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着科學技術的迭代更新,電影産業的發展正在步入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為了讓大家看到科技與藝術雙向奔赴的美好結果,也為了讓如《流浪地球》一樣的國産科幻大片能夠繼續探索關於未來的無限可能,一場以“科影共生·光映未來”為主題的光影盛會如約而至。
6月25日—30日,首屆中國·重慶科技電影周將在永川舉行。其間,科技感拉滿的開幕式、高質量的主題沙龍、虛擬偶像女團演唱會、大咖雲集的大師講堂等多樣活動,將給熱愛光影的你我帶來關於科技賦能光影的美好想象。
首屆中國·重慶科技電影周為什麼會落戶永川?永川區與光影有着什麼樣的緣分?在永川科技片場裏又有哪些“壓箱底”的電影拍攝黑科技?帶着這些問題,連日來,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從茶山竹海到西部影視科技城
永川有旖旎風景也有魅力光影
永川與光影的結緣,還要追溯到20年前。2004年,張藝謀導演的武俠電影《十面埋伏》上映,金城武、劉德華、章子怡的精彩演繹,再加上張藝謀關於江湖和武俠的美學映射,讓電影在收穫不錯的票房的同時,也獲得第2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獎,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提名,第5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9項提名。
時至今日,提起《十面埋伏》,大家依舊能記得其中的精彩畫面,尤其是主演三人在竹林中的打鬥戲份,至今是武俠迷心中的經典。而那一望無際極具視覺衝擊力的茶山竹海,就是在永川取景。
如果説,電影《十面埋伏》讓大家看到了永川迤邐的自然風光,那麼後來永川與電影的緣分,則靠的是內功的修煉。
▲永川科技片場。永川區文旅委供圖
目前,永川正在着力打造西部影視科技城,這背後所依仗的,除了山水交融、底蘊深厚外,倚茶山竹海、望長江萬里的美麗風景,更有永川地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橋頭堡、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新樞紐、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創新區的區位交通優勢,更有作為國家西部職教基地,建有影視人才實訓中心能為影視拍攝、製作等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專業化人才的核心競爭力。
拿着劇本來、帶着成片走
永川擁有全國領先的科技片場
“拿着劇本來、帶着成片走。”這是永川在首屆中國·重慶科技電影周新聞發布會上,面向全國劇組發出的誠摯邀請。
而這句話背後的底氣是,永川擁有西部唯一、全國領先的科技片場,配備國內空間最大、亮度最高、標準最優的虛擬拍攝棚,拍攝質量對標好萊塢影視工業化水準,可同時服務多個大、中型劇組,構建起影視製作全産業鏈體系,實現工廠化生産影視劇。
2023年7至8月,由成龍領銜主演的《P計劃》在永川拍攝。不同的是,拍攝的取景地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拍攝驚險複雜場景時,更多都在永川科技片場內全流程使用虛擬拍攝技術的數字科技影棚內完成。
而不僅僅是《P計劃》,《鍛造者》《我們的名字》《難哄》等影視作品都相繼來永川取景拍攝。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永川區每月僅影視棚租金、數字制景等收入就超過300萬元,影視拍攝、製作已成為永川的一項新産業。
▲永川區科技片場,達瓦科技正在拍攝影視作品。記者 齊嵐森 攝
永川並沒有傳統的實景影視城,為什麼劇組仍舊有這麼多劇組扎堆來襲?最直接的原因,恐怕是永川科技片場的那些壓箱底的“黑科技”。永川科技片場運營商、達瓦未來(重慶)影像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盧琪&&,如今在永川科技片場,可以實現影視棚裏完成一整部電影的拍攝,不再需要各種轉場。相比於傳統拍攝,大約可以節省30%—40%的拍攝成本,在拍攝時間上,可以節約近60%的時間。
這樣省時又省錢的拍攝,得益於永川科技片場的虛擬拍攝技術。比如在永川科技片場擁有目前國內空間最大、亮度最高、標準最優的虛擬拍攝棚,配備了一套LED虛擬拍攝系統和一套XR(拓展現實)拍攝系統。在棚內可以吊威亞、吊燈具,高亮度的屏幕加上可升降、移動的天幕結構能夠模擬出不同場景下的各種光線,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永川區有不錯的電影科技産業發展條件,科技影棚和對應的政策以及服務團隊,是電影科技産業非常重要的發展土壤。”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産業研究處處長王丹&&,在人工智能的科技背景下,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是當務之急,而首屆中國·重慶科技電影周將有力促進電影與更廣泛的影像視聽産業深度融合發展,促進技術與市場、産業與人才的充分交流。
既能“拍重慶”更能“重慶拍”
重慶正全力打造影視之城
而當我們把目光放大到整個重慶,會發現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新的影視之城正在崛起。
6月24日,重慶市電影局授牌了首批6家“重慶影視基地”。除了永川科技片場外,江津白沙影視基地、大渡口四號倉庫影視基地、重慶兩江影視動漫文創園、巴南影視基地和武隆天生三橋影視基地也成功授牌。無論是科幻戲,還是家庭戲、都市戲,各類影視基地都能滿足拍攝需求。
如果《火鍋英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少年的你》等“拍重慶”的影視作品讓重慶大範圍“出圈”,那麼隨着重慶在精品內容、培育主體、專班服務、打造&&等四個方面的發力,越來越多“重慶拍”的影視作品即將與觀眾見面。比如已經取得電影公映許可證的都市體育勵志題材電影《衝·撞》、英模事跡題材電影《我們的名字》,完成備案立項的山火題材電影《山城騎士》等等。
製片能力穩步提升、電影産業鏈條不斷完善、電影市場穩定發展,今年開始,重慶市電影局還將每年拿出約3000萬元資金專項扶持反映現代重慶特質、具有重慶煙火氣的現實題材電影項目和動畫類電影項目創作,越來越多的“渝字號”影視精品正在醞釀中。
新重慶-重慶日報 記者 周雙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