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是又氣又悔啊,沒想到在朋友圈抱怨兩句加班就被開除了,這是不是太過了啊?”
“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什麼都不肯放過我……倒地大哭的孩子、憤怒的母親、神情冷漠的年輕女子,不知真相的網友們愛心‘氾濫’了……”
6月14日下午,由市委網信辦、市司法局、市普法辦、當代黨員雜誌社聯動九龍坡區舉辦的重慶市首屆“互聯網+故事”普法大賽決賽在九龍坡區舉行。
6月14日,重慶市首屆“互聯網+故事”普法大賽決賽在九龍坡區舉行。王柏林 攝
大賽以“渝E普法·與您同行”為主題,經過半年的徵集、初賽、決賽,圓滿完成各項賽程。各區縣、高校和網站從組織創作的500餘部作品中篩選出170部作品報名參賽,決賽評出一等獎2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6個、優秀獎8個、組織獎5個。作品全網累計閱讀量逾3298萬人次,其中100萬+作品9部,10萬+作品37部。
本次大賽的成功舉辦,既是新時代普法突出海量信息重圍的一場有效的“傳播實驗”,也是普法工作一次有力的“練兵實戰”。
重慶市首屆“互聯網+故事”普法大賽決賽現場。王柏林 攝
緊扣時代主題 充分把握普法宣傳要求
普法,是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網絡普法,既要普網絡之法,也要用網絡普法。在互聯網時代,會用網絡普法是普法工作的基本要求。
作為重慶市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及“八五”普法規劃,落實2024年全國網絡普法工作要點的重要落地活動,本次大賽便是在充分把握新時代普法宣傳教育工作要求的基礎上應運而生。
市委網信辦主任吳勇軍在大賽中提出,全市網絡普法工作要牢牢抓住重點任務,聚焦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首要任務”,做好憲法、民法典和互聯網法律法規宣傳;要牢牢把握客觀規律,善於運用“互聯網”“故事”載體形式,把“法言法語”轉化為“網言網語”、轉化成故事情節、視頻符號;要牢牢扭緊普法合力,聯動司法局、普法辦、新聞網站,調動主播大V、學校師生、法律工作者力量,形成網絡普法工作大格局;要牢牢盯住實績實效,強化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持續打造一批在全國叫得響、有影響力的品牌欄目、品牌活動,實現網絡普法網上“百家爭鳴”、網下“百花齊放”。
此次大賽根據網信系統“八五”普法規劃要求,深度結合老百姓現實所需,既圍繞《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等互聯網領域法律法規開展普法,也圍繞《憲法》《民法典》等基礎性法律和《中國共産黨章程》等黨內法規開展普法。
在決賽現場,20名選手一一講述着動人的普法故事。《電話裏的“成功秘訣”》《最好的禮物》《一條朋友圈引發的糾紛》《“遲來”的父愛》……一個個故事,把一款款法律條文講“活”了,為《憲法》《民法典》《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作出了生動闡釋。
重慶市首屆“互聯網+故事”普法大賽決賽現場。王柏林 攝
遵循傳播規律 互聯網+短視頻+故事成功出圈
網絡普法不是新鮮事,普法部門都建立有自己的新媒體普法&&,但卻往往面臨相同的困擾:&&單打獨鬥影響力不足、普法宣傳效果不顯著、普法宣傳形式化不新穎等等。
賽前,大賽主辦方對全市網絡普法現狀和廣大網民普法需求進行了大量調研,認真研究目前網絡普法存在的普法宣傳創新不足、形式內容枯燥單一等短板。
