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牢記重托 勇擔使命 積極作為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

  市委六屆五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重慶市委關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的意見》,對於團結帶領全市上下緊跟總書記、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極大凝聚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強大力量,全力推動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在重慶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具有重大深遠的意義。

  在5月25日市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市委新聞發言人姜輝,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高健,市經濟信息委黨組書記、主任藍慶華,市商務委黨組書記、主任章勇武,市大數據發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胡軍國回答記者提問,圍繞貫徹落實全會精神作進一步解讀和闡釋。

  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繪製了施工圖

  姜輝介紹了全會《意見》起草過程和主要特點:

  一是堅持對標對表與立足實際相統一。把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有效銜接起來,立足重慶在西部和全局中的新定位,綜合集成市委六屆二次、三次、四次全會各項安排,進一步明確了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總綱領總遵循。

  二是堅持整體謀劃與重點布局相統一。在現代化新重慶“五個新”奮鬥目標的基礎上,圍繞“西部領先、全國爭先進位、具有重慶辨識度”,迭代提出重點打造“六個區”,全面部署“十大重點任務”,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繪製了施工圖。

  三是堅持科學研究與開門問計相統一。市委組織開展12項專題調研,分別形成了高水平的調研報告,找準了現階段存在的最現實最緊迫問題。形成徵求意見稿後,按規定下發一定範圍,組織研究討論,廣泛徵求有關方面意見。全會期間,與會同志踴躍發言、熱烈討論,提出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揚了民主,匯集了集體智慧。

  “兩大定位”將一體推進、一體打造、一體見效

  高健説,習近平總書記新賦予重慶奮力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兩大定位”,是新時代重慶以一域服務全局的戰略指引和歷史使命。“兩大定位”既各有側重,又互為依託、相輔相成,在具體實踐中將一體推進、一體打造、一體見效。市發展改革委將全力推動重點工作開展。

  唱好新時代西部“雙城記”。迭代升級“十項行動”,提質升級“四張清單”,推進渝西地區高質量發展,增強成渝中部崛起勢能,構建一體兩核多點區域聯動新格局;推進川渝100個合作事項、300個重大項目和成渝50個合作事項落地見效;高質量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動川渝通辦提質擴面。

  全力構建內陸高水平開放新格局。着力提升國際物流綜合效能,打造國際多式聯運示範基地;加快建設門戶型綜合交通樞紐,推進沿江高鐵等重點交通項目建設,打造成渝世界級機場群;持續增強國際貿易樞紐功能,提速推進中老泰“三國三園”建設;加快推動制度型開放,構建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深化國際交往,拓展國際友好城市關係網絡。

  全力融入國家戰略腹地建設。爭取國家戰略腹地建設重大任務落地落實,加快建設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園區,強化戰略性物資儲備基地功能,推動戰略性基礎設施布局,積極爭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重慶布局。

  全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産業體系建設,加快培育空天信息、集成電路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高規格舉辦2024空天信息産業國際生態大會;加速發展科技服務、産業金融等現代生産性服務業,打造20個百億級生産性服務業集聚區。

  全力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貫徹落實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一體推進“九治”工程提速躍升,開展石漠化綜合治理和三峽危岩地災治理,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示範園區建設,完善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

  全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堅持以數字重慶建設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堅決如期打贏園區開發區改革攻堅戰,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和社會信用體系,深化投資審批制度和投融資改革,完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制度機制,統籌推進“三醫”協同發展等社會民生領域改革。

  加速原始性創新、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重大技術應用

  藍慶華介紹,這次全會對強化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作出進一步部署細化。

  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部署技術迭代升級應用場景,開發拓展更多的新應用場景,推動新技術在場景中示範、驗證、迭代,加速原始性創新、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重大技術應用;部署産品迭代升級閉環鏈條,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各類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探索産業技術研究院多元發展模式,構建從科技研發到用戶反饋的産品迭代升級閉環鏈條;部署行業迭代升級創新綜合體,支持領軍企業鏈主企業聯合行業上下游、産學研力量構建體系化、任務型的産業創新綜合體,努力聚合全國乃至全球的相關創新資源。

