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把“講理論”變成“擺故事” 沙坪壩區這場宣講“有理”又“有趣”

  圍坐一張四方桌,再喝上一杯清茶,鄰座間三兩寒暄過後,翹首以待“好戲”登場。8月14日,一場理論宣講活動就以這樣一種輕鬆愜意的氛圍在位於沙坪壩區天星橋街道的“和順茶館”中開場。來自沙坪壩區的5組“黃葛樹下有‘理’了”宣講隊成員,用群眾熟悉的話語體系、藝術的表現形式和生動鮮活的案例,向群眾宣傳講解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群眾點評:“有特色,聽得懂,記得住。”

  “小故事”裏的“大道理”

  作為沙坪壩區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巡迴示範宣講暨“黃葛樹下有‘理’了”宣講隊首站進社區活動,雖然活動時長不足一個小時,但主題鮮明、內容吸睛,給黨員群眾送上了一場“理論盛宴”。

  “老舊小區事多且複雜,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但工作總要有人幹、事情總要往前推。”來自土主街道的社區工作者李紅,結合自己社區網格工作中的一個小故事,將基層黨組織如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關於基層治理工作的新觀點、新理論結合起來,傳遞了一場讓老百姓有“代入感”的宣講。

  “‘改革’始終是歷屆三中全會最鮮明的主題,那麼改革是什麼,改革為了誰、依靠誰?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三個故事,再來揭曉答案。”來自渝碚路街道的周艷梅以一輛嘉陵牌摩托車、沙坪壩區數字化改革的亮點成果等,用平實的“話風”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循循善誘地向在場觀眾解析了理論的深度。她在最後説:“改革就是黨領導我們過上更好的日子,為了誰、依靠誰,你我皆是答案,‘人民’就是答案。”

  “以前的沙坪壩眾所周知是重慶的‘拉斯維加斯’,稱為‘堵城’。堵車的‘堵’,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開車到沙坪壩。”來自區住房城鄉建委顏如玉、劉健國兩位“相聲演員”登場,迅速讓宣講有了諸多幽默色彩。作為區住房城鄉建委的工作人員,他們以相聲的形式,結合近年來沙坪壩在交通領域的改革工作,讓群眾深刻感受到黨和國家如何用改革的辦法、創新的舉措,打通交通“堵點”,讓出行更加便捷。

  高昂激越的唱腔加上接地氣的方言,來自覃家崗街道的李一則將理論用川劇的形式擺得跌宕起伏、擺得觀眾連連拍掌叫好。在整個宣講中,他緊扣三中全會精神中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圍繞當前全市和全區重點工作,把理論轉化為精彩的戲曲“段子”,靈活採取表演方式,讓大家在掌聲、笑聲中了解新思想、新政策、新精神。

  而節目最後,區文化館《高舉改革大旗 展現沙區風彩》的詩朗誦,鏗鏘激昂地穿過歷史的煙塵,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精神為舵、揚起奮進之帆,以劈波斬浪的勇氣和力量,展現沙坪壩在新時代浪潮中乘風破浪的決心和信心。

  “情味真”方能“回味足”

  掌聲連連、頻頻點頭,這一場本是“講理論”的宣講,卻以“擺故事”的形式讓在場觀眾杯中的茶水還未入口便已溫涼。但比起這一口茶水,“理論”的甘甜更有溫度、回味更長。

  80歲的余果群老人在聽完這一場宣講後,她對宣講隊的成員用了“後生可畏”四個字作為評價。她告訴記者,這一場宣講有特色、有看點,特別是宣講的人既能懂得概括要點,也能做到用案例解析,讓老百姓聽得懂、記得住。比起照本宣科式的宣講,給人一點舞&感更容易打動人心。“這些年輕人真的很不錯,如果他們自己都理解不到這些理論,就講不出這麼精彩。”

  “原來理論還能講得這麼‘鮮’,這麼‘活’。”天星橋街道天陳路社區工作人員方悠樾在聽完宣講後説,這一次的宣講更進一步加深了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理解,也學到了如何以“接地氣”的語言表達,更好地拉近與群眾的距離。下一步也將創新宣講方式方法,身體力行地做好基層理論微宣講,積極關注居民的需求,把改革舉措與基層實際相結合,延伸社區服務,滿足居民所需。“用實際行動把‘民生清單’變為老百姓的‘幸福賬單’。”

  “這算得上是我高中開學前的第一堂生動的‘政治課’。”陳熠行今年9月即將成為一名高中生,因此次宣講就在家門口,於是便跟着父親前來落座聽講。他告訴記者,哥哥姐姐們的宣講讓他感受很深,政治理論知識其實在一些小故事裏就能找到最鮮活的答案,我也將汲取宣講中蘊藏的精神力量,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認真學好知識,練就本領,為國家的繁榮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如何讓理論宣講變得既“實”又“活”,有力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渝碚路街道周艷梅也在多次參與沙坪壩開展的基層宣講工作中掌握了屬於自己的一套“話術”。她告訴記者和老百姓講理論,其實更多地就是説故事,如果自己不加分析地機械式灌輸很難讓群眾喜歡,甚至群眾聽了半天也不知所云。如果自己先把理論弄懂弄通,結合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和典型的案例,這樣的宣講就有了“理”的根本和“講”的特色。“理論宣講只有做到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才能讓理論更加接地氣、讓人記得住、更好地入人心。”

  據了解,今年初,沙坪壩區充分發揮全市微宣講比賽獲獎者等宣講“名嘴”示範帶頭作用,吸納黨校教師、思政名師、先進典型、文藝骨幹、基層宣講骨幹、百姓名嘴等,用活“黃葛樹下龍門陣”這一起源於1958年的公共文化服務品牌項目,組建“黃葛樹下有‘理’了”宣講隊。把“講理論”有機融入“講故事”,輔以小品、快板、評書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常態化開展深受群眾喜愛的、有趣味又有道理的理論微宣講。接下來,該宣講隊還將聚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等重大主題,組織開展巡迴示範宣講活動,走進機關、企業、農村、校園等,把更鮮活、更具象、更有深度和溫度的宣講內容送到群眾身邊。(記者 張浩)

編輯: 葛琦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