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回望80多年前 重慶上空那一次次殊死搏鬥

  清明時節,細雨霏霏。南山上的空軍抗戰紀念園,“志在沖天”紀念碑前擺滿了市民敬獻的鮮花。通訊員 黃平 攝/視覺重慶

  1940年3月,在重慶近郊被中國空軍擊落的日機偵察機。(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供圖)

  日前,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通過鍾山風景區的官方網站首次公布1468名中國籍抗日航空英烈相關信息。4月6日,記者經過梳理,共從名錄中找到25名重慶籍英烈,他們犧牲時年齡最大的32歲,年齡最小的僅有17歲。

  此次公布的中國籍抗日航空英烈相關信息包括英烈姓名、籍貫、生卒年月等。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希望通過公布名錄的方式,一方面加強英烈信息徵集工作,方便更多烈士親屬查詢信息,並提供更多英烈資料;另一方面希望借助包括烈士親屬在內的社會力量發現錯誤,予以糾正。

  而在千里之外的重慶,市民也沒有忘記曾為保護這座城市而血灑長空的英烈們。

  時值清明,細雨霏霏,在重慶南岸區南山之麓的空軍抗戰紀念園裏,自發前來緬懷追思英烈的市民絡繹不絕,白色、黃色的菊花堆滿了“志在沖天”紀念碑基座,168朵白菊也被放在了168座墓碑前方。

  站在紀念碑前,將目光投向重慶的天空,通過對重慶曆史專家的採訪,記者還原了80餘年前中國空軍在重慶上空與日本侵略者展開的一場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殊死搏鬥——

  “從1938年到1943年,重慶空戰持續了5年多時間。在此期間,中國空軍無數次在敵我懸殊的情況下毅然起飛,用精湛的飛行技藝和一腔熱血,捍衛着腳下這片土地的安寧。”中國現代史學會副會長、重慶市歷史學會會長潘洵説。

  1938年10月4日

  重慶首場空戰:日機在梁平被擊落兩架

  有檔可查的重慶上空第一場中日空戰發生在1938年10月4日,日本空軍分別轟炸了梁山(現梁平)、廣陽壩機場以及重慶市區。

  據當時的媒體報道,中日空軍在梁山上空發生激戰,中國空軍擊落敵機兩架,這是所有文獻資料中記載的最早一次重慶空戰。

  “中國空軍在重慶主城上空的第一次交戰,則發生在1939年1月15日。”潘洵説,當天,重慶防空司令部收到利川、石柱等地的電告:有敵機29架向重慶方向飛來。

  1月15日12時25分,空襲警報拉響。

  不久,敵機飛到主城區上空投彈,中國空軍派出12架戰鬥機升空作戰,在南岸區大興場約4500米高空,中國空軍發現敵機高度為5000米,於是迅速爬升到有利位置,等敵方第一中隊的轟炸機飛過,即向敵方第二中隊的9架轟炸機發起了攻擊。

  據當時的媒體報道,在這場主城上空的首次交鋒中,敵機多架受重創,一架被擊落,飛機殘骸在南岸區大興場被尋獲。

  1939年5月3日

  主城首場大型空戰:日軍大敗,戰機半年多不敢白天露面

  重慶市渝中區五四路,80多年前這裡已經很是繁華。

  然而,1939年日本發動的“五月攻勢”讓這裡瞬間火光四起。當年5月3日上午9點,漢口機場,日本海軍第十三、十四航空隊共45架96式攻擊機起飛,機群由湘西、黔北繞道,意圖利用太陽光芒掩護偷襲重慶。

