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三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三峽銀行”)日前發布2023年年度報告。截至報告期末,該行資産總額突破3000億元,存款突破2000億元,各項貸款餘額突破1550億元。在英國《銀行家》雜誌公布的“2023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中位列425位,連續8年上榜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
2023年,秉持“一切為您着想”服務理念,該行全力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城鄉居民,全力提升核心競爭力。
發揮精準定位推動力 服務重大戰略
重慶三峽銀行牢記“立足庫區、服務重慶”的定位和使命,圍繞重慶“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緊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機遇,以自身高質量發展深度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方面,成立金融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五年工作方案,圍繞“十大行動”找準服務着力點和主攻方向,主動對接市級職能部門及重大項目、重大工程等。同時,參加銀團向重點招商企業海辰儲能公司授信3億元。
截至2023年末,該行投向成渝地區貸款餘額達1013.23億元,增幅18.69%;投資成渝地區債券餘額356.81億元,增幅12%。
創新融資模式服務內陸開放高地建設方面,2023年,依託備用證方式助力企業發行境外債(含自貿試驗區債)4單共15.16億元,落地中資實體企業離岸人民幣債券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自貿試驗區人民幣債。此外,通過上線融資新産品“陸海新貿通”,靈活使用進出口押匯、信用證、福費廷及票據等産品組合,重點服務基建、物流業,為萬州機場有限責任公司融資10.71億元,為依託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的外向型企業提供授信5.6億元。
助力産業轉型升級方面,2023年,聚焦重慶市“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建設,制定服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五年工作方案、服務“渝西跨越計劃”工作方案,啟動“12345”行動計劃,推出重點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雙百企業”的新品“陽光快貸”。全行製造業貸款餘額111.9億元、科技貸款餘額118.2億元。
全面融入庫區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在已實現庫區區縣網點全覆蓋基礎上,2023年新設萬州長龍支行,優化庫區網點布局。支持32個庫區重點項目,加大庫區製造企業貸款力度,為三峽庫區生態屏障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提供融資49.52億元。
增強産品服務競爭力 做實普惠金融
作為發源於三峽庫區的城商行,重慶三峽銀行定位為“中小企業銀行”,並堅持踐行“一切為您着想”的服務理念,多措並舉提升産品和服務競爭力,持續推進普惠金融的廣度和深度。截至2023年末,其普惠貸款餘額達206.72億元。
服務中小微企業,重慶三峽銀行從制度、政策、産品等方面多管齊下。一方面,通過制定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量工作方案等4項制度、持續減費讓利、細化考核指標等措施,提升小微企業融資可得性。另一方面,堅持創新産品強化對普惠金融的“數智引導”,既有小微專屬産品“惠企貸”提高融資適配性,又有聚焦重慶“33618”現代産業集群的“渝鏈貸”提升服務産業鏈企業的精準度。
牢記責任擔當,該行不斷擴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普惠金融覆蓋率。通過引入企業社保數據,首批上線“穩崗貸”“個體貸”,助企保就業、穩崗擴崗,累計授信8000余萬元;為“創業擔保貸”上線智能審批流程,支持退役軍人、失業人群等群體創業就業,貸款餘額超1億元。
此外,重慶三峽銀行注重加強同政府部門、機關單位、擔保公司、行業協會合作,與市小微擔、市農擔開展小微擔批量擔保專項産品合作,同11個區縣開展小微風險補償資金合作,加強“長江渝融通”“信易貸·渝惠融”“渝企金服”等&&融資對接,開展“走萬企 提信心 優服務”銀企對接等。
築牢科技賦能支撐力 助力數字重慶
近年來,重慶三峽銀行主動融入金融科技發展新形勢,通過成立數字三峽銀行建設領導小組,協調推進全行數字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升數字化能力,發揮金融科技賦能的支撐力,積極助力數字重慶建設。
線上渠道方面,目前,該行已搭建起多元融通服務渠道,直連國家醫療保障局、重慶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重慶市財政局,上線“住房公積金查詢”“非稅電子化”“社保服務”“醫保電子憑證”版塊,形成便民服務矩陣。智能網點項目穩步推進,多個業務場景投産使用,基本實現了對櫃面非現金個人業務的全覆蓋。
數字信貸方面,基於零售、普惠場景,推出“尊享貸”“惠企貸”等數字信貸産品以及新一代移動作業&&,助力提升服務的便捷化和智能化。此外,通過優化運營預警系統風險模型、反洗錢系統預警模型,上線新三峽盾反欺詐系統等。
與此同時,重慶三峽銀行與重慶國家金融科技認證中心、成都農村商業銀行、成都銀行等聯合申報多個金融標準,研製發布《重慶三峽銀行應用程序接口安全管理規範》等多項標準,推動金融標準更好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西部金融中心建設。
發揚服務社會責任力 增進民生福祉
重慶三峽銀行用實際行動踐行着肩負的社會責任,服務民生福祉。
2023年,該行落地“取水權預質押登記融資”貸款,發行碳減排支持工具項目貸款,均是履行環境責任、發展綠色金融的縮影。目前,該行已設立綠色金融部統籌推進相關業務,萬州分行獲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首家跨區域認證碳中和銀行,通過打造“低碳三峽”個人碳賬戶體系,引導低碳消費理念。截至目前,該行綠色信貸餘額達173.7億元,增幅39.25%。
重慶三峽銀行還主動融入“一區兩群”城鄉融合發展,服務主城都市農業轉型升級、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生態綠色發展和渝東南城鎮群文旅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添活力。
截至2023年末,其涉農貸款餘額275.81億元,重點支持萬盛經開區板遼水庫擴建工程、三江口水利樞紐工程二期等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豐都肉牛、彭水紅薯種植、忠縣柑橘種植等農業特色支柱産業,以及農産品集團供應鏈公司等農村流通體系相關企業發展。其中,“活體智慧貸”獲評助力鄉村振興典型案例獎。
該行還堅持從數字化流程再造、渠道資源整合、服務體系打造、IT系統優化等領域着手,深度服務新市民,推進適老化改造,強化金融知識宣教。
例如,在重慶市政務&&“渝快辦”APP新市民金融服務專區上線“新渝貸”,打造新市民服務特色網點;為老年客群開設“銀發港灣”服務,打造老年客戶關懷版手機銀行,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全力發展養老金融;構建“1+2+3”金融宣教體系,持續擴大宣傳廣度和深度。此外,成為首批靈活就業人員公積金受託銀行,不斷延展服務觸角。
重慶三峽銀行相關負責人&&,未來將繼續堅守“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城鄉居民”定位,聚焦落實“雙城、雙碳、雙循環”三大國家戰略,積極布局“大零售、大數據、大産業”三大領域,着力打造西部一流的研究型、創新型、生態型現代化城商行。(李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