  圍繞創新鏈布局産業鏈。提升産業鏈生成控制能力,持續優化“産業研究院+産業基金+産業園區”産業生成生態,推動更多前沿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從“書架”搬到“貨架”,源源不斷地生成一批高新技術企業;提升産業鏈源頭控制能力,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攻關、中試驗證、標準研製和産品開發,推進先進技術和産品向標準轉化,主導和控制技術進步的方向和節奏;提升産業鏈基礎控制能力,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揭榜挂帥”“賽馬”機制,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攻關,着力提升基礎零部件等産業基礎創新能力,突破一批基礎産品,推進産業鏈布局重構。

  將資金鏈、人才鏈更加精準地嵌入到創新鏈、産業鏈的各環節。推動製造業投融資多元化,探索構建中小型科技企業全成長周期金融服務體系,推動“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以更大力度、更大誠意、更實的舉措引進培養“高精尖缺”人才,把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對接到創新鏈、産業鏈各個環節中。

  聚焦5個方面加快打造內陸開放國際合作引領區

  章勇武介紹,全會對內陸開放國際合作引領區作了部署安排。重慶開放基礎較好、潛力巨大,相較於發達地區有後發優勢和比較優勢,也有一定差距。重慶將聚焦通道、&&、經濟、環境、制度5個方面加快打造內陸開放國際合作引領區,支撐帶動西部地區更好走向世界,為國家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重慶貢獻。

  着力建設和發揮內陸開放綜合樞紐的功能。放大重慶“五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四向”開放通道的區位優勢,積極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成渝)、長江黃金水道、國際航空樞紐發展能級,強化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作用,着力打造“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和國際多式聯運示範基地。

  打造高能級開放&&。全力推動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在重點領域打造更多標誌性成果,高標準建設樞紐港産業園、生命科技城,促進重慶自貿試驗區以集成式創新賦能産業發展,推動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等開放&&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

  推動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着力構建“買全球、賣全球”貿易格局,推動西部與東盟“運貿一體化”,深入實施“百團千企”國際市場開拓計劃,打造“渝貿全球”品牌;培育發展跨境電商、數字貿易等新業態,深化金融服務、航空産業、信息通信等領域開放合作;建立境外招商駐點網絡,開展外資鏈主型龍頭企業招商,支持在渝設立研發總部、區域總部。

  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深化營商環境創新試點,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推進中央商務區提檔升級;深化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建設,加快構建以“一帶一路”為重點的國際友好城市網絡。

  全力推動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推動服務貿易、投資、知識産權保護等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接軌,探索創新陸路國際貿易規則,為外商來渝投資貿易營造更加自由化便利化制度環境。

  着力構建完善超大城市治理的知識體系、話語體系、工作體系、評價體系和實戰能力

  胡軍國&&,全會對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作出系統部署,着力構建完善超大城市治理的知識體系、話語體系、工作體系、評價體系和實戰能力,加快打造引領數字文明新時代的市域範例。

  迭代超大城市治理數字底座。迭代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提質建設國土空間數據綜合信息系統,進一步暢通國家、市、區縣、鎮街數據通道,推動數據回流基層、運用實戰,支撐綜合場景集成,打造一批實用實戰重大應用。

  建立“大綜合一體化”城市綜合治理體制機制。深化市級統籌,完善機構、隊伍、法規、制度配套政策體系,深化城市微觀治理“一體化”改革;強化橫向協同,健全聯勤聯動工作機制和量化閉環監督評價機制;突出縱向貫通,推動核心業務一體梳理、體徵指標一體構建、事件辦理一體流轉,有效提升市、區縣、鎮街三級“一體化”治理水平。

  提升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效能。堅持邊建邊用邊完善,圍繞黨建統領、設施運行、社會治理、應急動員、文明創建、生態景觀、生産生活服務七大板塊,完善實時性、預警性、回溯性和可評性城市體徵指標,精準把控城市運行態勢;健全調度、會商、推演指揮系統,構建感知預警、決策處置、監督評價、復盤改進等城市治理閉環工作體系。

