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老街巷成年輕人消費新地標

  4月5日下午,渝中區戴家巷,一家家咖啡店、文創店、火鍋店生意紅火。游客們沿着“Z”字形崖壁步道漫步,不時停下來拍照打卡。

  “這條老街有各種美食,還能遠眺城市景觀,尤其是夜晚,燈光璀璨,與嘉陵江的夜景交相輝映,營造出了浪漫而獨特的氛圍,讓人流連忘返。”帶着家人來重慶旅游的西安游客蘇琪説,戴家巷的房屋青磚灰瓦,黃葛樹和古城墻很有重慶特色。在這裡,他們既能感受重慶厚重的歷史文化,還能體驗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不枉此行。

  戴家巷居民區建在嘉陵江畔山崖上。“以前,我們這片居民區年久失修,不僅存在屋面漏水、立面破敗等問題,臨江崖壁還雜草叢生,居民出行不便。”居民羅宇告訴記者,後來,渝中區啟動了戴家巷改造——完善公服設施、保留老舊建築、重塑區域功能、調整産業業態、增加消費新場景等。改造完成後,這裡的居住環境不僅得以改善,還成為游客熱門打卡地。

  火爆的不只是戴家巷。記者走訪發現,這個假期,我市許多老街巷因為變身為消費新場景火出圈。

  當天下午4點半,記者來到江北區北倉文創街區。咖啡店裏坐滿了客人,有些人身邊還放着行李箱。

  北倉文創街區有各種潮品文創商店和特色餐飲小店,還有文化展廳、公共圖書館等。“這些有意思的小店,很有‘文藝范’,特別吸引人,我們就是來感受這份重慶文化的。”南京游客冉艾告訴記者。

  北倉文創街區,是由一座老倉庫和老舊居民小區改造而成。如今,這裡日均人流量已超過1萬人次。

  渝中區魯祖廟傳統風貌區、沙坪壩磁器口古鎮十二巷、南岸區龍門浩老街、兩江新區金山意庫文化創意産業園……這些後街老巷不僅在重慶火爆出圈,而且成為全國各地游客朋友圈裏的“常客”。

  “最近一兩年來,重慶一些曾經不起眼的後街老巷,突然變成了韻味十足的網紅打卡地。老街巷正重新煥發活力,成為凸顯城市人文底蘊、備受年輕人青睞的消費新地標。”重慶大學教授廖成林説,老街巷既蘊含原生態的文化意蘊和積澱,同時更融合了現代的消費理念、消費特徵,植入了消費新場景,成為重慶旅游的一大亮點。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