“法律是一種行為規範,具有規範性、概括性、普遍性和嚴謹性。網絡普法如果創新不足,就會顯得枯燥、嚴肅,尤其是大篇幅的理論化、專業化闡釋,難以引起公眾共鳴。”九龍坡區委網信辦幹部涂濤説。
另一方面,主辦方在大量成功普法案例中總結經驗:形式上緊跟熱點話題,擅長故事化表達,尤其是短小有趣的“活潑式”普法,使普法內容有溫度,貼近群眾生産生活,直接拉近與普法受眾的距離。
“老百姓在哪兒,普法就要到哪兒去;老百姓喜歡什麼&&和方式,就要用什麼&&和方式普法。”市委網信辦相關負責人&&,大賽特別注重“短視頻”“故事性”“話題設置”等,鼓勵創作者聚焦一個人、一件事、一張圖片、一款法條等小切口,寫好“小作文”、講好“小故事”,靈活運用內心獨白、倒敘、反轉、互動等手法,採用豎屏拍攝短視頻,力爭前5秒吸引人、前1分鐘打動人、總時長以2′30〃到4′30〃為宜。所有作品均要求設置話題“#渝E普法·與您同行#”,着力提升活動辨識度、傳播力、影響力。
大賽通過充分調研找準着力點,充分遵循互聯網傳播規律,全面適應群眾喜歡的普法方式,為後續激活“流量密碼”奠定了堅實基礎。
重慶市首屆“互聯網+故事”普法大賽決賽現場。王柏林 攝
延伸創作主體 全社會總動員鍛造精品
過去,網絡普法往往局限在普法部門和執法部門,群眾作為普法對象,往往成為“受眾”,缺乏參與感,因而影響普法效果。
近年來,重慶網信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實施“八五”普法規劃,着力打造網絡普法“雙百工程”,推動線上欄目百家爭鳴、線下活動百花齊放。線上,由市委網信辦創辦的《網信説法》普法專欄,製作推出的微短劇、短視頻全網閱讀量累計超4億人次,獲評“全國正能量精品專題專欄”;全市網絡媒體推出的《上游説法》《拍案説法》等一批品牌欄目,廣獲好評。線下,由各區縣策劃的“e起普法”、鄉賢普法、“柚娃”普法、童書普法等活動,“杜鵑花開”未成年人驛站普法品牌基地等載體,為公眾提供了多種學法途徑。全市累計獲評7個全國網絡普法優秀案例,重慶市委網信辦獲評“全國網絡普法成績突出單位”。
“普法工作的實質是宣傳工作。通過互聯網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是互聯網時代通過走好群眾路線開展普法工作的基本本領。”重慶市委網信辦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大賽充分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鼓勵各區縣、各單位廣泛動員機關幹部,媒體主播、主持人及網紅等從業人員,學校師生和法官、檢察官、警察、律師等法律工作者、普法志願者代表本地本單位積極參賽。共徵集作品500餘部,初選入圍170部。
大賽專門強調通過講故事形式展開,鼓勵參賽者講述老百姓的故事,講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愛情故事、親情故事等,在故事中自然流暢地引入法條、弘揚法治文化。對參賽作品選題不作限制,既有網信題材、先進事跡,也有典型案例等。“關鍵要引導群眾、服務群眾,讓群眾受益、讓群眾滿意,避免‘指尖上的形式主義’”。
市司法局、市普法辦組織全市司法系統幹部積極參賽,提供了一大批生動典型故事,涌現出一系列普法精品,得到網民廣泛關注、點讚。
網友“武鑫”在看完講述警察與外賣員的真實故事《最好的禮物》後情不自禁地評價:“當執法者有了溫度,普法就不是冰冷法條的陳述,而是一片雲推動另一片雲,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為同屆校友孫警官點讚!”
網友“溫酒敘余生”從《媽媽學法 給愛以底氣》中感受到母親依法為孩子維權的力量,激動地説,汪媽媽好樣的!
