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一棵香蔥”帶富312個村 豐都以共建共享開闢山區庫區強村富民新路子

  連日來,深山裏的豐都縣武平鎮雪玉香蔥共富農場(以下簡稱武平香蔥共富農場)都是一派繁忙景象。

  壩周村村民何洪其和隔壁村的幾個村民一早便到農場鋪起了地膜,“現在正是栽蔥子的時候,早點鋪好地膜就能早播種早收成,到時全縣的農民都能‘享到我們的福’哦。”

  2023年5月,豐都縣312個村集體經濟組織聯合投資312萬元,與華園牧歌(重慶)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園牧歌)深度合作,建設武平香蔥共富農場,種植總面積達1960畝,力爭以共建帶動共富。

  按照規劃,今年武平香蔥共富農場將完成全部土地的平整與改良並投産,香蔥品種改良後可實現年種收四茬,預計每村年純收益17萬元。

  312個村與新農人共同打造香蔥産業

  村村聯合發展香蔥産業的故事還得從豐都新農人皮國林的創業經歷講起。

  2020年,皮國林萌生了發展香蔥産業的想法,於是四處考察調研,發現重慶的香蔥基本由外省供應,本地競爭較小,並且利潤可觀。

  同年1月,皮國林在豐都虎威鎮香岩村流轉了300畝土地種植香蔥。由於沒有種植經驗,再加上土壤、氣溫等環境因素制約,第一次創業很快以失敗告終。之後皮國林又輾轉太平壩鄉、暨龍鎮繼續探索發展香蔥産業,但受環境影響都失敗了。

  3次失敗讓皮國林意識到自然環境對香蔥産業發展的重要性。“我諮詢了許多專家,並再次對豐都多個鄉鎮進行全方位考察,最終發現武平鎮壩周村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種植‘黑香蔥’。”皮國林説,2020年5月,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他流轉了村裏300畝土地打造香蔥基地。

  經過一年多努力,皮國林完成了香蔥基地的土地宜機化整治,水肥智能化噴灌系統、洗蔥廠等産業配套設施建成投用,並開拓了豐都、涪陵、石柱、萬州、忠縣、湖北利川等銷售市場,逐步形成了一條集香蔥種植、初加工、銷售於一體的成熟産業鏈。

  2022年,香蔥基地的産量超1000噸,産值超1000萬元。“壩周村的閒置勞動力也被充分利用了起來,那一年僅勞務費就給村民發了200萬元。”皮國林説。

  去年3月,豐都縣委主要領導到香蔥基地調研時發現,香蔥産業市場前景好、投入風險較小、利潤可觀,十分適合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豐都縣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各方協商,去年4月,全縣312個村集體經濟組織以鄉鎮(街道)為單位成立了30家經營公司,共出資312萬元,與華園牧歌共同成立重慶雪玉香蔥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雪玉香蔥公司),其中312個村集體佔股約80%,由皮國林任董事長並負責公司運營,着力壯大村集體經濟,打造“重慶香蔥産業第一村”。

  化“散”為“整”實現連片發展

  按照規劃,雪玉香蔥公司將流轉武平鎮壩周村、新和場村共1960畝土地,打造武平香蔥共富農場。但項目剛剛推進就遇到了瓶頸——流轉土地難。

  “香蔥只有連片種植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但部分村民不願意把土地流轉出來,導致難成規模。”皮國林説,他只能挨家挨戶上門做思想工作,為村民們講解種蔥計劃、能夠帶來的效益,並聆聽村民的訴求和憂慮。

  一段時間走訪後,皮國林發現部分村民捨不得土地,想自己用來種農作物,還有部分村民擔心今後如果想收回無法精準判斷土地面積。

  帶着這些問題,皮國林和武平鎮相關工作人員對症下藥:針對部分想自己種地的村民,武平鎮通過整治産業用地外撂荒、閒置、零散土地,採取同等置換的方式,確保村民有自留地發展糧油、蔬菜等傳統産業;針對土地權屬問題,武平鎮聘請了三方測量公司航測村民流轉的土地,印製用地權屬圖,逐塊標注村民土地權屬,打消村民對土地整治後邊界消亡無法確定權屬的顧慮。

  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武平香蔥共富農場終於完成土地流轉。

  緊接着,皮國林開始高標準整治土地,解決土地碎片化、分散化問題,目前已有1000多畝土地實現宜機化、規模化改良。

  為了解決用水用電問題,豐都通過管道輸水方式,從壩周村、新和場村的板凳溝、倉岩溝、焦家溝等地引水,每天引水量可以達到9000至10000立方米;通過泵站+提水等方式,從武平鎮旋石溝村豐石團結水庫調水,按照日最大調水量10000立方米設計,為農場提供備用水源;此外,還專門為農場建設了供電專線,解決農場發展的後顧之憂。

  皮國林介紹,未來,武平香蔥共富農場將建成1萬平方米的廠房,配套10套洗蔥設備、日産150噸制冰設備、4000立方米冷藏庫,充分利用深山中的零散土地,建成一個産業鏈完整的香蔥産業基地。

  解決一個鎮的閒置勞動力就業問題

  自皮國林2020年到壩周村發展香蔥産業算起,今年是何洪其在香蔥基地打工的第四年,每年他能獲得近兩萬元的務工收入,這幾年存下不少錢。

  “這把蔥子養活了我們一家人。”何洪其説,他家裏有6畝地,有時遇到極端天氣,農作物的收成受影響,幾乎存不下錢。如今在香蔥基地主要幹鋪地膜的工作,鋪一畝就有120元的工錢,一天能賺200多元,“再加上每年2400元的土地租金,收入有保障,日子也富裕多了”。

  新和場村村民郎啟蓮感同身受。自從香蔥基地落到村子以來,她每個季度都會到香蔥基地從事栽蔥、拔蔥的工作,每天能收入150元左右。“活路很輕鬆,錢也比之前賺得多。”

  未來,獲益的將不只他們。今年,武平香蔥共富農場將整治完所有土地並投用。“屆時農場每個季度大約需要超700人務工。”皮國林説,整地、種植、拔蔥、洗蔥、裝蔥等環節都需要人力,且操作簡單,男女老少都能上手,能夠真正帶富一批人。

  去年,武平鎮10個村還專門成立了勞務專業合作社。“目前每個村的合作社都配有兩三個勞務經紀人,每個季度農場需要工人時就專門組織村民統一務工。”武平鎮相關負責人説,未來依靠農場能解決全鎮閒置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帶動大家共同致富。(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周傳勇)

編輯: 曹妤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