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市政協“智匯經濟圈”專題協商加快建設西部金融中心

  建設西部金融中心是黨中央賦予重慶的重大使命,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發展數智普惠金融是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內在要求,也是重慶加快建設西部金融中心的重要抓手。

  近日,市政協“智匯經濟圈”委員履職&&第七期專題協商活動聚焦“打造數智普惠金融高地,加快建設西部金融中心”主題,組織來自金融機構、企業及市級、區級相關部門負責人展開“頭腦風暴”,為重慶打造數智普惠金融高地匯智獻策。

  與“數”共舞

  增強金融要素集聚能力

  近年來,重慶大力實施“智融惠暢”工程,不斷提升金融數字化、智慧化運行水平。

  市政協將“加快推動西部金融中心建設”作為今年重大調研課題之一,組織委員先後赴四川省成都市、重慶市南岸區深入考察調研。委員們調研發現,近年來,重慶金融數智化轉型成效顯著,數字金融科技快速發展,普惠金融政策體系加速構建,向打造數智普惠金融高地邁出了堅實步伐。但與國內領先城市相比,與建設西部金融中心的目標相比,重慶數智普惠金融發展水平還有待提升。

  解決問題的路徑在哪?江北區政協常委、西部金融研究院院長陳銀華提出,金融中心的形成具有資本集聚能力強、金融生態環境好兩大共同特徵。重慶建設西部金融中心具有比較優勢和後發優勢,可從資本集聚和金融生態兩方面入手,進一步推動西部金融中心建設。

  重慶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楊秀明&&,重慶金融要素聚集能力不強、金融組織體系還不夠健全,建議積極爭取中央部委支持,健全金融業態,增強金融要素集聚能力、供給水平。

  當前重慶正結合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和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加大創新力度,為跨境電商、跨境直播、人工智能等行業提供跨境數據及金融服務。重慶京東盛際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吳獻鋒&&,將着力打造數字金融跨場景應用的“重慶樣板”,以更低的資金成本、更充裕的融資杠桿提升資金端供給,為消費者提供更普惠的信貸産品。

  重慶攜程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總經理韓思路提出,持續推動領軍企業在渝數字化建設投入,依託重慶國家戰略腹地資源稟賦及消費金融領域積累的優勢,加速完善和升級數智普惠金融功能體系。

  以“智”促新

  提升數智普惠金融科技競爭力

  重慶有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疊加優勢。如何加快金融領域數智化轉型賦能普惠金融,以“智”促創新,對重慶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建設來説十分重要。

  市政協委員、重慶度小滿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白帆提出,鼓勵金融科技産業創新,培育數智化競爭力。建設大模型金融垂類應用基地,探索創新應用場景。同時鼓勵金融科技業務在我市先行先試,吸引更多金融數智化業務合作落地,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智金融或金融科技論壇、博覽會。

  “深化創新驅動,提升數智金融科技競爭力。”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曹景泉建議,支持金融機構在人工智能技術攻關和産業應用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夯實金融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現有金融基礎設施改造和升級力度。

  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副總經理張克強建議,構建以“政務公共數據+行業監管數據+金融機構數據”為來源的智能化公共數據&&,打通“數據孤島”,激活數據要素潛能。

  “人才是核心競爭力,需提供更堅實的人才支撐。”重慶小米消費金融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曹子瑋提出,加大相關專業金融人才落地支持政策,確保人才來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動。

  騰訊重慶分公司總監廖書國呼籲,針對新引入的科技公司,政府可給予更為靈活的稅收優惠政策。對於引進高素質金融科技人才達到一定數量的企業,政府可給予一定比例的個稅返還或減免,同時給予企業一定激勵。

  以“惠”為民

  構建以人民為中心的數智普惠金融體系

  協商會上,加快發展數字金融,創新普惠金融服務成為了與會金融從業者的共識。

  據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數據顯示,2023年末,重慶市普惠小微貸款餘額達5478億元,同比增長18.6%。

  市政協委員,華夏銀行重慶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朱永利稱,這表明重慶金融業持續提升小微金融服務水平,為打造數智普惠金融高地奠定了堅實基礎。他建議,聚焦鄉村振興,差異化提升數智化服務能力,並圍繞科技創新,創造性重塑銀政園合作模式。

  重慶農商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謝文輝認為,應加大農村地區金融知識普及力度,提升銀行、保險、理財、基金等各類金融機構效能,開發更多適應農村市場需求的儲蓄、理財、保險等多元金融産品,更好適配城鄉居民差異化的收益和風險偏好,助力普惠群體財富保值增值。

  協商活動現場,市委金融辦、市委網信辦、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重慶證監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對與會者的關切作出回應。他們&&,將有的放矢完善相關政策,不斷增強全市金融業綜合實力,力爭到2027年,全市金融業增加值達到3800億元,如期基本建成西部金融中心。

編輯: 韓夢霖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