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數字賦能重慶基層黨組織變革重塑——社區有“數” 組織有“智” 黨建有“策”

  醫療系統的黨員志願者線上接單、線下為小區居民開展義診服務。(本版圖片均由受訪單位提供)

  黨員幹部通過手機端報名參加網格志願服務活動。

  社區運用“141”基層智治&&對網格員進行線上調度。

  核心提示

  隨着數字重慶建設持續深入推進,一批數字化應用投入實戰,成為基層黨組織提質賦能的有力工具,黨務管理、黨建品牌打造、統攬基層治理水平不斷提升,黨群關係更和諧,改革獲得感明顯增強。

  “最近轄區群眾反映的高頻事項集中在物業板塊,其中設施維護佔了相當比例。大家在工作中留意此類需求,將收集到的信息及時報街道指揮中心閉環處理。”7月19日,在江北區鐵山坪街道五里坪社區,書記賴欣打開電腦中的“渝快政”應用,將系統中發現的治理問題及時下發網格任務,叮囑大家發揮好“探頭”作用,及時有效滿足居民的合理訴求。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吹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其中就包括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等部署。

  圍繞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提升服務群眾的水平,在“渝快政”&&上,紅岩先鋒智慧黨務、“141”基層智治&&、一表通……一批數字化應用先後投入實戰。一條社區有“數”、組織有“智”、黨建有“策”、治理有效的基層現代化發展路徑,正在重慶加快形成。

  黨務管理更智能更精準

  線上支付交黨費,既方便省事又給基層減負

  “我喜歡來社區做志願服務,為鄰居們做事我很開心!”日前,在北碚區蔡家崗街道兩江名居社區,熱心居民小鄭在參加社區助老志願服務時説。

  小鄭是做銷售工作的,腦子活、組織能力強,平時還熱心公益,近日向社區黨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經黨組織討論審核,通過操作“紅岩先鋒智慧黨務”系統中“發展黨員一件事”,社區已將小鄭列為了入黨積極分子。

  兩江名居是我市規模較大的公租房社區,常住人口4.5萬人,每年有8000餘人口變動,管理的寬度和難度大。社區黨委書記楊梅告訴記者,為準確掌握黨員有關情況、開展基層黨組織建設,社區充分利用“紅岩先鋒智慧黨務”系統,精準識別發現流動黨員,抓實學習培訓,鼓勵黨員主動亮明身份服務群眾,同時在熱心志願服務的居民和社區工作者中發展黨員。

  “除發展黨員,流動黨員管理、黨員報到、教育培訓等黨務都能通過智慧黨務系統完成,比原來靠收資料、寫材料開展黨務工作簡便嚴謹多了,黨員的各種數據實時更新,黨務管理工作更靈活、更規範、更及時。”楊梅説。

  數字賦能黨務管理,極大減輕了基層幹部的負擔。“以前黨務工作中,光收黨費一項就比較繁瑣。”江北區鐵山坪街道五里坪社區黨委書記賴欣告訴記者,以前收黨費,要專門到銀行去辦卡,有時候遇到黨費交納不起,又要往銀行跑,費時費力。從今年起,黨員使用渝快辦、渝快政上的“紅岩先鋒智慧黨務”系統,直接線上支付交黨費,十分方便。

  在潼南,為解決新就業群體身份信息界定難,該區開發了“新新e家”微信小程序。用戶一經註冊,政治面貌、職業等基礎信息自動歸集,黨員身份一步識別。目前已有300名新就業人員通過“新新e家”微信小程序完成“暖新報到”,其中識別黨員27人。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新新e家”小程序有效推動熱心志願者、入黨積極分子等骨幹人員及時發現、重點培養,增強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的準確性、實效性。

  黨建品牌有特色更走心

  提供暑假託管班服務,解決社區居民“心頭疼”

  “我兒子在外地打工,辭職時被拖欠了8000多元工資,不曉得該怎麼維權!”近日在潼南區桂林街道龍潭社區,居民張阿姨向前來走訪的網格員求助。網格員立即將這一情況錄入了到“潼城e家·先鋒共治”應用中。

  很快,下沉到該社區網格的區司法局公職律師、黨員冉文怡在系統內“接單”,與張阿姨取得&&。冉文怡梳理了相關法律規定,指導當事人蒐集證據、據理力爭,最終這家公司同意支付拖欠的工資。“幸好有冉律師幫助我們!”張阿姨事後感激地説。

  “潼城e家·先鋒共治”是潼南區位於“渝快政”&&上的特色應用,也是當地的特色黨建品牌,更是當地黨員幹部經常使用的線上程序。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依託該應用,約有1.4萬名黨員幹部到社區報到、下沉到治理網格,開展黨員志願服務,及時解決群眾的燃眉之急。

