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渝企各美其“美” 各新其“新”
2024年04月01日 08:48 來源: 重慶晨報

賽力斯生産車間一景

海爾洗碗機智能生産線

銅梁區元鉑智能研發場景

  3月底,是各大企業季度軋賬的節點,來自全球洗碗機行業首家“智能+5G”互聯工廠——重慶海爾洗碗機工廠的消息,今年一季度,該企業預計實現産值6000萬元。“新質生産力讓我們的産品製造交付周期縮短55%,去年我們産值2億元,今年産值將大大提升!”該企業運營&&長黃露説,企業有不少訂單來自海外,定制化、柔性化的生産模式都是基於新質生産力激發的。

  傳統意義上的生産力“三要素”包括勞動者、勞動對象和生産資料;新質生産力則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産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的先進生産力質態,科學技術和數據成為另外兩個重要“要素”並不斷融入激發傳統“三要素”。在重慶企業中,包括海爾洗碗機工廠在內的一批企業正在各自領域內,用新質生産力各美其“美”,各新其“新”。

  新在材料

  “三明治”護航車載電池安全

  3月28日下午,記者赴位於綦江區高新區金福路二路12號重慶金美新材料橋河二廠採訪時,該企業董事長臧世偉説:“我們的新材料主要用於車載電池,並能有效改善當前人們熱議的電池安全痛點,我們要做標準化準備工作。”

  説到賽力斯問界M9,大家都不陌生,説到極氪009,就不能不提到寧德時代麒麟電池,這兩個國産新能源中高端車型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共同點,其車載電池很“新”,新在新材料——它是一種“三明治”結構的新型複合集流體材料,中間為高分子材料基膜,基膜的兩面鍍有鋁或銅,對應鋰電池正、負極用於導電的鋁箔和銅箔。相比起傳統電池用的鋁箔和銅箔只有“一層”而言,同樣厚度的複合集流體則有“三層”,“在電池遇到激烈碰撞時,複合集流體相當於自帶保險,遇到碰撞自行斷開電流通路,和傳統材料不能自動斷電相比安全性可提升八九成。”

  記者在企業展廳用手感知了一下相同外觀的銅箔與新型銅複合集流體的重量,後者只有前者的1/3左右。複合集流體不僅在提升電池安全性上有優勢,在能量密度和高循環壽命等方面同樣有優勢,而金美新材料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能夠同時量産銅複合集流體(MC)和鋁複合集流體(MA)的企業,並已與寧德時代合作多年。

  臧世偉説,用新型複合集流體材料替代傳統純金屬箔材,體現“新質”,降低了製造成本,是面向下一代更高性能動力電池的關鍵性&&技術,“複合集流體材料將為整個新能源鋰電池注入了新動能,一代材料一代産業,我們要用新産品改變世界。”

  新在技術

  連芯光電科技助力擦亮“太空眼”

  位於江北港城工業園區內的重慶連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正在快速成長的高科技公司,雖然是周六,公司研發部門仍在正常上班,並試製樣機。公司榮譽墻上,擺滿了包括國際專利在內的幾十個專利證書,作為前中國科學院的産業化公司,這兩年與重慶市多家高校開展了聯動合作,“我們正在與重慶大學一起培養智能光電方向的研究生,今年還要與重慶郵電大學合作,提升我們在光電領域研發與産業化的能力。”創始人馬曉燠博士説。

  該公司2021年和2022年連續獲得重慶市技術發明二等獎,其中“暗弱目標高精度跟蹤與探測技術”,是基於超弱光探測、目標快速識別和跟蹤技術的研發成果,突破了傳統跟蹤技術無法實現對空間目標高精度跟蹤的難題,並成功應用在我國多個光電望遠鏡中。空間目標觀測是開發空間資源的必要條件,在航天領域具有重要地位。通過對該項技術的攻關,有效解決了大氣湍流引起的地基大口徑望遠鏡成像模糊的關鍵問題,最終實現對空間目標的高分辨力觀測或星地激光高速通信,從而提升我國對空間目標感知與空間開發能力。“受到大氣湍流的影響,傳統觀測手段形成的光斑比較模糊,而用上我們的技術,立馬讓目標清晰,相當於擦亮了‘太空眼’。”技術總監李成平説。

  此外,公司正在領銜建設重慶市首個激光定向能産業基地,基地內包含有目標智能識別與跟蹤研發中心、智能激光操控工程中心、超精密光機裝調中心等前沿技術研發和産業化部門。項目建成投産後,預計年産值可超過10億元。

  新在場景

  海爾5G洗碗機智洗“天下盤子”

