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嬰兒包成功”“能選嬰兒性別”……這些虛假宣傳,讓不少求子心切的夫妻上當受騙。近日,九龍坡法院審理了一起因做試管嬰兒引發的合同糾紛案,依法認定合同無效,並調解促成被告王某返還5萬元。
小華與阿敏結婚多年,膝下仍沒有一兒半女。二人來到重慶某醫院,希望通過做試管嬰兒懷上孩子。然而由於阿敏染色體異常,做試管嬰兒成功幾率較小。
夫妻倆失望地走出醫院時,迎面走來一人搭訕。該女子錶示自己姓王,是某健康諮詢公司的客服經理,能提供第三代試管嬰兒相關服務,“包成功,客戶還能選擇嬰兒性別”。
小華夫婦求子心切,隨王某來到該公司接待中心簽訂了協議書,同意接受對方提供的試管嬰兒相關服務,總費用13萬餘元,按移植進度分期支付。
小華夫婦支付8.8萬元後,開始了第一次移植。但此次移植以失敗告終,且王某拒絕再次協助進行移植。
雙方因此産生矛盾。因之後該健康諮詢公司登出,小華夫婦以王某為被告起訴到法院,請求判令其退還費用、賠償損失10萬餘元。
九龍坡法院經審理認為:試管嬰兒屬於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被告王某不具有與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相適應的技術和設備,且案涉合同違反了法律強制性規定,是無效合同。合同無效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産,應當予以返還;兩位原告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明知被告做試管嬰兒為非正規渠道,仍選擇與其簽訂協議書,故雙方對案涉合同的無效均存在過錯。
最終,通過調解,雙方自願達成一致,被告退還原告5萬元並當庭履行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