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背簍專線”進商圈 “農夫鮮市”開張了

  6月2日,江北區觀音橋商圈“農夫鮮市”,市民正在選購農産品。記者 劉力 攝/視覺重慶

  凌晨兩三點採摘的糯玉米、四季豆、黃瓜……6月2日9:30,江北區觀音橋商圈,重慶遠東城1F外廣場,吆喝聲叫賣聲不絕於耳。當天清晨,渝北區石船鎮5個村的20余戶村民搭乘軌道交通4號線“背簍專線”,來到商家為他們安排的“農夫鮮市”專賣區,銷售新鮮採摘的瓜果蔬菜。

  還未開市,土雞蛋被“一掃而光”

  6月2日7:30,記者在“農夫鮮市”看到,糯玉米、桃子、茄子、豇豆等當季的新鮮果蔬已被整齊地擺上攤位。離9:30正式開市還有2小時,但不少市民已前來選購。

  “絕對新鮮!凌晨2點,我就去地裏掰玉米了,我們的玉米又糯又甜!”渝北區石船鎮葛口村村民敖勇一邊擺攤一邊向記者介紹,家裏有3畝玉米地,近段時間糯玉米迎來豐收,預計産量6000斤。“村委會搭建了銷售渠道,有人專門上門收購,銷路有兜底。”雖然玉米不愁銷,但敖勇想著賣個更好的價錢,所以一有時間,他就乘坐“背簍專線”到繁華商圈去售賣,“聽説今天有這個集市,我一早就趕過來了。”敖勇説,自己帶了700多斤過來,玉米按照4元1斤賣,已經賣了幾十斤了,萬一賣不完,還有商家兜底。他樂呵呵地算了一筆賬:賣完玉米,又將迎來李子、葡萄的採摘,自家種的蔬菜瓜果預計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

  另一頭,石船鎮民利村的養殖戶方蘭也忙得不可開交。從村委會了解到“農夫鮮市”將開市,她凌晨2點就起來忙活,打包雞蛋和殺好的雞鴨,“帶來的200個雞蛋還沒等到正式開市就賣完了,雞鴨也剩得不多了,早知道就多拿些過來。”

  菜農、市民、商家多方受益

  9:30,“農夫鮮市”熱熱鬧鬧開市。

  渝北區石船鎮葛口村、石埡村、民利村、梅溪村、大堰村5個村共計20余戶農戶,現場展示和銷售農産品。當日未售完的産品,重慶遠東城將進行“兜底”:統一採購,用於商場內餐飲商家當日食材。

  石船鎮葛口村黨總支書記胡平介紹,村裏發展種植業的農戶有幾百戶,“背簍專線”開到村裏後,菜農們將新鮮的瓜果蔬菜賣到繁華都市,多了增收渠道。

  現場的蔬菜攤水果攤,吸引了不少市民。家住觀音橋的王孃孃在各攤位輪流“打卡”,收穫滿滿。“家門口就能買到新鮮的瓜果蔬菜,價格也實惠,值得點讚!”王孃孃&&。

  10:19,帶來的雞鴨和土雞蛋已經售完,方蘭看著空蕩蕩的攤位很欣慰,“凌晨2點起床,辛苦還是值得的。”

  “這樣的菜市可以多一點,政府、商家、菜農,多方合力多方受益。菜農有了固定銷售渠道,增加了收入;市民能買到更多物美價廉的農産品;商家也賺了人氣。”市民鞠先生&&。

  助力“背簍專線”農戶增收

  石船鎮相關負責人&&,接下來,各村委會不僅會組織農戶現場集中展銷農産品,也將嘗試跟商家對接進行線上批量展銷,讓農民有更多新的銷售和增收渠道。

  重慶遠東城相關人士介紹,“農夫鮮市”免費提供給農戶,幫助他們銷售更多質優價廉的農産品,同時也讓商圈周邊市民就近買到新鮮的農産品,搭建一個城鄉對接的渠道。

  當天,重慶遠東城還開展了“以書換蔬”活動,市民用閒置的圖書可換取新鮮蔬菜,收集到的圖書後期將用於鄉村閱讀。(記者 朱婷)

編輯: 劉磊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