  紮實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健全和落實與“141”體系相適應的鄉鎮(街道)管理體制,強化跨鎮街、跨社區協同,加快形成可視化實戰能力;強化共建共治共享,鞏固網格化管理成果,持續推動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全面推進韌性城市建設。健全城市安全預防體系,加強重大風險監測預警,推行城市治理風險清單管理;加快數字應急綜合場景建設,強化應急應戰一體化保障體系,提高各類城市生命線系統的韌性水平。

  着力推進以區縣城和中心鎮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

  高健説,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是重慶的基本市情,本次全會對大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開創大城市帶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發展新局面作出安排部署。

  首先是做大主城都市區,提升競爭力、帶動力、影響力。繼續實施提升主城都市區極核引領行動,力爭到2027年,主城都市區地區生産總值超過3萬億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80%。一方面規劃建設一批重點功能片區,着力增強中心城區極核引領功能,打造高端要素集聚地;另一方面以渝西地區為重點,優化完善現代基礎設施和優質公共服務網絡,強化産業配套功能,打造人口和産業主要承載地。

  其次是帶好大農村,以區縣域為基本單元整體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持續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着力推進以區縣城和中心鎮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聯動實施“小縣大城”“強鎮帶村”試點和強村富民綜合改革,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向區縣城和中心鎮集聚;總結推廣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典型經驗做法,讓城市人才、資金等要素下鄉更順暢,以城鄉深度融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形成“雙樞紐、多支點、多通道”網絡發展格局

  章勇武介紹,這次全會專門研究和部署了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建設工作。該項目實施以來帶動渝新雙邊貿易進出口總額720億元、重慶與東盟國家貿易進出口總額8492億元,有力促進了中國西部與東盟國家互聯互通水平提升。

  未來,我市將深入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合作。充分發揮重慶和新加坡海陸樞紐作用,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形成“雙樞紐、多支點、多通道”網絡發展格局,高效連接中國西部與東盟國家,逐步延伸至中國中部、中亞和其他地區。

  推動渝新全方位合作。在持續深化金融服務、航空産業、交通物流、信息通信等領域基礎上,推動雙方在教育科研、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領域合作,共同打造生命科技城、樞紐港産業園兩個實體化園區,持續拓展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合作邊界。

  積極推動第三方市場合作。以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為載體,為東盟、中亞及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高水平開放合作&&。

  積極對接高標準國際規則。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主動對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將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打造成“一帶一路”倡議的開放探索實踐&&。

  以“專項方案+專班推進”加快産業集群建設

  藍慶華説,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準的發展方向上要久久為功”“把新質生産力發展起來”的殷殷囑託,重慶將把着力構建“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作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關鍵突破口。

  市經信委已建立“專項方案+專班推進”産業集群建設工作機制,編制了標誌性産業鏈發展全景圖和先進製造業發展産業地圖,形成了“作戰圖+作戰方案+作戰行動”體系化推進的工作格局。根據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産業變革趨勢、國家戰略腹地建設等新要求,不斷迭代豐富、加快開闢新領域新賽道,深化拓展“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

  針對具備比較優勢的産業,重點推動産品更新換代,進一步向高端邁進,持續鞏固優勢。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今年1—4月,重慶新能源汽車産量同比增長123%,高於全國89.8個百分點。我們將着力鞏固擴大發展成效,支持整車企業加強整車&&架構開發和新車型的研發,提高智能駕駛系統前裝比例,打造市場認可度高的品牌和産品矩陣。

  針對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這類具備發展潛力的産業,着力推動技術迭代升級,持續壯大規模。前瞻布局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産業、第四代化合物半導體研發,推動硅光技術路線應用,打造特色工藝集成電路産業高地。提速Mini和Micro LED産業化進程,突破量子點發光材料、巨量轉移等技術,搶佔下一代平板顯示技術制高點。

  做好選種育苗,“無中生有”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緊抓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機遇,加快發展消費級、專業級無人機産品,加強智慧空中出行裝備、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等新型航空裝備領域的布局,發展壯大低空經濟。

  全面深化央地合作,積極爭取戰略性材料、集成電路、重要裝備等領域更多重大生産力布局,在有效提升自身産業能級的同時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