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五一”三峽游爆火,帶來哪些啟示
2024年05月07日 17:47 來源: 新華網

“五一”假期,游客在巫山縣城碼頭依次登船,即將進入景區游覽。新華網發(肖玉建 攝)

  新華網重慶5月7日電(王龍博)景區人山人海、游輪“一座難求”、短視頻上榜熱搜,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重慶文旅熱度居高不下,但三峽游則需要用“火爆”來形容。

  “此前三峽之巔單日最高購票記錄是9000多人次。今年‘五一’,游客數量連續兩天都突破1.4萬,相較歷史最高記錄增幅超過46%,‘火爆’程度前所未有。”重慶奉節三峽之巔景區相關負責人&&,甚至有網友調侃“怕是連赤甲山都要被壓矮幾米”。

  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地處長江三峽腹地的奉節縣接待游客94.19萬人次,同比增長32.85%;巫山縣實現旅游綜合收入同比增長30.26%,過夜游客同比增長42.71%。白帝城·瞿塘峽、三峽之巔、小三峽、巫山神女等熱門景區游客接待量分別增長27.76%、74.77%、14.74%、10.11%。

  “近年來,三峽游呈現持續升溫態勢,但今年‘五一’確實是爆發式增長。”重慶某游輪公司市場部負責人&&,“五一”期間的三峽游輪部分航次産品提前一個月就已全部預定,出現“一座難求”的景象。

  對國內旅游市場而言,三峽游並非新産品,但為何在今年“五一”迎來游客數量“井噴”?

  “兼具自然景觀與文化底蘊的長江三峽受到游客追捧,契合當下以追求身心一體化體驗為標誌的高品質旅游新趨勢。” 中國旅游研究院長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重慶第二師範學院重慶文旅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羅茲柏認為,以高鐵為代表的交通通達性改善,也大幅提升了三峽游的吸引力。

  來自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涪陵車務段的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奉節高鐵站到達旅客超過5.32萬人次,巫山高鐵站到達旅客達到3.78萬。其中5月1日,巫山高鐵站創下單日到達客流最高記錄。

“五一”假期,白帝城·瞿塘峽內的《竹枝詞》歌舞吸引游客駐足。新華網發(張建 攝)

  山水人文兼具成游客“新寵”

  “看到三峽壯麗的風景,心情非常舒服。”在巫山小三峽景區,游客張晟&&,這裡山水雄奇,讓人心曠神怡。

  長江最美是三峽。兩岸奇峰陡立,峽中碧波蕩漾,形成獨一無二的地質奇觀。700里長的三峽,也是“詩的峽谷”,李白、杜甫、元稹、劉禹錫等都在這裡留下千古名句,塑造出中國文學史上的詩詞地標。

  羅茲柏認為,隨着生活品質的日益提高,游客在選擇旅游産品時,往往希望兼顧自然和人文雙重需求。“近年來不斷升溫的國學熱,則為文脈悠長的三峽再次走紅帶來新契機。”

  一部《長安三萬里》的動畫電影,讓許多人對李白寫下“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三峽充滿嚮往。“小時候就學《早發白帝城》,如今身臨其境,更能感受‘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豪邁。” 在奉節白帝城,游客張盧説。

  今年“五一”假期,在白帝城·瞿塘峽景區,身穿古裝的舞蹈演員,在音樂的伴奏下表演着《竹枝詞》歌舞,仿佛重現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的浪漫情境;在巫峽·神女景區,隨處可見以神女文化、詩詞文化元素,也讓游客能沉浸式體驗 “詩畫三峽”。

《歸來三峽》詩詞文化實景演出(資料圖)。新華社記者王全超 攝

  新爆點“出圈”引領三峽熱

  梳理“五一”假期相關數據,三峽之巔、《歸來三峽》詩詞文化實景演出、三峽之光·情境夜游等一批近年來新打造推出的景區或産品,成為引領三峽游再次走紅的“爆款”。

  在短視頻&&,站在海拔1388米的三峽之巔觀景&俯瞰瞿塘峽的畫面,通常會吸引眾多網友點讚評論。這個正式開放四年的新景區,如今已成為許多人游三峽的必打卡之地。

  今年“五一”假期,三峽之巔景區5天累計購票54410人次、接待收入304.07萬元,同比分別增長74.77%、66.24%,單日客流量更刷新歷史最高記錄。

  “在旅游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通過打造新看點、新亮點來帶給游客新體驗,成為許多傳統景區再次走紅的共同邏輯。” 羅茲柏認為,比如文化積澱深厚的甘肅天水,通過“麻辣燙”這一新“爆點”帶動文旅全面“出圈”。

  近年來,圍繞山水和人文兩個特性,奉節、巫山等地不斷豐富游三峽的形式與內涵。如奉節先後推出三峽之巔、大型詩詞文化實景演藝《歸來三峽》等,巫山則推出“三峽之光”情境夜游,讓游客在夜幕中乘着長江晚浪,欣賞神女崖壁秀等。

  如今,三峽游已經擁有水上、陸地、空中等立體式角度和游覽方式,實景演藝、巡游快閃、劇本殺等將文化資源活化項目也層出不窮。杜甫草堂、中國詩詞大會服務中心等一批新項目,也正在加快建設中。

“五一”假期,游輪行駛在長江巫山段江面。新華網發(魯作炳 攝)

  “潑天富貴”更需重視游客體驗

  “五一”假期,三峽游在爆火的同時,個別景區準備不足、服務不盡完善也引發部分游客投訴。如何“接住潑天富貴”,成為三峽游面臨的新課題。

  在網絡&&上,部分游客&&“五一”期間游覽相關景區中,存在 “轉運能力不足讓旅客長時間滯留”“衞生間等環境不佳影響旅游體驗”“提示標識不夠導致‘找不着北’”等問題。

  “資源稟賦、硬體設施並不直接等於高質量的旅游産品,更不等於高品質的旅游體驗。” 羅茲柏認為,經過多年的持續打造,三峽各景區在基礎建設等方面取得長足進展,下一步應更加重視精細化管理、人性化服務、品質化體驗等方面提升。

  羅茲柏&&,應積極運用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加強客流量研判,以科學、精準、人性化為原則控制景區客流量。同時加強從業人員培訓教育,營造“全民旅游”服務氛圍,以提升游客體驗為旅游工作的最終落腳點。

編輯: 王龍博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