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村莊“大掃除” 這個偏遠鄉鎮“掃”成全國典型

4月20日,巫山縣福田鎮,乾淨整潔的雙鳳村在陽光照耀下形成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記者 尹詩語 攝/視覺重慶

  “作為一個地處大巴山腹地的偏遠鄉鎮,我們推進村莊清潔行動的秘訣是用好了三種力量:一是黨員幹部上門帶着村民幹;二是培訓在家的婦女自己改;三是為中小學生教授衞生知識影響家長做。”

  4月15日上午,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典型案例推介暨《中國農村人居環境發展報告(2023)》發布會在中國農科院學術報告廳舉行。會上發布了2023年度全國村莊清潔行動10大典型案例,我市巫山縣福田鎮上榜。

  巫山縣福田鎮黨委書記萬祖國,作為其中的5位典型案例代表上&,為台下近300名來自全國99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的與會人員,介紹了福田鎮的做法和經驗。

  福田鎮距離巫山縣城有近一個小時車程,位於平均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上。這樣一個偏遠的高山鄉鎮,為何能在村莊“大掃除”上,探索出全國典型案例?近日,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難題:村民參與積極性不高

  探索:黨員幹部作示範,領着村民一起幹

  福田鎮曾是巫山縣的主要採煤區之一,其中雙鳳村是核心産煤區,村民靠在煤礦打工賺錢,平均收入比傳統農業鄉鎮的村民要高,但是村莊的環境卻不斷惡化。

  福田鎮黨委書記萬祖國説,經濟條件好一些,大家買的生活用品也會多一些,産生的垃圾自然也會增多。但大家仍在沿用祖祖輩輩留下來的生活習慣:“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雞、鴨、鵝散養,柴草、農具亂堆亂放,村莊環境衞生一團糟。

  2018年,全國各地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福田鎮村幹部在宣講這項政策時,村民就是不買賬,其中以雙鳳村村民劉厚軍尤為典型。

  劉厚軍是當地煤礦的一名維修工,家境較為殷實,20年前他家就住上了磚瓦房,在村民當中有一定的威望。每次村幹部上門動員他把院子裏的垃圾掃乾淨,把柴草、農具碼整齊一些,他總是愛理不理:“幾輩人都是這樣過來的,我就願意這樣過,關你們什麼事?”不僅如此,他還動員一些村民一起唱反調。

  為調動村民參與“村莊清潔行動”的積極性,鎮村幹部決定由黨員幹部帶頭作示範,領着村民幹。

  2019年4月,雙鳳村老支書翁澤琪領着四名村幹部來到劉厚軍家,幫他搞清潔衞生。

  “第一次去,我們幫他把柴草、農具碼得整整齊齊,他就揣着雙手在邊上看,我們臨走時,他還説家裏的碗沒洗;第二次去,他責怪我們柴草、農具碼放整齊後,找東西不習慣,我們沒吱聲又將他家的房屋打掃了一遍。”翁澤琪回憶説,“可能是我們真心實意的付出打動了他,第三次去,他有些不好意思,就沒再説風涼話了;第四次去,劉厚軍便主動和我們一起打掃衞生。”

  經過連續幾次上門清掃、收拾,劉厚軍家變得乾淨整潔。他還加入了村裏的“志願服務隊”,空閒時,他會到村民家宣講環境衞生知識,動員大家搞好清潔衞生。在他的影響下,一些村民慢慢養成了清掃院壩、圈養雞鴨等好習慣。

  如今,福田鎮裏建立起環境保潔隊、志願服務隊、專業收運隊三支隊伍,明確了垃圾收集、轉運等職責,建立了完善的垃圾清運體系,村莊變得乾淨、整潔。

4月20日,巫山縣福田鎮椿樹村,垃圾收運車正在作業。記者 尹詩語 攝/視覺重慶

  難題:資金投入不足

  探索:爭取140多位“新村民”的支持

  村民參與“村莊清潔行動”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後,一個新的問題隨之而來——村莊環境整治資金嚴重缺乏。

