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逛名人舊居尋山城記憶 馬鞍山傳統風貌區有望10月完工

馬鞍山傳統風貌區

  老街區歷史悠久,古建築韻味悠長。

  5月28日,來自重慶康翔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消息,目前馬鞍山傳統風貌區施工進展順利,預計今年10月可整體完工。未來,將與重慶人民大禮堂、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聯動,實現主客共享的開敞街區,吸引全國游客前來多角度、個性化打卡。

  得此名因形似“馬鞍”

  馬鞍山,位於重慶市人民大禮堂南面,呈典型山城聚落空間。因地形兩頭高中間低,形似“馬鞍”,民國時期便得此名。

  沿着青磚砌成的石墻,蜿蜒向上,腳底是厚重石板鋪成的&階。天井連着院落,狹長的巷道貫穿其中,一棟棟充滿歷史厚重感的建築點綴其間,讓山城的韻味無處不在。

  在這裡,記錄了重慶這個城市珍貴的人文歷史記憶。馬鞍山一共有32棟歷史建築,其中包括知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沈鈞儒舊居(馬鞍山81號),它有別於風貌區內其他青磚小洋樓,沈鈞儒舊居和旁邊的小院落外墻以明黃色為主,特別顯眼。

  衡舍(馬鞍山47號),已入選重慶第三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著名報人鄒韜奮也曾經在此居住過。如今,歷經歲月,這裡悠巷、黃葛,如初;青磚、黛瓦,依舊。

  歷時7年即將煥新歸來

  作為重慶市29個傳統風貌街區之一,馬鞍山傳統風貌區項目於2017年7月啟動,由重慶康翔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啟動實施更新改造和保護修繕“手術”。

  整個風貌區項目分為東西兩區實施,西區建築以抗戰時期風貌為主,以保護修繕、原貌整改和環境整治為主,東區體現20世紀50年代蘇聯專家樓建築特色,以拆除重建及地下車庫建設為主。西區於2017年7月啟動建設,2020年完工;東區於2020年啟動建設。

  重慶康翔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東區建築面積約2.2萬平方米,包括地上建築12棟、建築面積0.9萬平方米,地下4層公共停車庫,面積約1.3萬平方米、車位255個。

  目前東區已經完成所有建築的主體結構建設,外墻裝飾已完成90%,車庫安裝也已全部完成,接下來將繼續加快項目建設速度,完成剩餘的外墻裝飾、車庫裝飾裝修,以及項目的環境提升工作,力爭今年10月整體完工。

  未來,馬鞍山傳統風貌區將與重慶人民大禮堂、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聯動,實現主客共享的開敞街區,並引入高端餐飲、特色民俗、休閒娛樂等商業業態,打造“文、商、旅”等多元化消費場景,吸引全國游客前來多角度、個性化打卡。(郭欣欣)

編輯: 劉磊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