  位於江北區港城工業園的海爾洗碗機工廠按“燈塔工廠”標準建設,是全球洗碗機行業首家“智能+5G”互聯工廠,總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主要生産壁嵌、&嵌兩用等中高端嵌入式洗碗機産品,不僅能滿足國內需求,還會出口海外市場,滿足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消費需求;企業年産能100萬台,預計達産後年産值20億元。

  該工廠最大的亮點是引入了36類智能技術,依託5G、工業互聯網等先進技術,將聯合國內外一流資源方,為全球用戶提供最佳的洗碗潔凈體驗,企業相關負責人&&,依託中歐班列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通道,重慶海爾洗衣機、海爾空調、海爾洗碗機等多個産品已出口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巴基斯坦等國家。

  生産方式的變革帶來的是耀眼的數據:海爾洗碗機互聯工廠所在的重慶海爾産業園,是海爾集團全球第33個、國內第12個産業園,佔地面積1290畝,入駐海爾模塊化供應商15家,主打産品包括空調器、洗衣機、電冰箱、熱水器等産品。該産業園已躋身全市家電産業龍頭,形成兩百億級産業集群,成為西南地區規模最大、品類最齊全的家電産業園,累計納稅突破200億元。

  新在模式

  屋頂“大鏡子”越曬越節能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3月28日,記者在璧山區採訪時看到,由中建科技設計建造的璧山棟能科技光儲示範項目已經安全運行180余天,累計發電10.68萬kWh,節約標煤42.71噸,二氧化碳減排量50.72噸,等效植樹量70棵。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産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産力。該項目負責人、中建科技博士李立力説:“在重慶棟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辦公樓建築屋頂建設屋頂光伏發電系統,系統由光伏組件陣列、逆變器、交流並網配電櫃等組成,屋面面積共2560平方米,按實際情況佈置2279x1134x35毫米的光伏組件396塊。太陽越大,我們的光伏發電量越高,基本可以滿足大樓用能所需。”該光儲示範項目的實施,將為我市優化能源結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節約能源和對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帶來新的示範應用。

 新在速度

  超級工廠最快30秒下線一輛車

  造車速度可以達到多快,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給出的答案是最快30秒下線一輛車。作為重慶車企提升新質生産力的標誌之一,賽力斯“明星産品”問界M9的生産基地就在該超級工廠,它是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基地之一,按照國際領先標準及工業互聯網要求建設,實現設備數據萬物互通智聯,具備高效、智能、尖端、綠色四大特質,可實現SUV、轎車、MPV等全尺寸車型柔性生産。

  超級工廠的“超級”體現在哪些地方呢?企業負責人&&,超級工廠擁有超3000台機器人智能協同,機器人數量行業第一,焊裝車間及噴塗車間自動化率高達100%,實現關鍵工序100%自動化,最快可實現30秒下線一台車,這就是新質生産力帶來的新的生産速度。此外,該廠還引入了7700T伺服壓機+單臂機械手+零件自動裝框+整線封閉的行業頂流配置,既確保零件質量的穩定性、一致性,也極大地提高整車的生産效率,重塑了傳統生産力模式。

  新在智慧

  鉅資搞研發 汽車電子“智”一家

  記者來到位於銅梁高新區的重慶元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能車間看到,為廣汽豐田定制的行車記錄儀正加緊生産,創立於2016年的該智能企業,主要産品包括車載360全景影像系統、汽車電子後視鏡等,是市科技局評定的重慶市汽車電子領域唯一智能製造示範基地。

  引人關注的是,該公司廠房總面積4000平方米,實驗室就佔到一半,有200多&(套)各種設備,去年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1%,近幾年每年獲得的知識産權都在10件以上。“現在實驗室有光學檢測、電氣檢測等各類型檢測室13間,研發測試工程師13名,能夠開展環境可靠性檢測、電器性能、圖像質量等相關檢測。”實驗室主任周亞波介紹,公司實驗室不僅可以滿足自身及車廠開發檢測需求,還可對外提供相關檢測服務。

  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元鉑智能通過智能化改造成功實現了轉型升級,節約人力的同時提高了産品良率,使産品實現了降本增效,産品質量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目前已經取得了廣汽豐田、廣汽本田、一汽大眾、吉利等主流車企的訂單。“我們計劃拓展海外市場,以及在摩托車智能網&&統取得突破。”公司副總嚴偉介紹,公司與重慶理工大學成功對接,準備在摩托車行車記錄儀和智能駕駛方面開展産學研合作,助力我市汽摩電子領域智能製造“強筋壯骨”,不斷提升新質生産力。

  新重慶-重慶晨報記者 陳軍 攝影報道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