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止損瘦身力度更大 資産盤活質效更高 改革發展成色更足 重慶國企改革攻堅初見成效

  重慶三峰卡萬塔環境産業有限公司生産車間。該公司“刀刃向內”推動改革,提升自身競爭力,焚燒爐設備國內市場佔有率穩居第一。記者 鄭宇 攝/視覺重慶

  今年一開年,重慶國資系統就圍繞“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簽下責任書,立下“軍令狀”。

  如今半年過去,取得哪些階段性成果?連日來,記者就此走訪調查多家市屬重點國企,尋找來自一線的改革成效和亮點。

  止損瘦身力度更大

  5月30日,隨着重慶市大九排水有限公司、重慶市大渡口排水有限公司的法人資格正式在大渡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完成登出,重慶水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務集團)提前1個月、超額完成縮減法人戶數目標。

  開年時簽訂的責任書定下目標15家,水務集團完成了45家。

  為何要自己加碼?

  水務集團人力部副部長顧玉宏説,這是對集團內部管理層級進行梳理後作出的決定。

  二十幾年前,為了保護三峽庫區水環境,國家在三峽庫區區縣規劃建設了幾十個污水處理廠,這些污水處理廠從投運開始就擁有獨立法人資格。

  2001年,水務集團掛牌成立。區縣污水處理廠資産陸續劃歸水務集團,由水務集團所屬5家區域性排水企業負責管理運營,成為集團的三級子公司。

  “層級多,帶來的問題是鏈條較長,管理效率不夠高,比如一個工作任務,上傳下達費時費力。”顧玉宏説,大家意識到,“瘦身健體”不僅是為了落實“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任務,更是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登出三級子公司法人資格不僅優化了企業管理模式,進一步提升管理效率,也更契合企業未來改革發展的方向。

  隨後,水務集團通過整合內外資源,加強與相關單位的溝通協調,積極爭取各方支持與幫助,克服種種困難,加快推進工作。

  比如在完成工商登出前,需要公示45天,他們在公示期一開始,就着手準備註銷所需各項材料,一待公示期滿就立刻提交登出申請,完成登出程序,全流程無縫銜接。這些污水處理廠的法人資格登出之後,將採取車間、廠站管理模式,由5家區域性排水企業分別管理,管理機構配置進一步減少,管理流程得到進一步優化,運營效率進一步提高。

  自加壓力、超額完成目標的不止水務集團。

  重慶交通開投集團下屬公交集團市租公司吸收合併旌進出租車公司、九號線公司劃轉軌道集團,完成2項專業化整合,年度任務完成率200%;重慶機電集團完成零部件集團吸收合併、順昌電器整合,實現全年2項專業化整合的目標,又啟動另外2項專業化整合;西南證券公司在一季度就通過關閉登出、提級管理等方式,縮減法人戶數2戶,完成管理層級壓縮,實現全年目標。

  能瘦身的就瘦身,該止血的就止血。今年以來,重慶化醫集團旗下8戶企業進入司法破産程序或納入破産資産處置,實現止損,還有重藥控股(佛山)等3戶企業,通過股權轉讓退出實現止損。

  加快止損步伐的不止化醫集團一家。今年1—6月,市水投集團通過“一企一策”、專班調度、打表推進虧損企業止損治虧,用好用足嚴控管理成本、整合各類資源等舉措止住出血點,虧損企業治虧成效顯現,其中虧損企業實現退出7戶、同比扭虧8戶、減虧5戶,扭虧減虧完成率達到95.25%,已階段性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資産盤活質效更高

  高速公路建成後,往往留下不少土地資産,如取土場、棄土場,這些土地因遠離城區,且為交通劃撥用地,大都被閒置下來。

  重慶超過八成的高速公路通車里程有重慶高速集團參與,因此其修路遺留的存量土地達1萬多畝,這些土地分佈在高速公路沿線、收費站附近,閒置時間最長的已超10年。

  為盤活這批存量資産,去年9月,重慶高速集團組建了重慶高速城鄉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城鄉建設公司)。“公司成立後就開始着手謀劃,希望通過産業的導入實現高質量盤活,而非簡單一轉了之。”城鄉建設公司總經理曾駿説,其在綦江南收費站有133畝存量土地,價值1億元,閒置了10來年,打算先從這個項目開始。

