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仙女山這個蜂療中心經常“打擁堂”

  8月7日,在武隆區仙女山街道的“仙女山蜂療中心”診療室,醫生徐榮梅用鑷子從透明的棕紅色小盒子裏夾出一隻小小的中華蜜蜂,將其尾刺對準患者穴位後輕輕扎上去。受驚的小蜜蜂將尾刺狠狠蜇進了患者游大叔背部的皮膚,當徐榮梅將小蜜蜂提起來的時候,尾刺還直直地“立”在游大叔的皮膚上……

  “去年得了帶狀皰疹後,左後背沒有知覺,手臂也僵硬。”接受完蜂療的游大叔告訴記者,他跑過很多家大醫院,治療效果並不明顯。今年夏天到仙女山避暑,他抱着試一試的想法來做蜂療,現在左背開始有疼痛感,手臂也靈活不少。

  作為西南地區第一家專業蜂療診所,仙女山蜂療中心是基於武隆區中醫院蜂療特色門診打造,是武隆將旅游與康養相結合的成功典範。自去年2月底試運行以來,該中心已接待上萬名患者,患者除了來自重慶各區縣之外,還有不少群眾來自陜西、四川等市外地區。

  排隊待蜇

  “每天上午人最多,排隊都要排到門外了。”來治療足底筋膜炎的冉阿姨告訴記者,蜂療中心的患者經常“打擁堂”。

  被蜂蜇疼嗎?“沒什麼感覺。”冉阿姨説,最初蜂療時,蜂刺在皮膚上停留的時間很短;隨着就診次數增多,蜂刺停留時間加長,但疼痛感並不明顯。

  武隆區中醫院副院長王錫告訴記者,蜂療是中國傳統治療方式之一,適用於所有可用針灸治療的病症。與普通針灸相比,加入蜂蜜蜂毒後的蜂療對鼻炎等慢性病效果更明顯。

  目前,不少在仙女山避暑的游客已嘗試並接受了蜂療,每天該中心接待的患者有二三十人,高峰期達四五十人。

  據了解,武隆聚焦國際化,通過旅游“三次創業”引領産業升級。其中,以蜂療為代表的康養産業是該區“6+4”産業鏈中的重要産業之一,通過引入特色康養項目為游客提供更多元化的體驗。

  中藥飼喂

  在棕紅色透明盒裏爬動的小蜜蜂,讓不少第一次來的患者好奇不已。“這些蜜蜂是我們用專門的中草藥飼喂的。”王錫介紹道。

  2022年,有針灸推拿功底的王錫到廣州學習蜂療。他發現蜂療療效雖好,但有的患者被蜇處會出現過敏、紅腫等。為此,王錫通過學習探索,總結了3項減毒措施。

  首先是循序漸進。為避免患者過敏,首次治療時,每次只在患者足跟底部針1—2隻蜂,完成治療後在中心觀察20分鐘,無不適反應後再離開。

  二是診療用蜂選擇特殊中蜂。目前,國內蜂療使用的是個頭較小的“中華蜜蜂”,它們比“大塊頭”意大利蜜蜂的蜂毒小。經過一段時間探索,仙女山蜂療中心選擇了武隆特有的“武隆棗紅王中蜂”,這種中蜂毒性適中,治療效果更佳。

  與此同時,用於蜂療的蜜蜂還需專門“減毒”。一方面,醫生會用醫療器具刮去一部分蜂針上的毒,進行“手法減毒”;另一方面,用中藥喂養中蜂,進行“飼喂減毒”,減少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疼痛感與過敏症狀。

  王錫也提醒患者,蜂針是純生物療法,發生過敏反應的概率較大,嚴重的可能會引起過敏性休克,因此一定要去正規醫院,用醫用減毒蜜蜂進行規範診療。此外,孕婦、哺乳期婦女、女性經期、老年人、10歲以下的幼童要慎用。蜂療前需進行過敏試驗,蜂療期間嚴禁大量飲酒。

  産業融合

  “我們發展蜂療,是以良好的中蜂産業為基礎,同時通過‘旅游+’發展特色康養産業,提升游客體驗。”武隆區文旅委副主任鄭慶華&&。

  近年來,武隆區立足當地自然資源優勢和蜜蜂養殖傳統發展中蜂養殖,目前該區養蜂農戶達1萬餘戶,中蜂養殖規模超過15萬群,年産蜂蜜600噸,綜合年産值超過6億元。

  特色蜂療還可以帶動中蜂産業發展。蜂療用蜂,每一箱較普通蜜蜂的價格高兩到三倍,可有效提升中蜂養殖附加值,帶動蜂農增收;除蜜蜂外,蜂王漿、蜂蜜、蜂花粉、蜂巢、蜂蛹等均可入藥,對提升免疫力等有輔助功效。

  “通過蜂療這項服務,可以帶動産業融合發展,進而帶動本地農戶增收。”鄭慶華&&。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