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秀山洪安:景區提檔升級 再現爭渡勝景

  “坐邊城烏篷遊船,體驗不一樣的古渡,感受邊城古鎮風情咯!”3月30日清晨,伴隨着船夫的吆喝聲,秀山縣洪安古鎮漸漸甦醒。

  地處渝湘黔三省市交界,秀山洪安古鎮東與湖南省花垣縣邊城鎮隔河相望,南同貴州省松桃縣迓駕鎮親密接壤。一灣清水江聯通三地,江水的碧波映出兩岸的吊腳樓,走上渡船,探尋沈從文先生細膩筆觸下的邊城是來往游客必不可少的體驗項目。

  然而這一獨具特色的文旅項目卻遭遇困境。留住邊城記憶,提升邊城烏篷遊船觀光游覽體驗,故事還要從2016年説起……

  新政&&木質船舶不能下水經營

  2016年,由於內河船舶檢驗法規修訂,重慶市範圍內木質船舶不再納入船舶檢驗。秀山縣洪安景區水域20艘木質遊船和1艘木質渡船不能繼續申請檢驗,依據法律必須整改上岸。

  42歲的船工劉波土生土長在洪安,與船打了20多年交道,是洪安為數不多掌握着手工烏篷船製作技藝的船工。看著昔日熱鬧的江面變得冷清,相比擔心失去生計,更讓他擔憂的是,邊城沒有了遊船,缺少了爺爺和翠翠守候的“拉拉渡”,邊城就如同失去了靈魂。

  一時間,洪安景區渡運事關就業民生、文化特色、安全管理、景區提檔升級等多個問題,形成了該水域特殊的經營矛盾。

  轉變認識升級新型烏篷船

  在思考化解矛盾的時日裏,秀山縣港航海事事務中心負責人饒進時常與執法人員來到渡口,一方面加強指導遊船安全運維,另一方面則是反復與船東們交心,共同尋找解決方案。

  既然無法從法律條文中找到滿意的解決方案,何不改變邊城烏篷遊船當前的運營模式?2023年,秀山縣港航海事事務中心多次與船東集體座談溝通交流,宣傳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並運用鳳凰古城和桂林山水風景名勝區更換木質船舶,讓景區更受游客青睞的成功案例,最終與所有船東就淘汰木質遊船、更換新型遊船、實行公司化運營等達成一致共識。

  秀山交通局立刻牽頭整合旅游、公安等部門和洪安鎮組建工作專班,在市港航海事事務中心的指導下,為木質船舶綜合治理全過程提供“保姆式”諮詢幫助,聯動解決公司籌建、融資貸款、建章立制,到船舶設計、建造、檢驗,再到船舶登記發證、船員培訓考試發證等問題。

  2023年4月中旬,船東共同出資組建的“烏篷遊船公司”正式註冊成立,標誌着景區遊船由個體經營轉變為集體運作、公司化管理。9月28日,20艘新型“烏篷船”及“拉拉渡”船全部建成,並依法取得相關證書證件。

  秀山縣交通局還針對洪安景區水域40艘“三無”船舶全部進行上岸拆解,及時消除了水上交通重大安全隱患,為洪安景區水上交通安全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文化傳承與依法依規同頻共振

  如何在整改做到依法依規的同時,能夠保留邊城烏篷遊船的特色,是邊城人民和游客共同的願望。

  整改開始後,劉波和船工們把重心放在了符合地域及景區特色的船型上。秀山縣港航海事事務中心多次組織船員考察市內外先進適用船型,並主動對接船舶設計單位、船舶建造廠家和船舶檢驗機構,完善遊船升級改造技術方案。

  如今,歷史悠久的木質“拉拉渡”和景區遊船經過升級改造成了搭載鋰電池的新能源船。通過改造提升遊船碼頭基礎設施,增設岸基充電設施,在遊船碼頭及船上安裝視頻監控系統、語音播報系統,邊城烏篷遊船安全系數和游覽品質得到大幅提升。

  “清水江游覽線路中,有一段200米左右路程,水深10余米,佈滿暗礁。木質船舶船身深度40厘米左右,大家只能貓着腰擠進船裏,核載6人的木船在江中漂行,即便是老船夫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劉波説,純電動鋁合金船舶能夠核載8人,而且保留了手工編織的竹篷、竹簾、手搖槳等烏篷船式的“舊模樣”,不僅安全系數更高,也讓邊城烏篷遊船地域特色得到了展現。

  2024年春節假日期間,新型遊船、“拉拉渡”船共接待游客6.31萬人次,營業收入56.95萬元,實現了消除安全隱患、帶動景區升級、提升經濟效益等多重豐收。

  “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促進了交旅融合發展,當前我們正不斷擦亮‘書中邊城·畫裏秀山’新形象,計劃進一步規範邊城烏篷遊船安全、規範運營,同時在遊船運營中植入民族特色,發掘周邊文創産品等,讓邊城烏篷遊船成為邊城印象的金名片。”秀山縣相關負責人介紹。

  看著粼粼的清水江上,船隻悠閒地穿梭於山水之間,一個嶄新計劃在劉波腦海中漸漸清晰:要讓邊城烏篷船製作技藝成為非遺,成為邊城記憶的承載物……

  劉玉珮 陳鈺樺 楊正軍

編輯: 陳蒙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