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市全面啟動智能收費車道建設

  自助收費機器人、車型識別機器人、遠程特情處理系統……6月2日,來自市交通運輸委消息稱,為有效改善主線收費站“小假大堵”狀況,我市已全面推廣智慧收費站、智能收費車道建設。

  如G65包茂高速重慶至武隆段,沿線收費站通過實施準自由流收費、無人智能車道、廣場及連接道智能誘導、擴寬車道提高通過能力等方式,預交易系統已通過部級第三方測試,提升ETC交易速度20%,提高MTC自助車道使用率35%。此外,通過試點項目數字化升級改造,G65包茂高速重慶至武隆段智慧化管理水平顯著提高。2023年同比2022年的交通事故率下降12%,實現了故障告警、巡查維修、驗收的全流程管理,維護效率提升16%。

  智能收費車道有多智能?日前,記者來到重慶高速公路車流量較大的收費站——S7高新南收費站進行打探。

  S7高新南收費站,即原S5九龍坡收費站,節假日單日最高車流量超過6萬輛次。

  該收費站共設28個收費車道,9進19齣,其中9個進口車道包括5個智能化車道和4個ETC車道,人工車道已全部被智能化車道代替。

  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收費亭,每個收費車道上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增加了多&智能設備:黃白相間的智能收費機器人、車型識別機器人和無感車檢器等,科技感十足。

  智能收費機器人高2米、寬0.9米,直直地“站”在收費車道一側。記者看到,一輛小轎車緩緩駛入該收費站,司機將卡插入智能收費機器人後,系統自動完成車牌識別、費用支付等環節,瞬間就抬杆放行,車輛通行時長不到10秒。

  “智能收費機器人完全可以代替人工,即使沒有辦理ETC的車輛,也可走智能化車道。”現場負責人介紹。

  不僅如此,智能收費機器人還可提供智能語音客服,為駕駛員及時提供引導和特情處置服務;司機還可按下求助鍵向收費站工作人員求助。

  據介紹,九永、長合、萬州環線、江瀘北線、銅安5條高速公路沿線22個收費站、52個收費車道,已全部完成智能化收費改造,單車通行效率約提高20%。(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楊永芹)

編輯: 韓夢霖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