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造”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5月上旬,與“重慶造”有關的好消息紛至沓來。

  中國造車新勢力品牌榜單上,來自重慶的賽力斯“問界”銷量已連續4月霸榜。在售價50萬元以上的豪華車板塊,問界M9更是衝上冠軍寶座。長安汽車也在4月實現自主品牌海外、自主品牌新能源銷量同比翻番。

  5月12日,2024世界品牌莫幹山大會上,國際新能源汽車品牌中心揭牌並落戶重慶兩江新區,這是工信部裝備中心、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在京外設立的首個新能源汽車品牌中心。

  翱翔藍天的C919大飛機,一半以上鋁材來自西南鋁,“飛機棉”供貨商中唯一國內企業是重慶再升科技;華為手機多款旗艦産品屏幕來自重慶鑫景特玻……

  這些閃亮的重慶品牌背後,有一條共同的脈絡——“33618”。

  2023年,我市提出建設“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重點發展3個主導産業、3個支柱産業、6個特色優勢産業和18個“新星”産業,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狠抓項目招引、培育,推動重點産業鏈高質量發展,幫助許多“重慶造”品牌實現從基礎再造到能級躍升,産品技術能力、市場競爭力大幅增加,“金字招牌”越發锃亮。

  流量擔當

  “重慶造”吸引全球目光

  5月13日,上海世博展覽館,2024年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正在舉行。來自國內外的參觀者駐足重慶館,興致勃勃地領略各個重慶品牌的魅力。

  眾人圍簇中,賽力斯的工作人員正在介紹問界M5、M7、M9三款拳頭産品。來自意大利的安布羅焦聽得津津有味,邊拍照邊不住點頭。

  “M9的銷量能夠拼贏奔馳、寶馬等豪華車,有其必然性。”安布羅焦是歐洲一家汽車零部件公司在華工作人員。在他看來,問界M9擁有高階駕駛輔助、百萬像素大燈、智能座艙等行業領先的科技,更重要的是,品牌方善於發現用戶的需求,利用這些科技為用戶創造了極佳的體驗,這都超過了傳統的豪華車品牌。

  記者了解到,目前賽力斯汽車已出口到歐洲、美洲、非洲、中東、東南亞等地區的7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出口整車超過50萬台。

  長安汽車旗下長安啟源A07、深藍S7、SL03和阿維塔11四款車型同樣吸引了不少目光。重慶太藍新能源研發的全球首款超高能量密度體型化全固態鋰金屬電池,更是讓人們對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充滿期待——該款電池規級單體容量120安、實測能量密度高達720瓦時/千克,可以讓新能源汽車續航能力在目前的基礎上翻倍。

  在國內外諸多重要展會中,重慶品牌都是不折不扣的“流量擔當”。4月22日,2024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8家重慶企業現場展示了高精度齒輪、高速電機軸、雙回路直流電能表、絕緣監測裝置、工業協作焊接機器人,一系列創新産品讓各國客商紛紛駐足圍觀。次日,“重慶造”巡展計劃推介洽談會在漢諾威國際會議中心召開,78家國外企業、110多名企業代表參會,現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

  會上,重慶藍黛傳動機械有限公司與多家德國零部件産業鏈供應商達成合作事宜;重慶布魯傑科技有限公司與德國、葡萄牙企業進行接洽,達成合作意向;廣域銘島接待了德國、美國、日本、匈牙利等多國客商……

  “近期,‘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所涵蓋的代表性企業‘火力全開’,從技術、生産産品和經營戰略等多個角度推進品牌綜合能力提升。”市經濟信息委相關負責人&&。

  價值提升

  “重慶造”含金量越來越高

  “真是太智能了!”日前,位於渝北區前沿科技城的長安數智工廠開啟了試生産,來渝參加2024長安汽車海外夥伴大會的數百位海外經銷商代表和國際友人在該廠參觀時感嘆道。

  長安數智工廠以智能化、低碳化和高效化為核心,總投資預算達100億元,從啟動建設到進行試生産,不到一年時間。在這裡,一體化壓鑄、智能孿生工廠、智慧物流系統和高度自動化等創新技術得到了完美融合和應用。

