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兩江新區“光儲充放檢”一體化超充示範站投用。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新華網重慶6月8日電(韓夢霖)6月6日,重慶兩江新區明月湖畔,一輛新能源汽車緩緩駛入當天投用的“光儲充放檢”一體化超充示範站。僅用10分鐘,這輛車就完成了快速補電。
喝一杯咖啡、吃一碗小面的時間,就能讓汽車滿電出發。這樣便捷的“超充時代”,正向我們快速走來。
該示範站投資、建設、運營方——中建科工集團重慶公司總經理武立山介紹,作為兩江新區的首座超充站,該站共設95個停車位,配備6&600KW液冷超充樁、10&250KW直流雙槍快充樁以及V2G充放電樁和液冷儲能産品。
“示範站是目前重慶功率最大的超充站,配置的液冷超充樁最大輸出功率為600kW,最快可實現充電5分鐘、續航300公里,帶來‘一秒鐘一公里’的超級快充體驗。”武立山&&。
“構建以超充為主的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不僅關係到人民群眾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願望、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和普及,更關係着萬億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發展。”6月7日,在第二十六屆重慶國際汽車展覽會上舉行的“重慶便捷超充基礎設施高質量産業發展閉門論壇”上,重慶市綠色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謝湘南這樣説。
2023年,重慶市汽車産量位居全國第二位,其中新能源汽車産量超過50萬輛。今年一季度,重慶新能源汽車産量為16.51萬輛,增長106.4%。根據近期發布的《2023年重慶市中心城區交通發展年度報告》,過去一年,重慶中心城區新能源汽車擁有量增長64%。
新能源汽車強勁的發展勢頭,也對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高、更緊迫的要求。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城市的重要“底座”和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重要支撐,看似是市民身邊的一件“小事”,實則是關係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推進高效能治理的一件大事。
6月7日,重慶便捷超充基礎設施高質量産業發展閉門論壇在渝舉行。新華網 發
超充設備是指靈活配置多個超充槍和快充槍的成套充電設備,超充槍的額定最大功率一般要達到480kW及以上。面對“充電慢”這一新能源汽車補能的核心痛點,充電速度更快、時間更短的超充設備,正成為行業發展的新方向,大力發展超充站更是成為重慶建設“便捷之城”的重要着力點、切入點。
根據今年4月印發的《重慶市新能源汽車便捷超充行動計劃(2024—2025年)》,到2025年,中心城區公共快充站新建站均應具備超充能力,現有充電站逐步改造成為超充站,形成“1公里超充圈”,到2025年底,重慶將建成超充站2000座以上、超充樁4000個以上。
“實施新能源汽車便捷超充行動計劃,是既為當前又為長遠、既穩增長又促轉型、既惠企業又利民生的一件好事。”重慶市經濟信息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涂興永&&。
據介紹,重慶將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適度超前、數智賦能”等原則強化頂層設計,系統謀劃、整體推進,用政策引領産業發展。今年1-4月,全市新增充電樁3.69萬個,其中超充樁179個。
根據行動計劃,重慶將在公共停車場、商業聚集區、加油加氣站、軌道交通設施、廣場和綠地、高速公路服務區、城市邊角地、公交樞紐站、旅游景區等重點場景,加快推進超充基礎設施建設。
據謝湘南介紹,作為市屬國企,重慶市綠色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近年來積極參與全市超充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方式,加快構建全市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網絡體系,打造全城覆蓋的充電補能網絡,為重慶市民提供便捷、高效、優質的超快充電體驗,助力重慶建設一流的便捷之城。
“重慶市的超充便捷之城建設,是新型電力城市轉型的第一步。”大合新能源董事長、凱輝基金合夥人張利&&,以此作為開端,布局儲能、分佈式光伏、碳資産、虛擬電廠等,有望形成完整清晰的城市綜合能源網絡,並在碳中和城市轉型過程中,吸引優秀企業落地重慶,共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