網友對作品《萬萬沒想到》的創新講述頻頻點讚:“這種普法視頻真的很好”“拍得好,寓教於樂”。
決賽當天,來自全市網信系統、司法系統和九龍坡區的200余名幹部職工現場聆聽了故事。“選手們選擇的故事十分貼近生活,幾乎都是身邊人身邊事,抓住了案件關鍵細節,個個是精品,弘揚了法治精神,講得既精彩、又感人!”不少現場觀眾説道。
重慶市首屆“互聯網+故事”普法大賽決賽現場。王柏林 攝
創新傳播鏈條 有效提升網絡普法質效
多形式創新整合拓寬傳播鏈條,才能更好提升傳播效應和普法質效。
為此,重慶網信系統有效聯動各方,在“百家爭鳴”的基礎上,健全央媒、市媒、縣媒、商媒、自媒“五媒聯動”普法傳播機制,形成了重點普法作品“一家首發、大家轉發”的網絡普法傳播矩陣。
“普法關鍵在‘普’”。有別於以往視頻徵集評選活動,重慶市首屆“互聯網+故事”普法大賽十分注重作品傳播效果,強化議程設置、積極設置話題,迭代創新活動流程,通過“傳播—評比—再傳播”的方式,吸引眾多“草根”、大V創作、傳播、點讚。
大賽專門引導初賽短視頻作品全面上傳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市級重點新聞網站、區縣融媒體&&等主流網絡媒體,特別是微信視頻號、抖音、今日頭條、新浪微博等第三方&&賬號傳播,全面鼓勵“進圈入群”,貼近老百姓,力爭單個視頻傳播量突破10萬+。
當代黨員雜誌社製作推出的大賽專題網頁,全程集納呈現活動動態,上傳發布選手視頻170部,為初賽線上互評提供重要&&支撐。
主流網絡媒體紛紛轉發報道大賽內容。“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重慶發布”“網信重慶”“重慶大學”等政務新媒體集中推送相關視頻,在視頻號、抖音號、微博號、今日頭條號引起廣泛傳播。南岸區創作推送普法短視頻《“ji”情背後的真相》,在微博&&獲大V轉發,單期視頻閱讀量達10萬+。永川區創作推送普法短視頻《亞男的日記本》,在抖音&&的單期視頻播放量達15萬+。
數據顯示,自今年1月啟動以來,大賽10萬+閱讀量作品已佔全部參賽作品的21.76%。
重慶市首屆“互聯網+故事”普法大賽決賽現場。王柏林 攝
打造大賽樣板 高水平辦賽高標準練兵
作為重慶市首屆“互聯網+故事”普法大賽的承辦單位,九龍坡區委網信辦高質量承辦初賽、決賽,全力打造同類活動樣板典範。賽中,邀請重慶廣電集團(總台)、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師範大學、百度、抖音、新浪等單位專家擔任評委,組織人民網、新華網、重慶日報、重慶衛視等中央、市屬媒體和區融媒體中心宣傳報道大賽風采,提供全程精細化服務。
“這次大賽也算是我們基層網信系統創新實踐的一次大練兵,匯聚了一大批網絡普法人才。”重慶市委網信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報名情況,首先可以判斷,普法的人,重點在於媒體記者、政法幹警、學校師生。根據傳播的情況,則可以清晰看到,網絡普法,法制是對象、故事是傳播力、視頻是好形式、&&賬號是關鍵、提升法治信仰是靈魂。經過實戰訓練,全市網絡普法工作者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熟悉掌握互聯網傳播規律,是做好新時代網絡普法工作的基本要求,建設懂法律、懂傳播、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網絡普法工作隊伍尤為重要。
目前,重慶市已建成網絡普法“三支隊伍”。包括高校教授、法律顧問、公職律師、法務專員等專家普法隊伍,網信幹部、網絡執法人員等專業普法隊伍,高校師生、社區工作者等普法志願者隊伍。指導永川打造的網信普法“藍馬甲”志願者隊伍,已壯大到3000多人,深入基層開展活動500余次,受到廣泛好評。
下一步,重慶市首屆“互聯網+故事”普法大賽將全網展播優秀作品,讓普法視頻進入“千屏萬端”。7月,大賽還將舉行專題研討會,深入總結網絡普法做法經驗、規律認識,不斷總結普法新成效,凝聚普法新合力。(劉翰書 高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