旅深度融合體驗,在土司秘境,暢游雲端車田。推介會圍繞當地4個村各自自然文化特色向廣大游客重點推介鄉村農文旅體驗深度游。
自然風光無限好。游客可前往車田村天龍山,登天龍山頂俯瞰雲海群山,清晨可賞雲海日出,傍晚可觀雲海瀑布、晚霞,是徒步和攝影愛好者的打卡勝地。也可來到清明村,欣賞上下落差高達100多米的後河峽谷風光,擁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桃花水母就棲息其中,兩岸景色優美,有“牛鼻出水”“水中臥佛”“山泉倒挂”等自然景觀以及天然溶洞群。
鄉土、苗文化氛圍濃厚。位於“十萬屋基”的何土司城遺址,其歷史可追溯至明代,是當地白、何、邢、田、馬“五姓土司”共居共治的城址,分佈面積約為60000平方米,是酉陽縣域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土司遺址。小寨村的“lia媧”洞是一個大型天坑半腰的天然溶洞,該溶洞常年有祭祀活動,是車田民間信仰和傳統民俗生活的生動體現,並由此形成獨特的“lia媧文化”。傳統土家吊腳樓村落、土家族擺手舞、苗繡、木葉情歌、三棒鼓、打花棍等交相輝映,共同織就了一道靚麗的文化風景線,還有土家油茶湯、“LIA媧”餅、枸杞苗條、枸杞豆腐等民間美食。
鄉村宿營新體驗。車田村重點打造的“雲端·見”,是目前酉東片區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露營基地,建有觀景&&、露營&&、民宿院落及各項娛樂配套設施,集餐飲住宿、團建聚會、夏冬令營培訓、研學農耕體驗於一體。土家特色濃郁的貓頭壩民宿,多幢具有土家特色的撮箕口、吊腳樓等傳統建築讓游客深度體驗土家生活,毗鄰的車田河還可供游客游泳、捉魚捉蝦、翻螃蟹、垂釣等,趣味十足。位於清明村的苗營露營基地,建有接待中心、露營基地、戶外ktv、露天泳池等設施,可欣賞苗族歌舞表演,品嘗苗族特色美食,體驗苗族傳統手工藝文化,此外,游客還可品嘗當地枸杞菜、枸杞花色面等特色美食。集農業觀光、民俗體驗、休閒度假於一體的閒雲莊,是目前酉東片區海拔最高的老年人康養度假、休閒避暑民宿,游客可在此體驗原汁原味的土家民俗文化,品嘗當地特色美食,還能參與徒步、露營、採摘等各種戶外活動。
“4個村分別突出生態康養、田園綜合、農林觀光、體驗互動的差異化發展,奠定了鄉居康養、休閒旅游、觀光農業、創意農場、農耕體驗為一體,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綠色生態産業發展格局。”車田鄉政府相關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