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學科的課堂如何創設情境?情境化教學有哪些特點?5月6日,重慶市第八中學、雲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學舉行的聯合教學研討會拉開了序幕,12門學科的老師通過同課異構、評課與主題分享,引領學科組教師圍繞“情境化教學”進行深度研討。
研討會在重慶八中渝北校區舉行。
此次聯合教學研討會主題為“創設情境,促進學習發生”。通過課堂展示、評課交流、主題分享等形式,促進兩校教師思想碰撞和經驗交流,進一步推進課程改革,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交流兩校教育教學特色,增進校際合作,營造專業性、學術性、開放性的教研氛圍,實現兩校教研共享、深度交流、共同發展。
5月6日上午,重慶八中教師何遠華、曲靖一中教師文瑞同課異構《化學反應速率(第一課時)》。
重慶八中教師何遠華上展示課。
何遠華老師的課堂主要有課前預習、課堂應用、課後思考三個板塊,通過引入牛奶變質、鐵橋生銹、塑料老化等身邊的化學反應案例,帶領學生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方法,找到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並通過現場對照實驗,證明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達到課堂教學的目標。
曲靖一中教師文瑞上展示課。
文瑞老師首先列出化學方程式Zn+H₂SO₄=ZnSO₄+H₂↑,並提問“你認為可以用單位時間內哪些量的變化來&&化學反應的快慢?”隨後,他讓同學們帶着疑問做實驗,在實驗中探索方程式中的變量,並循序漸進地引出化學反應速率的定義、表達式、換算單位及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等知識點。
學生在課堂上做實驗。
課堂展示結束後,化學高級教師,曲靖一中課程處、競賽處主任周炯,重慶市級骨幹教師、重慶八中教師範興波分別從兩位老師的課程設計、課堂互動、學生反饋等層面作了全面的點評,他們認為,兩位教師雖然教學風格不一樣,但是教學目標是一致的,都恰到好處的創設了情境系統,建立了問題脈絡,搭建了認知構架,使學生經歷沉浸式、體驗性、立體深刻的學習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了學生的學科思考、激勵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很好地落實了學科的核心素養。
據悉,此次聯合教研活動時間從5月6日到5月10日,共有語文、數學、化學、物理等學科的老師進行同課異構、評課交流和主題分享。
為什麼要探索課堂情境創設?在重慶八中看來,這是將新課程理念落實在課堂的行動方式,是主張課堂教學“以學為中心”的抓手之一,關於“以學為中心”含義有兩層:一是促進學生發展,二是促進學習發生。這兩個目標的達成需要借助“情境化”的課程資源來實現,好處在於教師通過“個人體驗情境、社會生活情境和學科認知情境”的設置,指導學生通過任務性學習,達成學習目標,實現全面發展。
據悉,此次聯合教研形成了“做-議-研”教研閉環,通過同課異構,由不同的地域的老師來解讀同一個教學內容,從教學設計、教學構架到教學實施,能夠激起教師們的思維碰撞、相互交流、積極研討。同時,還可以促進老師們在不同的課堂對比的過程當中,對某一主題深入細緻的觀察,深刻透徹的分析,真正達到了跨校交流、研討碰撞、取長補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