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點三十二分,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背簍專線”,早起的人們在此不期而遇。記者 劉力 攝\視覺重慶
西裝革履公文包,背簍帶泥解放鞋……早上6點32分,網上走紅的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背簍專線”準時到站,搭載早起的人們開啟繁忙的一天。
擔心背簍影響“公文包”的體面,“解放鞋”盡可能避讓;“公文包”卻不以為意,反而主動上前,&&“解放鞋”過安檢……一個個背簍、一個個公文包,每日暖暖地偶遇,又共赴美好未來。
連日來,記者尋訪“背簍專線”多位乘客——不論是“背簍”還是“公文包”,在了解他們故事的同時,更感受到這條線路上的人們勤勞樸實、善良包容、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
凌晨4點
八旬夫妻起床賣橙:不給兒女添負擔
4月3日凌晨4點,渝北石船鎮葛口村,81歲的包紹環和84歲的老伴馮忠福已經起床收拾。當天,是龍興鎮趕場的日子,他們要坐“背簍專線”去龍興賣血橙。
今年,老兩口種植的柑橘又豐收了,採摘的橙子在家裏堆成“小山”,橙香滿屋。眼下,老兩口正忙着賣柑橘。包紹環本想著多背一點,可老伴卻將個頭大的血橙揀進了他的擔子。
天還未亮,老兩口就出了門,老伴挑擔走在前,包紹環背着背簍緊隨在後。馮忠福説,自己一直幹的是賣柑橘的營生,靠着這份買賣,養大了三個子女。
“現在交通好了,軌道修到村裏、大路通到家裏,鄰居大都買了車,出行很方便,幾分鐘就能到鎮上。我們年紀大了,無法開車,只能步行。”馮忠福説,沒有軌道交通之前,他們是走路去乘公交車到各個場鎮,“以前走小路,要1小時以上,現在去軌道黃嶺站,步行只需要20多分鐘。”
村支書胡平介紹,老兩口都有養老金,但總閒不下來。
“子女們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我們現在能走能動,為啥要去給他們添負擔?”包紹環還覺得,土地撂荒了可惜,一分耕耘總有一分收穫。
凌晨5點30分
小心翼翼呵護菜簍裏的雞蛋
凌晨5點30分,小雨未停,68歲的黃吉國就提着菜簍從家中出發了。步行半小時後,他到達軌道石船站。菜簍裏,是他小心翼翼呵護的雞蛋。在龍興場鎮上,這樣的農村土雞蛋可以賣到1.5元一個,還很搶手。
7年前,黃吉國的弟弟意外去世,留下身體殘疾的妻子和兩個女兒。不忍兩個侄女無人照拂,黃吉國咬牙承擔起養育侄女們的重擔。
除了打零工,為了擴大收入,黃吉國還種植蔬菜、發展養殖,利用家附近的地,散養大量的走地雞。“政府也幫了我不少。”他説,自己有低保補助,弟媳也有殘疾補貼。
一簍簍菜、一簍簍蛋……7年來,黃吉國含辛茹苦,將勞作産出一一變現。
“就是伯伯的菜簍子養大了我和妹妹!”侄女黃英説,在伯伯的養育下,自己順利畢業上班,成為了一名“上班族”;妹妹比她爭氣,考上了安徽的一所師範大學,走進了大學校園。
黃英給記者展示了她妹妹的照片。照片中的女孩青春活潑,自信從容。
今年春節,黃英首次拿到工資後,毫不猶豫地拿出工資的六分之一,給大伯黃吉國買了一身新衣服。“想讓大伯開心過春節。”她説,在自己心中,早已將黃吉國視為父親。
早上6點18分
“兒子還在讀大學,我們要繼續幹”
早上6點,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石船站和黃嶺站,已有村民早早在此候車。
花菜、折耳根、萵筍、血橙……大家想坐最早的一班車,將最新鮮的蔬菜、水果帶到鬧市區,賣個好價錢。而且,春季農忙,早點賣完回家,還能繼續幹活。
