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落有致的犀牛寨全景 攝/李顯彥
古色古香的寨橋 攝/李顯彥
千年犀牛寨多情吊腳樓 攝/李顯彥
犀牛寨的一角 攝/李顯彥
載着閒情愜意的寨廣場
民居建築飛檐翹角,獨有韻味 攝/李顯彥
核心提示
傳統村落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基因庫”。如何保留傳統村落風貌、活化利用各具特色的宅院民居,成為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一個重要命題。
去年7月,武隆區土地鄉天生村犀牛寨傳統村落成功入選全市2023年傳統村落保護髮展項目清單。
在市、區住房城鄉建委的大力支持指導下,武隆區土地鄉始終堅持保護利用與發展並重,重點圍繞加強傳統風貌保護、傳統建築修繕、歷史遺存保護、村落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村落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等方面,大力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加快推動“世外桃源犀牛寨·中國醉美古村落”建設,讓古村落村莊煥發“時代生機”。
修繕與保護
護住鄉土
犀牛寨地處武隆土地鄉天生村,隱於仙女山的後山深處,是一座有着上千年歷史的土家族村寨。佔地面積約300畝,由36棟土家民居組成,清一色的土家族吊腳木樓依山而建,翹角飛檐,修竹掩映,流水潺潺,民風淳樸,恰似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世外桃源。
“犀牛寨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傳統古村落之一,改造時保留了原有的格局和文化特色,引入了現代生活美學元素,使建築原本凝重的風格變得明快。”武隆區土地鄉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武隆區土地鄉高度重視犀牛寨傳統村落保護髮展工作,堅持“原態保護”與“活態開發”相結合,在尊重原有傳統村落建築整體風貌的基礎上,不斷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人居環境,通過選材以當地鄉土材料為主,採取“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整體整治+部分改造”的更新方式,大力推動犀牛寨傳統村落保護髮展,整體提升村容村貌。
為更好地推動犀牛寨傳統村落保護髮展,在武隆區住房城鄉建委的指導幫助下,武隆區土地鄉秉持“人才下鄉、規劃進村、發展同行”理念,大力開展鄉村規劃師下鄉活動,通過積極引導和支持規劃、建築、藝術設計、文化策劃等領域設計人員下鄉服務,大力提升鄉村規劃建設水平,共繪美麗鄉村。
目前,犀牛寨傳統村落保護髮展成效初顯:犀牛寨吊腳樓傳統建築修繕和風貌規範、廣場及戲樓建設、犀牛池及景觀引水、污水管網和電線入地、庭院美化等工程已經完成,整個寨子風貌環境煥然一新。
一棟棟木樓青瓦、飛檐翹角的特色傳統民居,與綠水青山、自然風光完美融合,形成了怡人的美麗鄉村圖景,成為了人們尋古探幽、感古懷舊、暢享慢生活的絕佳勝地。
活化與創新
留住鄉愁
“現在寨子越來越美,居住環境越來越好。”天生村村民吳二姐在犀牛寨經營鄉村民宿,她説,犀牛寨原來是武隆的偏遠鄉村,但如今,這裡鄉村旅游興旺、民俗風情濃郁,大夥兒的日子越來越有盼頭。
據悉,犀牛寨緊鄰仙女山景區,背靠仙女湖,距世界自然遺産地、國家5A級景區天生三橋5公里,是環大仙女山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裡自然資源稟賦、歷史文化豐厚,擁有奇山、秀水、古村落、峽谷、溶洞、石林、天生橋等景點,獨具特色的傳統民居與優美自然風光融為一體,宛如步入世外桃源,被譽為“人間凈土、生態福地”。
近年來,武隆區土地鄉把傳統村落保護髮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堅持保護利用與發展並重,在充分挖掘傳統村落蘊含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的同時,借力武隆仙女山旅游引流能力,大力發展傳統村落旅游、休閒度假、文化創意等産業,以産業發展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農民增收,提升農民幸福感、獲得感。
“我算是寨子裏最早開始做鄉村民宿的人。”吳二姐説,目前通過農家樂經營、土特産品銷售等方式,可實現年均旅游綜合收入達10萬餘元。
在犀牛寨像吳二姐這樣的,不是個例。數據顯示,自犀牛寨開寨至今,已有犀牛寨發展鄉村旅游農家樂(民宿)接待戶21戶,開業至今累計接待游客超20萬人次,農戶收益達600萬元。
融合與利用
“老地方”煥發新生機
“不僅僅是發展鄉村民宿。”武隆區土地鄉相關負責人説,具有成百上千年歷史的傳統村落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形載體。
為更好地推動傳統村落保護髮展,武隆區土地鄉深入挖掘犀牛寨當地自然歷史文化資源,着眼“農文旅”深度融合,多形式、多業態推動老屋活化利用,持續推動傳統村落保護髮展打開新局面。
“這裡好舒服!”從重慶主城驅車前來游玩的劉女士,對土地鄉的智慧茶園讚不絕口,她説:“茶山上空氣清新,村裏還有民宿、傳統村落,來這裡感覺遠離了城市的喧囂,身心得到了全面地放鬆。”
據悉,智慧茶園位於武隆區土地鄉天生村,毗鄰犀牛寨傳統村落,佔地面積約500畝,通過建設管理一體化智慧系統,智慧管理&&,修建茶園步道,建設“農文旅”一體化文化基地,成為了天生鄉村旅游的一抹亮色。
不僅是智慧茶園。近年來,武隆區土地鄉以傳統村落保護髮展為切入點,從鄉村文化入手,從産業振興出發,因地制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逐步探索出了一條文化引領的鄉村振興共富之路。
其中,依託犀牛寨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和優越的自然資源稟賦,打造了溶洞探秘戶外運動項目,持續舉辦了“520土家族集體婚禮”“喀斯特犀牛寨民俗文化節”“古寨夏令營鄉村旅游季”等活動,不斷提升犀牛寨中國傳統村落的影響力、輻射力,吸引了諸多慕名前來的游客一探古村落的奧秘。
下一步,武隆區土地鄉將持續推進犀牛寨傳統村落保護髮展工作,提升傳統村落可持續發展能力,努力推動“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的美好願景得以實現。(賀娜 王星茹 圖片除署名外由武隆區土地鄉政府提供)
專家點評>>>
從2015年初我就開始關注犀牛寨,之後多次到犀牛寨,親眼目睹了它發展變化的全過程。犀牛寨過去是一處隱藏在大山深處,相對閉塞貧窮的小山村。近十年來,乘着脫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鄉村振興的東風,武隆區住房城鄉建委、土地鄉人民政府和設計團隊深入村落,多次召開村民院壩會、懇談會,説服村民在危房改造中保護傳統民居,維繫傳統風貌。村民從不理解到配合,從觀望到積極參與,最終在危房改造中相對完整的保留了村落傳統形態。犀牛寨的村落風貌,民俗文化、鄉土特色成為吸引城裏人的亮點。許多外出打工的人回鄉開辦民宿、農家樂,因地制宜地發展鄉村旅游,實現了增收致富。犀牛寨村落保護改造的成功,一是有當地幹部的堅守、責任和擔當;二是設計團隊堅持不懈深入現場指導、把關;三是當地村民的自覺參與。尊重歷史文化、尊重自然風貌,尊重文脈傳承是我們在傳統村落保護髮展中要高度重視的問題。犀牛寨的案例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研究會總顧問,城市規劃建設專家、歷史文化學者 何智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