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重慶市五中法院發布《重慶破産法庭破産審判白皮書(2023年度)》(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23年,重慶破産法庭新收各類案件1814件,審結1856件(含舊存案件),共清理債務1101.99億元,盤活資産202.42億元。
記者從《白皮書》了解到,新收案件中,破産申請審查案件967件,佔比53.31%;強制清算申請審查案件157件,佔比8.65%;破産案件338件,佔比18.63%;強制清算案件107件,佔比5.90%;衍生訴訟案件186件,佔比10.25%;其他案件59件,佔比3.25%。
市五中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在案件審理方面整體存在以下三大特點。
一是新收和審結案件數量明顯增加。2022年新收、審結案件數量分別為1573件、1608件,2023年新收和審結案件數量均較去年明顯增長,其中新收案件數量同比上升15.32%,審結案件數量同比上升15.42%。
二是審結破産和強制清算案件數量持續增長。2023年審結破産和強制清算案件共計505件。2022年、2021年和2020年審結破産和強制清算案件數量分別為445件、404件和184件。2023年審結的破産和強制清算案件數量較2022年增長13.48%,較2021年增長25%,較2020年增長174.46%。
三是破産案件平均審理周期逐年拉長。2023年已結破産案件平均審理天數392.35天(1.07年),而2022年、2021年、2020年的平均審理天數分別為295.16天、212天、105.9天。2023年破産案件平均審理天數較往年大幅拉長。
《白皮書》還顯示,破産及強制清算企業所屬行業涵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規定的20個門類行業中的18個,僅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及國際組織2個門類無案件。
其中,案涉企業所屬行業數量位居前五的為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建築業、房地産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上述5類行業所涉企業佔全部企業的比例高達67.71%。此外,案涉企業所屬行業為金融業的有5家,均為破産清算案件。
從企業規模看,破産及強制清算企業註冊資本覆蓋0.92萬元至42億元區間,總體仍以中小企業為主。
值得關注的是,《白皮書》還提出破産審判在辦案人員、案件審理、打擊逃廢債等方面面臨三重挑戰,並提出進一步完善建議,包括構建全國破産信息核查“一張網”,聯通全國各省市行政機關信息查詢系統,實現管理人通過網絡即可查詢債務人在全國各省市的財産線索;依法對拒不配合管理人工作的債務人進行拘留、罰款;加強與公安、海關、檢察等部門的協作配合,健全聯合打擊破産“逃廢債”工作機制,豐富打擊手段,強化打擊力度;加強對虛假破産罪認定標準的學習,嚴格依法通過刑事追責方式,追究債務人假借破産逃廢債務行為責任,全面凝聚打擊逃廢債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