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這是要‘嫁’到西藏的崖柏,要選粗壯的,好看的”

5月30日,開州區溫泉鎮樂園村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崖柏繁育科研基地,村民正在苗圃裏挑選兩年生和三年生崖柏扦插苗。記者 鄭宇 謝智強 攝/視覺重慶

  開欄語

  崖柏,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是恐龍時代白堊紀的孑遺植物,是世界上最稀有、最古老的裸子植物。

  如今,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累計人工繁育崖柏174萬株,野外回歸52萬株,並在雲南、陜西、山東、甘肅等多個地區成功進行了遷地保護或適應性栽培。

  在渝藏全面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24年工作要點中,“探索開展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崖柏(重慶)、巨柏(西藏)異地適應性栽培、遷地保護試驗”是重要內容之一。為此,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將選送1000株崖柏幼苗在西藏昌都地區進行適應性栽培。

  本報記者將全程跟車採訪並以“崖柏進藏日記”的形式,全景呈現此次崖柏進藏之旅。敬請關注!

  5月30日,開州區溫泉鎮樂園村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崖柏繁育科研基地,小雨轉陰。

  下過雨的午後,有些悶熱,66歲的廖佔香汗如雨下——她要和另外6名村民一道,在崖柏繁育科研基地的苗圃裏選出兩年生和三年生崖柏扦插苗各500株。

  這1000株崖柏幼苗將輾轉千里,被送到西藏昌都地區“安家”。

  崖柏,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是恐龍時代白堊紀的孑遺植物,也是世界上最稀有、最古老的裸子植物。

  如今,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累計人工繁育崖柏174萬株,野外回歸52萬株,並在雲南、陜西、山東、甘肅等多個地區成功進行了遷地保護或適應性栽培。

  在渝藏全面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24年工作要點中,“探索開展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崖柏(重慶)、巨柏(西藏)異地適應性栽培、遷地保護試驗”是重要內容之一。

  “大家起苗的時候要注意,鋤頭要挖深一點,千萬不要把根弄斷了。矮的、小的就不要選進來了。跟屋頭嫁女兒一樣,這是要‘嫁’到西藏的崖柏,要選粗壯的,好看的。”苗圃裏,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以下簡稱事務中心)主任楊泉一邊整理挖出來的崖柏幼苗,一邊反復叮囑着廖佔香等村民。

  “楊主任,這兩年生的苗子比三年生的還是差得蠻多哦。”

  “要送到西藏去,怎麼不都選三年生的呢?種活的可能性還是要大些哦。”

  村民們常年在崖柏繁育科研基地務工,對崖柏十分了解,因此對基地的崖柏幼苗“選拔標準”感到不解。

  “到西藏是適應性栽培,就是去做試驗,看看兩年生的和三年生的哪個更適合。”楊泉解答着大家的疑惑,“你看基地裏面,也有兩年生苗子比三年生的長得更好的情況嘛。”

  起苗,在苗圃旁擺放整齊。廖佔香、吳文菊等村民又推來小推車,將崖柏幼苗一株一株在小推車上碼好,再從苗圃運送到崖柏繁育科研基地的平壩裏,“一車一次拉30余株,1000株要拉30余趟。”

  從早上6點開始選苗、起苗,一直到下午4點左右,7名村民才把1000株崖柏幼苗準備齊整。

  下午3點左右,貨車司機蔣忠州駕車駛進崖柏繁育科研基地。他的廂式貨車,將承擔此次運送崖柏幼苗進藏的重任。

  “以前經常送貨進藏,也運送過苗木,但還是第一次運送崖柏幼苗這麼珍貴的樹苗進藏。”多次往來渝藏兩地,蔣忠州對沿途情況極為熟悉,“不僅要安全、順利抵達,沿途還要做好對崖柏幼苗的保護。楊主任説苗子怕高溫高濕,1600多公里、兩天多的行程中,開空調給苗子合適的溫度非常重要。”

  崖柏幼苗裝車環節,難題來了。

  “最開始的想法是將苗子一株挨一株在廂式貨車底部排滿,這樣可以避免擠壓,最大限度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損耗。”可才排列了兩排,楊泉就發現這種方式根本裝不下1000株崖柏幼苗。

  怎麼辦?

  第二個方案應運而生:將三年生幼苗挨個排列擺放,將兩年生幼苗裝入特製紙箱,再層層疊放紙箱。可紙箱僅有兩個透氣孔,長途運輸極易造成幼苗死亡。這個方案也只能放棄。

  一籌莫展之際,事務中心工作人員張光箭“靈光一閃”:“苗子都是帶着培養袋運輸,兩個緊密排列的培養袋上方就會有一個空間放入另一個培養袋,這樣既不會擠壓到苗子,也能裝下更多的苗子。”

  依據新方案,到下午5點左右,1000株崖柏幼苗全部妥妥裝入車廂。

  5月31日清晨,1000株崖柏幼苗啟程,奔赴雪域高原。(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陳維燈)

編輯: 劉文靜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