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守護珊瑚的“奶爸”們

  狀如花草,顏色艷麗,隨着水流延展舞動,長在水裏的珊瑚是動物還是植物?它們是怎麼繁育的?6月5日世界環境日,記者走近一群“奶爸”守護下的珊瑚世界:五彩斑斕同時,新的生命也在悄然誕生。

  “看”珊瑚

  30歲的金駿學的是水産養殖專業,專業“半對口”的他,大學畢業後成了一名守護珊瑚的“奶爸”——珊瑚飼養員。

  6月5日早上8點過,金駿來到位於重慶巴南區的漢海海洋公園水族館,第一件事就是開燈。紫色、粉色、綠色……光照下的珊瑚,顏色更加艷麗,它們“長”在錯落有致的人造礁石上,隨着水流舞動,讓這小小的一方水下生命世界,仿若萬物生長的熱帶雨林。500余株、27種類型的珊瑚剛到這裡“安家”,正在適應新環境。

  燈光並不是隨意開啟,裏面大有學問。“珊瑚,又名珊瑚蟲,是植物性很強的動物。”金駿介紹,多數珊瑚體內共生有蟲黃藻,蟲黃藻可以通過吸收紫外光、藍光等發生刺激反應,從而為珊瑚提供氧氣和有機物。此外,蟲黃藻産生的熒光蛋白也是讓珊瑚看起來五彩斑斕的“最大功臣”。

  開燈後,就是對500余株珊瑚進行觀察。透過玻璃,金駿的目光依次掃過每一株珊瑚。“它的觸手沒有像其他珊瑚那樣延展開來,呈現萎縮的狀態,顏色也有異常,出現泛白。”金駿指着一株長得像大象耳朵的珊瑚説,“它是象耳菇珊瑚,可能有寄生蟲也可能出現潰爛,必須要把它拿出來放進醫療缸裏進行觀察治療。”

  “喂”珊瑚

  找出生病的珊瑚後,金駿的同事楊柱“上場”了。

  楊柱換好潛水服,戴上呼吸管,潛入1.7米水深的“珊瑚世界”。下到水裏後,他非常小心,盡可能不讓身體碰觸到珊瑚。下潛到深處,他雙手輕柔地將生病的象耳菇珊瑚從礁石上分離開來,接着浮出水面,交給金駿。

  早已準備就緒的金駿接過象耳菇珊瑚後,將其放進玻璃觀察杯裏,接着又送到醫療缸,進行藥物治療。

  水裏,楊柱的工作還在繼續,他拿着滴管給一些珊瑚投喂食物。據介紹,大部分珊瑚能“自給自足”也有少部分珊瑚無法吸收到光線或無法充分伸展觸角,要以浮游植物或動物為食。

  來到一株像桃花一樣鮮艷的珊瑚面前,楊柱用滴管輕觸珊瑚觸手,將滴管裏的浮游生物一一滴進觸手裏。喂完這株水桃花珊瑚,他又起身來到奶黃色的手指皮革珊瑚前,細心投喂。整個喂食過程需要一兩個小時。

  “我們作為珊瑚飼養員,必須要下水。為此,我們還考了潛水證。”金駿&&,日常工作中,往往是同事相互配合,“比如,楊柱下水,我就在外面觀察,彼此之間用手勢來進行交流。”

  “種”珊瑚

  珊瑚“奶爸”們除了養護,還要培育新的生命。

  在培育室,幾十株小巧的皮革珊瑚在培育缸裏靜靜生長。光照下,它們舒展着奶白細小的觸手,仿佛長在營養包上的金針菇。

  在另一個培育缸裏,氣泡珊瑚正展開它的觸手,隨水流擺動。別看氣泡珊瑚看著可愛,可到了夜間,它可是“殺手”,觸手佈滿毒性很強的刺細胞,很多浮游生物都在它們的獵物名單上。

  “我們公園具備水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許可。”金駿介紹,對於軟體類的皮革珊瑚,他們在繁育時,會把多餘的珊瑚體切成小塊,消毒後固定到基座上,再放置到培育缸內合適的位置“種起來”。繁育過程中,光照和水質要特別留意,還要保持水質中一定的鹽分以及鈣鎂離子的含量。

  目前,他們已經成功對皮革珊瑚、氣泡珊瑚、草皮珊瑚、蘑菇珊瑚、千手珊瑚等實現了繁育。

  “珊瑚細小,敏感脆弱,但也有生命,看到它們生長得越來越好,數量越來越多,我們會很開心。”金駿&&,這份工作並不枯燥,而是非常有獲得感和價值感。同時,他還介紹,珊瑚實現了人工培育,可滿足市場需求,能減少野外開採,有效保護海洋環境。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