  福田鎮轄區面積有130多平方公里,下轄21個村和1個村居,戶籍人口有4萬餘人。由於村民居住分散,村莊環境整治的成本比一般鄉鎮要高。比如,雙鳳村李家灣組共有5戶人家,由於道路狹窄,垃圾收運車無法開進去,村民就將垃圾倒在房前屋後。

  萬祖國説,要徹底解決李家灣組垃圾亂倒問題,就必須拓寬當地的鄉村道路,這筆投入不是一個小數目,何況全鎮每個村都有李家灣組類似的情況。錢從哪兒來?福田鎮想到的辦法是:爭取鎮裏140多家企業的支持。

  2020年5月,一場關於民營企業參與村莊整潔行動的座談會召開。看到台下企業家落座,萬祖國發出了倡議:無論你們從事哪行,來到福田投資興業,你們就是“新村民”,有責任把當地的清潔衞生搞好。環境美了,進村來耍的游客多了,對搞種植、養殖業以及從事民宿的企業來説,都會帶來直接的好處。

  雙鳳村黨支部書記翁聲保在當地經營着一家茶園,他第一個站出來&&支持,緊接着,其他企業家也相繼&&,願意盡一份力。

  當年9月,翁聲保自掏腰包採購了20多個垃圾桶。接着投入40多萬元,將柏油路進行了拓寬,使鎮上的垃圾收運車能開進收運點。

  與此同時,當地種柑橘的業主,向村民免費發放了100多個雞籠;種植糧油基地的業主,為村民免費修建了污水管網;經營民宿的業主,向鎮裏捐贈了一批垃圾桶、垃圾箱……

  “村莊變得乾淨、整潔,村民的居住環境變好了,村裏的産業也跟着受益。”翁聲保説,這幾年來茶園採茶的游客越來越多,茶葉價格逐年上漲,他正打算開辦一家民宿,走茶旅融合的路子。

江北區魚嘴鎮井池村,村民在改造後的新居前話家常。(資料圖片)通訊員 賀終榮 攝/視覺重慶

  難題:常態化管護難以為繼

  探索:搭建數智化&&,發動村民“愛環境”

  村莊環境改善後,如何實現清潔衞生的常態化管理,讓“一時清潔”變為“長久清潔”?這是開展“村莊清潔行動”面臨的第三個難題。

  福田鎮鎮長陳世玉介紹,由於村民居住分散,公共區域是否有垃圾,垃圾桶是否有破損,污水管網是否堵塞這些情況,鎮裏和村上很難及時掌握。村民發現了,一般也不會隨時反映。

  為了實現村莊清潔衞生的常態化管理,去年6月,巫山推出“巫山小院家”小程序,方便村民及時反映村莊臟、亂、差的情況。

  在福田鎮跑馬村便民服務中心,村黨支部書記伍仲桂點開“巫山小院家”小程序介紹,裏面有愛環境、積分商城、光榮榜等10多個子菜單,村民可以在愛環境子菜單中上傳村莊臟、亂、差圖片,反映需要整改的問題。

  半個月前,村廣場的垃圾桶裝滿後,沒有及時收運,50多歲的村民周術琼見到後立即上傳了一張照片,村級管理員收到消息後,立刻向鎮級管理員上報,不到兩個小時,垃圾就被運走了。周術琼獲得了相應的積分獎勵,到了年底,這些積分可兌換成生活用品。

  其實,這已經不是周術琼第一次反映村莊清潔衞生的問題,自從“巫山小院家”小程序啟用以來,她已經養成了隨時拍照上傳的習慣。“村莊乾淨、整潔了,大家生活起來更舒心。”她説,既然希望別人不要亂扔垃圾,自己也不好意思亂扔,現在吃了水果、零食,都是把垃圾裝在袋子裏扔到垃圾桶。

  “推出‘巫山小院家’小程序,就是想通過搭建數智化&&,讓村民參與到村莊環境衞生的常態化管理中來,讓他們不光成為受益者,也成為管理者。”巫山縣鄉村振興局局長楊本君説。

  截至目前,通過“巫山小院家”,福田鎮共反映“愛環境”事項近500條,處置率達100%,累計發放積分數近2萬分,積分兌換人數萬餘人次。

編輯: 陳雨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