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國該如何用好水管好水?構建高效智能運行的國家水網,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水安全和永續發展。去年5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對國家水網建設作出重大決策部署。去年底,《重慶市水網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要通過優化水利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作為國家水網主骨架中“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慶水網是張什麼樣的“網”,如何架構,目前進展如何?6月25日,記者就此對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江夏進行了專訪。
重慶水網是國家水網的重要通道和結點
重慶水網是以重慶市自然河湖為基礎、引調排水工程為通道、調蓄工程為結點、智慧調控為手段,集水資源優化配置、流域防洪減災、水生態系統保護治理、數字孿生水網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體系。
“為什麼要建重慶水網,要從重慶的地形地貌特點和特殊的水情説起。”江夏説,重慶山地特徵明顯,地形地貌複雜,雖江河縱橫、水系發達,但水資源卻呈現時空分佈不均衡、與生産力布局不相匹配的特點。
就拿工程性缺水來説,渝東南、渝東北地區雖水資源相對渝西地區較為豐沛,卻因多為喀斯特地貌留不住水。渝西地區人均水資源量不足900立方米,為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40%,屬重度缺水地區,卻以11%的本地水資源量支撐了全市23%的人口和25%的GDP。此外,水資源冬汛夏枯,每年汛期(5—9月)水資源量佔全年近70%,徑流高峰期與作物高需水時期極不匹配。“再加上防洪減災、數字化水平、水網建設管理機制尚需健全,以水網統領重慶市現代化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以水利現代化支撐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勢在必行。”江夏説。
江夏介紹,重慶作為國家重大戰略承載地,坐擁三江和我國最大淡水資源庫——三峽水庫,是國家水網的重要通道和結點。作為提高水資源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抓手,重慶水網的建設也始終與大局相連。比如,《規劃》明確提出要把重慶水網建設與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相結合,讓水網成為暢通川渝地區經濟循環的生命線等。
構建均衡立體的水資源配置體系
重慶水網該怎麼“織”?
江夏介紹,依託國家水網布局,重慶水網總體布局為“一幹多支、一核多點、三塔五引、多源互濟”。通過加快實施一批控制性樞紐工程,切實增強跨區域水資源調配能力,其整體構架為:暢通長江幹流和嘉陵江、烏江、涪江、綦江等重要支流行洪通道,提高有條件河流洪水調蓄能力;以三峽水庫為核心,以渝西水資源配置、川渝東北一體化水資源配置、渝南水資源配置等重要引調水工程為紐帶,以玉灘、金佛山等山區水庫和江河提水主要泵站工程為結點,以智慧調控為手段,充分結合重慶山地、丘陵、坪壩、河谷相間的立體地形地貌,堅持高水高用、適度提水,建立集水資源優化配置、流域防洪減災、水生態保護治理等功能於一體的立體綜合體系。
具體到“一區兩群”布局上,在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依託長江、嘉陵江兩江提水工程布局,以中心城區水廠為核心,增強區域水資源調配能力。渝西八區在建設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基礎上,以兩江互濟(長征渠引水先導工程)、長征渠引水工程為輸水通道,以玉灘、福壽岩等水庫為調蓄結點,形成區域骨幹水網。渝南地區建設渝南水資源配置工程作為輸水通道,實現區域內外水網互聯互通;
在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將會同四川省共同推進川渝東北一體化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形成南北兩條輸水線路,同時做好與南水北調工程銜接協調,完善支撐川渝融合發展的水資源配置體系;
在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因地形因素難以規劃大型引調水工程,不能形成一體化水網,主要通過平邑、戲沙湖、阿依河等大型水庫和一批中小型水源工程建設,發揮調蓄水源的帶動作用。
同時,圍繞骨幹結點工程建設和強化農村供水保障能力,我市將通過加快建設一批中小型水庫,積極謀劃大型灌區建設項目,促進農村供水工程與城市管網互聯互通等,構建均衡立體的水資源配置體系。同時,以防洪減災、供水工程建設、水生態保護與治理、水網智慧化為重點,構建重慶市水網之“綱”“目”“結”,切實提高重慶水資源安全保障水平。
到2050年,現代化綜合立體的重慶水網全面建成
截至目前,重慶水網建設進展如何?
江夏介紹,重慶水網策劃項目總投資7320億元,2035年前實施項目總投資5726億元。其中,策劃大型水利項目18個,總投資2005億元,佔規劃項目總投資的27.3%。
以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以下簡稱渝西工程)為例,該工程總投資143.45億元,供水範圍涉及渝西地區江津、永川、大足等11個區和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建成後每年將新增供水量10.12億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4.67億立方米、工業用水5.45億立方米),佔渝西地區城鎮總供水量的52%,惠及人口近1000萬人,是我市歷史上投資最大、涉及面最廣、受益人口最多的水利工程。截至今年5月底,渝西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18.103億元,佔總投資143.45億元的82.33%。20座泵站已開工建設18座,其中14座主體工程已完工,合川渭坨泵站、江津德感加壓站已完工投運,提前發揮效益;23座隧洞已開工建設22座,貫通19座,完成投資和實物工作量均超序時進度。
江夏&&,通過一系列措施,到2027年,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建成併發揮效益,藻渡、跳蹬水庫等一批水網骨幹工程加快推進,基本形成區域水網主骨架。到2035年,重慶水網基本建成,均衡立體的水資源配置體系、安全韌性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山水融合的水生態保護治理體系、“四預”完備的數字孿生水網體系日趨完備,水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到2050年,現代化綜合立體的重慶水網全面建成,各層級水網高效協同融合,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