首班車發車時間未到,車站內燈光已亮起,工作人員已上崗。雨天路面濕滑,軌道石船站保安李中仁一直在忙,看到有村民累了想借階梯歇息,他就急忙過去幫忙扶住背簍。“能幫就幫,進站也更有序。”他解釋。
羅光明、錢芳夫婦是村裏的蔬菜種植大戶,當天要去龍興賣花菜和蔬菜秧苗。錢芳透露:“菜多的時候就開車送,菜少時就搭乘軌道,方便!”這些年,靠着辛勤打拼,夫妻倆不僅養大了兩個孩子,還在鬧市區買了別墅。在村裏,夫妻倆是致富帶頭人,靠着大規模種植,還吸納其他村民打零工增收。不過,夫妻倆很樸素低調:“女兒是白領,買別墅,她也出了一份力的。享啥福哦,兒子還在讀大學,我們要繼續幹。”
早上6點18分,軌道石船站,乘客開始陸續接受安檢進站,除了菜農,還有少量趕早的上班族。一位戴着眼鏡、西裝革履、提着公文包的男士見到有菜農背扛手提,過安檢門很不方便,就主動上前幫忙提菜……
早上6點32分
“不存在!我爸媽也是這樣把我養大的”
早上6點32分,大家如願趕上了最早的一班車,找到位置坐下後,不少人自發將背簍、菜簍靠在身邊,盡可能不影響他人通行。
駛向前方的列車裏,“解放鞋”與“皮鞋”共處同一空間,“菜背簍”與“公文包”和諧並存。見到有年輕人穿着打扮精緻,穿着解放鞋的羅光明小心地問:“會不會嫌我們不體面喲?”一個小夥豪爽地呵呵一笑:“不存在!我爸媽也是這樣把我養大的。”
坐在羅光明一側,黃吉國談及侄女買的新衣服,腰桿都挺直了:“娃兒有出息,我再累也值得!”一旁乘客接過話茬:“大哥,再苦幾年,等娃兒都工作了,一切就都好了!日子肯定越過越好!”
不少乘客注意到包紹環夫婦,紛紛打聽他們的生活。面對陌生人,包紹環一點不怯場:“有人買我們的橙子,我們高興;不買,我們也不在意,就當大家一起聊天。”
中午12點
清點收穫,臉上的皺紋笑成一朵花
包紹環夫婦賣橙回家時,已是中午12點左右,當天收入有上百元。清點着收穫,包紹環臉上的皺紋笑成了一朵花,凌晨4點“開工”的辛勞,在那一刻仿佛煙消雲散。午飯後,老兩口又挽起袖子、打着赤腳,扛着鋤頭走進地裏。“要趕緊將苞谷秧栽下,苞谷行情好,又能賣個好價錢。”老人説。
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二期是一條連接渝北區石船鎮和市區的軌道交通線路,於2022年6月開通,全長32.8公里。沿線不少菜農、果農搭乘4號線到場鎮、鬧市區賣菜,慢慢地,4號線成了大家口中的“背簍專線”。
此前,曾有人建議早晚高峰禁止乘客帶菜筐等大型物品上車。對此,重慶軌道交通回應:只要行為和物品合規,就不會干涉。
前不久,有菜農&&聽不懂普通話語音報站。很快,部分站點上線了重慶話播報。
為解決渝北區兩江大道北延伸段沿線石龍、青杠等7個村的群眾“出行難、乘車難、賣菜難”問題,今年6月底前,當地還將加開公交專線,與“背簍專線”無縫鏈結,方便更多的村民搭乘“背簍專線”增收致富。
“背簍專線”感動網友:人間煙火氣,重慶有溫度
浙江網友“小胖的快樂生活”:可能太感性了,居然看哭了。家鄉真是一座暖心的城市。“背簍專線”讓多少爺爺奶奶少了多少爬坡上坎。感謝祖國,願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
重慶網友“丫丫”:聽到莫名想哭,眼睛水都包起了。
湖南網友“一隻小饞貓”:一座有品質的城市,就應當是公共服務普惠、均等,所有人沒有什麼不同。高樓大廈不過是現代化城市的外形,包容、平等才是城市的內核,才是一座城市應當塑造的形象。
四川網友“星辰 大海”:人間煙火氣,重慶有溫度。
四川網友“@杉哥”:必須給重慶點讚!
西藏網友“謝為民”:也許重慶“背簍專線”,是這世上最溫暖的公交!
陜西網友“CXX”:這才是真正地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