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看重慶“黑科技”如何為食品保鮮和農業增值賦能

 4月19日,在數鮮雲凍公司,技術人員將冰凍的鯽魚取出(左),放入水中一兩分鐘後,鯽魚慢慢恢復了呼吸(右)。記者 謝智強 攝/視覺重慶

  一條活蹦亂跳的魚,在零下40℃的低溫下,被速凍得硬邦邦之後,還能“滿血復活”?

  在廣陽灣智創生態城迎龍創新港,一家從事食品保鮮科技服務的科技企業,正在將“黑科技”應用到田間地頭,服務老百姓的餐桌。

  近日,記者前往這家企業進行了打探。

  奇蹟:看似已無生命的凍魚,放入水中一兩分鐘後又開始游動

  走進位於迎龍創新港的數鮮雲凍(重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鮮雲凍”),技術人員焦陽向大家展示凍魚“復活”過程。

  一條活蹦亂跳的鯽魚從水箱中被撈出來,裝進透明袋後用真空機抽真空,在電子秤上稱重後,鯽魚被放入一個特製的冰櫃中。冰櫃外的顯示屏上,顯示的櫃內設定溫度為零下40℃。

  一分半鐘後,焦陽從冰櫃裏取出透明袋。此時,鯽魚已被凍得如冰棍一般,用手敲擊,還能發出清脆的聲音。

  將魚放回水箱,一兩分鐘後,奇蹟發生了——這條魚的鰓開始動起來,嘴裏吐出泡泡,然後尾巴開始擺動,魚在水裏慢慢游動,逐漸恢復了活力。

  “真的‘復活’了!”圍觀的眾人伸長了脖子,眼睛直直地盯着魚的一舉一動。這當中,還有不少前來洽談的客人,有的甚至從北京遠道而來。

  “運用雲凍技術,最長6個月後,凍魚仍可以‘復活’。”焦陽告訴記者,雲凍的目的,是為了保鮮。那麼,經過雲凍的水産品,與新鮮的水産品相比,口感上是否會有差異?

  為解答大家的疑問,數鮮雲凍的工作人員擺出廚具和餐具,現場烹飪雲凍後的魚和新鮮的魚,並邀請大家試吃。

  試吃後大家紛紛&&,兩者的口感相差無幾。

  背後:用特殊液體作為介質,與冰晶“賽跑”是核心關鍵

  雲凍的奧秘是什麼?

  “以前有人質疑過,説我們用了特殊的魚,或是用了特殊的水。甚至有人認為,在凍魚‘復活’試驗的過程中,我們偷換了魚。”面對這些説法,數鮮雲凍董事長林海哭笑不得。他説,凍魚之所以能“復活”,得益於他們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雲凍技術,這其中,既包括快速冷凍技術,也包括“凍轉鮮”的解凍技術。

  “各類食材,不論動物還是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而細胞裏有細胞液。”他解釋道,採用傳統的冷凍技術,到0℃時細胞液就開始結冰,隨着結冰時體積逐漸膨脹,冰晶就會刺穿細胞膜和細胞壁。等到解凍後,細胞液就會流出,就是人們常説的被凍壞、不新鮮了,影響食材的口感甚至營養價值,“這就是凍肉不好吃的原因。”

  科學研究發現,0℃—-5℃是冰晶生長溫度帶,如果快速穿越冰晶生長溫度帶,就能抑制冰晶生長,讓它維持細小的體積,不會刺穿食材的細胞膜和細胞壁,達到“鎖鮮”的效果。

  由此,與冰晶“賽跑”,就成了技術的關鍵。

  “我們採用了一種特殊的液體作為介質,它的冰點很低,在-100℃都不會結冰,同時,它不易揮發,達到食品級,可以長期穩定安全使用。”林海介紹,這種液體介質的傳導速度快,能達到空氣的26倍,因此能讓降溫的速度遠遠快於冰晶生長的速度,實現快速冷凍且保證細胞的完整性。

  不僅是冷凍,解凍同樣需要快速穿越冰晶生長溫度帶。如何實現?“在解凍過程中,我們採用了一種振波,把細胞液‘打’成小分子,使它不會對細胞膜和細胞壁造成威脅。”林海&&,這樣一來,食材的細胞損失率能控制在5%以內,換句話説,就是實現了95%以上的高還原度,從而達到“凍轉鮮”的效果,食材鮮度不降低,營養不流失。

  以牛肉為例,採用傳統的冷凍技術後,解凍後,每公斤牛肉大約會滲出3%—6%的血水;採用數鮮雲凍“獨門秘籍”後,這一比例僅為3‰左右。

  前景:可廣泛應用於肉類、水産、果蔬、農作物等領域

  在數鮮雲凍的體驗展示中心,有一個書架格外“吸睛”:這裡擺放的並不是書籍,而是一個個用木框裝裱起來的國家發明專利證書。

  “雖然公司去年9月才註冊成立、入駐迎龍創新港,但我們之前做了多年的技術儲備,與中國科學院相關團隊合作,已擁有1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並制定了相關技術標準。”林海説,“目前我們已經進入技術推廣期,正在肉類、水産、果蔬、農作物等領域廣泛尋找應用場景,並積極開展小試、中試。”

  在雲凍技術的加持下,新鮮的長壽湖富硒有機魚被運到了北京,不僅拓展了銷售半徑,降低了冷鏈物流成本。

  墊江的青菜頭種子經過低溫考驗後,再在田間地頭種植,實現增産15%—20%,每畝地所需種子的雲凍成本僅為3元左右。

  永川秀芽的鮮葉採摘後,通過雲凍技術製成“鮮普”,延長了茶葉保鮮時間,最大限度保留了茶葉中茶多酚、氨基酸等營養成分。

  豐都麻辣雞採用雲凍技術後,保鮮期從3—5天延長到3—6個月,提升了大眾餐桌上的“新鮮感”,也讓消費者的“舌尖”更安全。

  ……

  説起雲凍技術的應用場景,林海如數家珍。除了重慶市內,在其他省份如雲南、吉林等,他們已經做了70多個品種的應用試驗。

  在食品保鮮和農業領域,在綠色低碳的新賽道上,雲凍技術大有可為,將催生出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帶來變革性影響。

  “目前,我們與墊江、潼南、梁平、豐都等區縣已達成合作意向,準備聯合物流企業,在當地共建保鮮運營中心。”林海估算,以科技創新賦能,改變傳統的冷鏈物流運輸方式,物流成本將降至過去的三分之一左右,這將助推更多“重慶造”農産品和食品走得更遠、更好。

  目前,數鮮雲凍還在着手制定有關凍鮮值的凍品標準。“‘凍鮮值’是一個新興概念,我們將通過引入高光譜檢測技術,讓凍品的新鮮度數字化、可視化,實現‘新鮮看得見’。”在林海看來,這是繼雲凍技術之後,數鮮雲凍展開攻關的又一重點方向,將具有開創性意義,有望填補國家相關標準的空白。

編輯: 李海嵐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