  今年以來,為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助力國有資産盤活,市國資委建立完善央企、民企、外企“三企”聯動機制。6月,市國資委聯合市工商聯舉辦了第二場國企民企協同發展項目推介會。在這場推介會上,城鄉建設公司與上海麥金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麥金地)結緣。

  雙方幾乎是一拍即合——城鄉建設公司在綦江有閒置土地,綦江有全市唯一的專業食品工業園區,麥金地多年來一直為華為、通用電氣、阿里巴巴、西門子等500多家企事業單位提供高端團膳餐飲服務,擁有豐富的食品加工和物流業經驗,也有意在區縣發展訂單農業。

  “我們先用閒置土地中的一部分,等值置換食品工業園區生産用地,然後與麥金地組建合資公司,在園區內建食品加工廠,為當地學校、社區食堂、養老機構等提供凈菜、團餐産品。”曾駿介紹,合資公司將由高速集團控股,目前正在審批流程中。

  曾駿&&,該項目全部投産後,能為綦江帶來超3億元年産值。依託麥金地的研發技術和成熟的銷售渠道,未來計劃利用3—5年的時間,向多個區縣拓展,在重慶範圍內建成食品供應鏈保障體系,實現三産融合,不僅助力鄉村振興帶動區域發展,也在盤活存量資産的基礎上做出增量産業。

  不只是簡單出租和轉讓,通過盤活方法和方式的探索創新,國有資産盤活的質量和效益越來越高。

  重慶聯交所集團數據顯示,1—6月,全市國企存量資産入場11341宗、同比增長96.6%,新增掛牌金額131.39億元、同比增長28.3%。與此同時,成交宗數及金額也在持續增長,有效盤活不同類型存量資産項目2382宗、同比增長9.4%,交易金額42.72億元、同比增長32.9%。

  改革發展成色更足

  5月6日,法國巴黎,中法企業家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期間,重慶三峰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峰環境)董事長廖高尚與法國蘇伊士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蘇冰嵐簽署協議,雙方將圍繞垃圾焚燒等固廢項目投資、EP或EPC(工程總承包)、技術産品供應及運營管理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攜手開拓全球固廢市場。

  6月底,好消息再次傳來——三峰環境在國務院國資委“雙百企業”評估中獲評“標杆”等級。

  之所以能取得亮眼成績,得益於三峰環境“刀刃向內”推動改革,提升自身競爭力。以推進實施“雙百行動”綜合改革為契機,三峰環境公司經理層整體轉身為職業經理人,實行“市場化聘任、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市場化退出”職業經理人制度。

  在探索實踐中,三峰環境始終堅持市場化改革導向,在實現“員工能進能出、管理人員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優化市場化經營機制、科研創新機制、激勵約束機制,完善現代公司治理體系,深化職業經理人制度改革,全級次實行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合理拉開經理層收入差距。

  以改革激發活力,2021—2023年,三峰環境利潤總額、凈資産收益率、全員勞動生産率等關鍵指標均保持穩健增長。如今,公司核心裝備和技術已應用於全球8個國家及中國澳門地區253個項目、411條焚燒線,市場佔有率處於行業前列。

  在本輪改革中,不少國企進一步向社會資本敞開大門,拓寬合作領域,做大做強産業鏈。

  7月3日,潼南區古溪鎮現代化蛋雞養殖項目工地上一派繁忙,正在快馬加鞭建設。該項目投資約8300萬元,佔地100畝,預計年底建成投用,年産值可達1.5億元。

  潼南項目的加快推進,將為重慶農投集團與泰國正大集團的合作提供堅實的基礎和基地支持。

  重慶農投和正大集團,其實是合作超過20年的“老朋友”。在6月第二場國企民企協同發展項目發布會上,這對“老朋友”又寫下“新故事”——重慶農投旗下農投基金公司與正大集團達成股權合作,雙方將合作推向縱深:合作層面從地方拓展到全國,合作領域從蛋雞養殖拓展到雞蛋品牌建設、特色産品研發及技術迭代升級等。

  正大集團重慶貴州區負責人唐貽林説,他們與重慶農投未來將在生豬及肉品、乳業、漁業、種業和農食品加工等産業及上下游中開展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的開放合作。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