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賞花經濟持續盛放

  春風拂過,我市各地繁花似錦。人們紛紛走進公園、郊野踏青賞花,“賞花熱”掀起春日旅游潮,為城鄉消費注入澎湃動能。

  據攜程、途牛等多&&數據顯示,近段時間我市各地賞花游火爆,相關旅游産品訂單量同比增長超200%,文旅市場春潮涌動。

  全市各區縣更是搶抓時令,因地制宜,以花為“媒”、以節“圈”粉,以城市提升、鄉村振興為核,不斷延伸鏈條,升級“花樣”,拓展“賞花”邊界,讓“花花世界”活力迸發,賞花經濟持續盛放。

  那麼,今年我市“賞花經濟”有何新變化?又呈現出了哪些新趨勢?重慶日報記者作了調查。

  “花樣”升級 風景疊加進場景

  春日的涪陵藺市,花“繪”春光,色彩斑斕。

  放眼望去,十里江岸,千畝油菜花田,隨江風拂過,猶如金浪翻滾,花香陣陣、江水悠悠。水與花柔美的邂逅,繪就出一幅迷人的“長江生態畫廊”。

  “誰會想到,去年這裡還是一片江邊‘荒地’,我們只用一把‘油菜籽’,就讓長江堤壩、藺市古鎮、美心紅酒小鎮、泡桐村鄉村旅游點等統統‘入畫’,將風景疊加進場景、場景融入風景,成功激活全域旅游活力。”藺市街道辦事處宣傳委員趙洋稱。

  近段時間,慕名前往當地打卡拍照的游客日均流量超過1萬人次,周末更是攀升至3萬多人次,使原本冷清的藺市古鎮,游人涌動,餐館生意十分火爆;層林疊翠的雞公山,徒步健身的游客絡繹不絕,賣涼麵和飲用水的攤販都忙不過來;美心紅酒小鎮,各種大型游樂設施前排起長隊,歡笑聲、尖叫聲一浪高過一浪……

  “除了直觀的客流數據外,通過賞花,我們實現了轄區內旅游的動靜結合、游娛融合、古今交融、觀光與度假結合,真正滿足了游客‘全時、全齡、全域’需求。”趙洋説。

  不只藺市,作為國家全域旅游示範區的萬盛經開區,今年也進行了“花樣”升級。該區利用五和梨花、王家壩桃花、叢林新建村油菜花、金橋鎮馬頭橋村櫻花、石林廟壩村李花等,“編織”出一張全域旅游網,以浪漫春游季為主題,推出“1+N”賞花游活動,融合賞春花、觀民俗、品美食、玩採摘、游景區、看非遺、住民宿等多要素,打造出三條精品春游線路,釋放出全域旅游的澎湃動力。

  南川也利用金佛山杜鵑花、大觀鎮櫻花、白沙桃花、興隆金花白茶基地等,推出5天春季賞花踏青路線,植入文藝演出、農産品展銷、採茶體驗等元素,推動景區景點游、康養避暑游、民宿露營游、農旅融合游“四態齊升”。

  推倒“圍墻” “去景區化”趨勢明顯

  藍天白雲,芳草綠蔭,百花盈香,晨看雲霧、暮看夕陽……近段時間來,北京知名旅游主播“素素”狠狠蹭了一波重慶賞花的流量。他在某短視頻&&上有700多萬粉絲,已連續在重慶拍花近半個月,每上新一條視頻,點擊量都在“10萬+”。

  “全國賞花地不少,我之所以賴在重慶不走,除了這裡的景美、寵粉、8D魔幻,還在於這裡已開啟‘去景區化’的現代旅游新賽道。”他稱,翻開全國賞花游地圖,重慶傳統賞花景區“去景區化”,以及城市公園、街角和鄉村“景區化、景觀化”的程度高,可進入、可參與的程度也很高。

  他稱,從風景到場景,從劇場到菜市場,從街頭到村頭……重慶通過文、體、旅、農等多元融合,營造出了豐富多彩的全域賞花游新場景,不但非常出片,還大多免門票。“説得再實際點,我們拍一條視頻,也賺不了多少錢,如果到一個地方,還要被收門票,肯定不划算。”他直言。

  “素素”所言不假。日前,市文化旅游委在墊江拉開了“2024重慶春季旅游季”大幕。

  數據顯示,今年春季,我市共推出踏青賞花、休閒運動、民俗文化、鄉村美食等200多項春季主題文旅活動,以及10大主題100余條精品游線路,邀八方游客來渝賞一山繁花、品一盞春茶、看一台好戲、拂一縷春風、赴一場春天約會。

  翻開這些活動及線路的一覽表,不僅營造了“萬枝丹彩、春意融融”的熱鬧景象,且絕大多數賞花游目的地均不收門票,即便有部分傳統觀光型景區要收門票,全市也一共推出有80余項惠民活動,除川河蓋旅游度假區、鳳凰山景區、潼南大佛寺景區等直接免門票外,南川、涪陵、石柱、梁平、長壽、墊江等多個區縣的景區都對部分游客免門票。

  在重慶市城市管理局發布的《2024年重慶市“公園裏的春天”賞花指南》中,收錄有全市各區縣220余個賞花點,可賞玉蘭、紅葉李、桃花、海棠、繡球、牡丹、芍藥等近50種花卉,賞花點涵蓋城市公園、市街道路、廣場、花卉苗木基地及鄉村旅游地等多種類型,並同步打造出“公園+科普、公園+園藝、公園+康養、公園+展覽”等有體驗感、參與感的新場景,這些活動幾乎都不收門票。

  “從‘一枝紅杏出墻來’邁向‘百花齊放春滿園’,景區主動推倒‘圍墻’,以全域旅游視角,構建全新産業鏈已成為發展趨勢。”中國旅游研究院長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重慶旅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羅茲柏&&。

  放大“花經濟” 激活文旅大市場

  風有信,花有期,年年不誤,歲歲相約。

  在羅茲柏看來,古往今來,踏春賞花一直都是人們探春的主要方式,積澱了豐厚的文化內涵,是文旅市場的熱點。

  不過,花無百日紅。受制於短暫花期,賞花景區很容易出現“忙時人山人海,閒時門可羅雀”的景象,賞花熱會隨着花期“曇花一現”。

  擺脫“門票依賴”、跳出“花海複製”、防止“曇花效應”……重慶讓風景疊加場景,拓展“景區”外延,“共享”花景,開啟“全時、全域、全齡”現代旅游新賽道,下好了一招“先手棋”。

  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旅游景區度假區發展報告(2023—2024)》顯示,觀光雖仍是大眾旅游的基礎市場,但隨着國內外游客出游經驗的豐富,傳統旅游景區已不再是一些游客的心頭好,本地居民的休閒空間和消費場景正成為外地游客奔赴的“另類”旅游景區。

  該報告還提出,景區免票,大方向不會改變。不能把美麗風景都圈起來收門票,更不能為了收門票而將沿線的風景用幕墻遮擋起來。

  那麼,接下來,重慶將如何持續放大“花經濟”優勢,挖掘生態“顏值”,打造自己的“普羅旺斯”?

  羅茲柏認為,首先得做大做強“賞花+”,賞花景區不能“一枝獨秀”,要加快與生態康養、休閒避暑、山地戶外、汽車露營、研學旅行等多業態融合,開發出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産品,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

  其次,豐富産品內容,利用農業科技,增加品種、混合種植,打造“四季花海”,有效延長花期,提升游客賞花體驗,做長産業鏈。

  最後,以全域旅游視角,片區式、抱團式、跨區域發展。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