  數字賦能的“加持”,讓我市基層黨建品牌更富特色,舉措更有針對性,居民群眾的獲得感、認同感更強。

  前不久,針對居民提出的暑假期間孩子的教育管理問題,江北區鐵山坪街道五里坪社區在網格群中發布了社區暑假託管班服務名額,不到半小時,名額就一搶而空。分段線上徵集群眾需求、發布活動信息,線下組織居民群眾開展活動、加深交流。這正是社區打造“五里同心·鄰聚你我”特色黨建品牌的重要舉措。

  為何要聚焦在提升居民的“鄰聚力”?賴欣解釋説,在五里坪社區5000多戶居民中,三分之二是港城工業園區的産業工人家庭,三分之一是農轉城居民家庭。各類人群相互包容、融洽共處,這是社區黨委面對的“必答題”。

  如何解題?五里坪社區給出的答案是:堅持黨建引領,通過開展活動創設各類居民加深交流的場景。

  7月19日,記者在五里坪社區見到,這裡寬敞通透明亮,不少青年人和兒童在清涼舒適的環境中翻閱書籍。去行政化,社區僅保留了兩個“全崗通”前&,目前社區的服務環境是社區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社區文化中心“三合一”形成的,功能齊備、空間分類合理,為開展各類活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産業工人白天上班,晚上才有自由時間,五里坪社區就探索開展了“網格夜話”活動。根據線上收集的需求,舉行了“如何陪伴讓孩子愛上學習”“家庭教育理念沙龍”等一系列夜間活動,報名參加活動的家庭非常踴躍,大家認真聽講、踴躍討論,學習積極性很高。

  “這些課程給我們帶來很多思考,與孩子的相處方式有了改變,親子關係也和諧了很多。”社區居民王霞説。

  統攬基層治理更及時更有效

  “141”基層智治&&實時查看高頻事項,及時處理焦點矛盾

  “大家好,我是兩江名居社區下沉到網格的黨員張元國。今晚有大暴雨,大家一定收好衣服、關好窗戶。”近日在兩江名居一網格微信群中,70多歲的老黨員張元國主動亮出身份,提醒居民注意應對極端天氣。

  張元國經常和網格員走訪樓棟裏的獨居老人,隔三差五去敲門,提醒他們防摔倒等注意事項,詢問有什麼需要幫忙,還把情況和訴求都記在小本子上。獨居老人都很信任張元國,有的人把自家房門的鑰匙交給他,還説:“如果你敲門不應,可以直接用鑰匙開我的房門。”

  張元國和網格員走訪巡查發現的問題,會及時錄入“141”基層智治&&中閉環解決。

  在社區像張元國一樣的熱心黨員還有百餘名,他們是各個網格中的N力量,熱心黨員和網格員協作形成合力,在志願服務、化解矛盾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前段時間,五里坪社區網格員譚釗接到群眾反映港盛小區第14單元停水了。譚釗立即將信息上報“141”基層智治&&,街道指揮中心及時派單,物業服務崗與樓棟物業公司到現場檢查後發現水泵壞了。可是,無論是維修還是更換水泵,都需要動用大修基金,這引起了第14單元樓棟部分居民的反對。

  賴欣帶領工作人員和網格員做思想工作,“我們把&&上的事件流轉給群眾看,讓大家明白,更換水泵這件事是在數據的監督下執行,不會有暗箱操作。”經過一天一夜耐心勸導,最終説服樓棟三分之二的業主同意,推動了水泵更換進度。與此同時,社區就近協調一處臨時取水點,為行動不便的居民送水入戶。

  “從發生故障到設備採購再到安裝恢復供水,在智治&&中完成閉環,只用了兩天時間。”賴欣説,這背後既體現了社區黨委運用智治&&解決問題的執行力,也體現出群眾對社區黨委的充分信任。

  “數字賦能讓基層治理從被動解決轉為主動預判。”江北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現在社區只要打開“141”基層智治&&,就能實時看到網格員上報事件和市區貫通應用推送任務等各類數據的統計分析,特別是轄區群眾反映的高頻問題一目了然,便於基層黨組織及時決策、有側重地傾斜資源、開展工作。

  在潼南,治理網格成為城市數字化發展的關鍵一環,通過黨建統領、數字賦能,實現在網格中下沉資源,實現力量在網格聚合、民情在網格掌握、問題在網格解決。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説,通過“潼城e家·先鋒共治”,社區可以“派單”提出自己的實際需求,黨員能最大限度發揮專業特長,參與到最基層的治理工作和服務群眾工作,充實治理力量,有效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