  這是日本海軍對重慶實施的第一次大規模轟炸。當時駐守重慶廣陽壩機場的中國空軍第四大隊25架飛機起飛迎敵,駐守成都的第五大隊12架戰鬥機也趕來參戰。

  以當時中國空軍王牌飛行員、共産黨員鄭少愚為隊長的第三戰鬥編隊率先升空,與敵機展開拼殺,正式拉開了這場重慶主城上空首場大型空戰的序幕。

  在丁布夫所著的《重慶上空“五三”之戰》一文中,這樣記述了戰鬥情形:鄭隊長當先,整個戰鬥單位一字散開,緊緊地跟在後頭,由下方向敵機群猛射。中日兩國空軍80余架飛機在重慶上空追逐、翻騰、射擊。

  此後,日本人前田哲男曾這樣描述這場空戰:日軍第十四航空隊的兩架中型攻擊機中彈起火自爆,機上15人全部死亡。空戰中幾乎所有飛機都中彈。十三航空隊重傷2人、輕傷2人。

  據史料記載,在這場空中大戰中,中國空軍也損失飛機2架,副中隊長張明生、飛行員張哲犧牲。

  中國空軍的這場勝利,讓日本戰機在隨後的半年多時間裏,再也不敢在白天飛到重慶上空進行轟炸,而是改為了傍晚時分。

  1940年8月19日

  零式戰機首次出現,日軍轟炸重慶城

  前田哲男還記錄下了一份來自日本的統計數據:在101號作戰期間,陸海軍各損失了8架飛機,戰死111人、傷49人,最大損失集中在作戰高潮期的6月。當月,海軍聯合空襲部被擊落5架飛機,43名飛行員死亡。

  為了避免大量傷亡,日本戰機開始利用其飛行續航能力的優勢,在重慶附近上空長時間盤旋,待中國戰機油料耗盡被迫返航時,突然發動進攻,這導致許多中國飛機着陸時被炸毀。

  同時,日本軍隊還十萬火急地催促新式戰鬥機投用。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日本秘密武器的零式戰機,在最後試製還沒有完成的情況下就投入了戰鬥。

  1940年8月19日,一度是太平洋上最兇悍的戰鬥機——零式戰鬥機,首次出現在中國人的視線中。它升空後的第一個目的地,就是重慶。

  這天,在零式戰鬥機的護衛下,百餘架日機對重慶城進行狂轟濫炸,重慶市區的數條繁華大街被燒成了焦土。

  在1940年9月13日,中國空軍首次與零式戰機在空中相遇。

  當天清晨,日機從三個方向直撲重慶,中國空軍第三大隊、第四大隊34架蘇制I-15、I-16飛機起飛迎戰。然而,經歷過上海、武漢空戰慘烈搏殺的中國飛行員發現:在零式戰機這種新式戰機面前,中國空軍老舊的蘇制飛機難有還手之力。中國空軍24架戰機被擊毀,10名優秀飛行員血灑長空,空軍遭受重創。

  據璧山區檔案館文史資料記載,10名犧牲的飛行員遇難地點均在璧山境內。

  在零式戰機的掩護下,日軍轟炸機發起了史無前例的“重慶大轟炸”。至此,中國空軍全部撤離重慶,隨後的兩年多時間裏,重慶上空日本戰機肆虐。

  1943年1月10日

  中國空軍返渝,開始主動反擊日本空軍

  潘洵説,重慶的制空權整整喪失了兩年零四個月。

  直到1943年1月初,重建後的中國空軍主力部隊第四大隊才開始秘密重返重慶,並在1月10日進行的鄂西會戰中首次主動出擊,大規模轟炸了日軍佔領的宜昌機場。

  此時,日本受太平洋和東南亞戰線的牽制,能夠用於侵華戰爭的空軍力量十分有限。

  日軍在華中、華南、華北的空軍基地和軍事目標開始遭到襲擊,日本空軍喪失了對重慶發起大空襲的能力,重慶的制空權再次回到中國空軍手中。

  1943年8月23日,日本空軍出動73架飛機實施空襲,其中47架飛機飛入重慶市區上空,被中國空軍擊落兩架。

  這次轟炸,是抗戰時期日機對重慶市區的最後一次轟炸,也是中日空軍在重慶市區上空的最後一次交戰。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