  墨西哥經銷商代表Jose San Vicente&&,長安汽車除了製造能力強大,其産品設計能力也令人稱道,“例如長安啟源E07,採用了前所未有的設計形態,可以作為家庭車、戶外用車,也可以作為可以去任何地方的多場景用車,這款車在墨西哥市場非常有競爭力。”

  來自洪都拉斯的長安經銷商代表Pahola也&&,長安數智工廠的規模讓她非常震撼。

  賽力斯也不甘人後,剛剛投用的超級工廠實現關鍵工序100%自動化,並運用行業首創的質量自動化測試技術,同時還達成了全球最高的生産效率,為問界M9的高品牌價值“保駕護航”。

  除了汽車産業,同樣作為重慶“33618”中3大萬億級主導産業集群之一的電子信息製造業,也加快品牌向上步伐。

  近期,華潤微電子在重慶發布4個品類的集成電路新産品,並將在渝建設車規級功率半導體産業基地和汽車芯片産業生態圈。意法化合物半導體、芯聯12英寸晶圓等一批標誌性項目引進,在功率半導體品牌方面有了“&柱子”;京東方、康寧、惠科等知名企業聯合打通“玻璃基板—液晶面板—顯示器件”新型顯示全産業鏈條,MLED等下一代平板顯示品牌呼之欲出。

  在萬億級先進材料産業方面,隨着博賽集團氧化鋁擴能、國創輕合金研究院、中潤NMP溶劑等一批大項目落地開工,萬凱三期60萬噸PET、卡萊碳纖維複合材料零部件等項目建成投産,我市將涌現出一大批輕合金材料、纖維及複合材料、合成材料等優勢領域的高價值品牌。

  品牌向上

  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

  品牌與産品相互成就。長安汽車、賽力斯等在數智新汽車領域開疆拓土,阿維塔、深藍、問界等品牌“聲名鵲起”。“渝車”量質齊升闖出一片海闊天空,正是重慶積極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的成果。

  近年來,重慶持續推動汽車産業加快新能源化、智能化、網聯化、高端化、綠色化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效果顯著、成績斐然。

  截至2023年底,重慶市共有整車企業20家,包括長安、上汽、東風、吉利、長城等國內頭部車企,産品種類涵蓋輕、重、客、微、轎全譜係,純電動、插電式、增程式、氫燃料、換電式等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和發展模式齊全。其中,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達1200余家,具備發動機、變速器、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各大總成完整的供應體系,3大系統、12大總成、56個部件實現全覆蓋和集群式發展。

  如今,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在品牌打造、産業鏈培育、設施配套等方面取得長足進展,形成西部地區最為完整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鏈,在智能網聯先行先試、換電模式、氫燃料汽車推廣等方面,均處於國內先進行列。

  酒好也怕巷子深,“33618”製造業品牌建設如何持續發力?重慶工商大學長江上游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易淼建議,一方面,健全製造業標準體系,提升重慶製造業領域標準“話語權”。譬如,長安汽車就主導發布外部標準55項,完成了3項國際標準立項,成為首個主導制定ITU系列國際標準的中國車企。另一方面,要培育“重慶造”知名品牌,以“硬”質量造就“優”品牌,建成一批“渝字號”産業鏈領航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

  市國資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其圍繞市屬國有製造業領域重點品牌培育展開調查研究,謀劃起草《市屬國企品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目前,市屬國企已累計培育中國馳名商標23個、中華老字號5個。水務環境集團、輕紡集團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國有企業品牌建設典型案例和優秀品牌故事。

  市經濟信息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將支持龍頭企業全方位整合創新資源,鼓勵企業應用創新技術推動企業設備更新、工藝升級、數字賦能、管理創新;圍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分業施策推動企業技術改造、産品創新、打造品牌。

編輯: 陳雨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