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兄妹和他們的大姐蘇德秀一家向彭勇(左一)送來錦旗。(受訪者供圖)
3月21日,彭勇正用公安系統查詢人名。記者 李裕錕 攝/視覺重慶
彭勇尋親工作室在合川已小有名氣。但凡尋親者來到合川,當地群眾都會推薦他們去找這個工作室。工作室的負責人就是被稱為“尋親專家”的合川區公安局南津街派出所社區民警彭勇。
3月21日,記者在合川南津街派出所見到了彭勇。彭勇頭上有些白髮,臉上佈滿皺紋,皮膚也因長期在外工作而曬得黝黑。但穿着警服的他,説話鏗鏘有力,做事雷厲風行,談起尋親滔滔不絕,展現出的精氣神,讓人感覺不到他已59歲。前不久,他入選了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候選人。
僅靠一個地名幫失散30年的父女團聚
2022年9月初,“彭勇尋親工作室”剛剛掛牌。31歲來自雲南的趙志婷通過網絡找到彭勇,請求她幫忙尋找失散30年的父親“周尚書”。
原來,趙志婷1歲時,父母離婚,此後她一直跟隨母親生活,與父親再也沒了&&。後來,她從母親口中得知父親是合川蒲溪鄉人,於是找到了彭勇工作室。
彭勇通過公安人口信息系統查詢,發現並沒有“周尚書”這個人。但這並沒有難倒彭勇。“找不到信息有兩種可能,要麼是去世了,要麼就是改名了。”彭勇分析,由於“周尚書”的年齡不會很大,去世的可能較小。
憑藉多年基層工作經驗,彭勇知道蒲溪鄉早已合併到了雲門街道。於是,他來到雲門街道走訪。
彭勇一邊詢問當地群眾,一邊查閱歷史檔案,最終,他從當地村支書那裏得知一個重要信息——“周尚書”的戶籍早已遷走了。
後來,彭勇又從“周尚書”親戚那裏得知,“周尚書”當年離婚後又與一個雲南人結婚,目前仍居住在雲南。但是按照當地風俗,“周尚書”已根據再婚妻子的吳姓,改名叫吳忠周。
此後,彭勇間接找到吳忠周的兒子吳志昌,才最終查明了“周尚書”的下落。拿到父親的住址,趙志婷驚喜之餘不免表情錯愕,失散30年的父親竟與自己咫尺相隔,同在雲南。
“四勤”工作法成尋親“寶典”
19年間,彭勇先後幫137名尋親者找到親人。彭勇並不認為自己有什麼了不起,但工作室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彭勇能人海撈“針”絕非偶然。
“腳勤、手勤、口勤、腦勤,這‘四勤’工作法,就是我多年助人尋親總結出來的規律。”彭勇説,在DNA等科學技術尚不發達的時候,這“四勤”就是他人海撈“針”的法寶。
2019年1月,彭勇到西安去旅游,偶遇了一對西安兄妹。兄妹倆與彭勇聊起的一段往事讓彭勇經歷了一次難忘的尋親之旅。
原來,胡修文、胡秀明兄妹的父母都是重慶合川人,1956年為支援大西北,父親胡學良與母親孫女士都從合川調到了西安工作。而在此之前,胡學良還與前妻“鄧遠秀”生下了一個女兒,但由於當時孩子還小,胡學良就找了一個奶媽幫其照看女兒。
“等父親在西安安頓好再回來接大姐時,奶媽因捨不得大姐,帶着大姐獨自走了,從此家裏就沒有了大姐的音訊。”胡修文、胡秀明兄妹告訴彭勇,父親臨終前,一直念叨着他們這位同父異母的大姐,希望他們去找找她,看看她過得好不好。
胡家兄妹並不知道大姐的真名,只知道大姐乳名叫“秀秀”,生於1948年,從小家住合川肖家公社。
彭勇判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交通不便、通信不暢,胡學良能找到的奶媽,一定是肖家公社附近的人。“秀秀”成年後,出嫁也應該不會太遠,於是彭勇就先將範圍鎖定在了肖家公社。
多年變遷,肖家公社成了現在的肖家鎮。彭勇拿着胡家兄妹父母的名字,來到肖家鎮一番走訪,找到了胡學良的親屬,但是眾人都不清楚“秀秀”的下落。
彭勇思索一番,決定去找找“秀秀”的母親鄧遠秀。彭勇來到鄧遠秀當年生活的合川東津沱,詢問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
“我不認識姓鄧的,姓鄭的倒認識不少。”
“會不會是口音問題,其實秀秀的母親姓鄭?”
走訪時,一位老人無心的話,成為了破題的關鍵。彭勇循着這條線索又是一番查找,終於在一家養老院見到了鄭遠秀,並從她口中得知一個驚喜:秀秀找到了!
原來,早在7年前,鄭遠秀就委託自己侄女鄭祥群尋找過“秀秀”,由於鄭遠秀還記得奶媽家的部分情況,鄭祥群很快就找到了奶媽一家和改名為蘇德秀的“秀秀”。
歷時1個月的尋找,彭勇終於不負所托。遠在西安的胡家兄妹得知大姐“秀秀”已被找到後格外激動,當即就買了來合川的火車票。
2019年2月18日農曆正月十四,元宵前夕,在派出所的院壩裏,蘇德秀和胡修文、胡秀明兄妹緊緊擁抱在一起熱淚盈眶,久久不願松開。站在一旁的彭勇,也激動得流下了淚水。
被親情感動走上助人尋親之路
助人尋親之路充滿坎坷,可彭勇一直堅持了下來,他坦言,這也源於尋親者們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帶給他的感動。
彭勇還記得,那是19年前的一個下午,那時他還是龍市鎮派出所的民警,剛執行完任務,正往龍市鎮派出所走着。“警察同志,想問問你知道白沙場嗎?”一位年齡70多歲的老大爺攔住彭勇的去路。
彭勇已經記不清大爺的名字,但是他還記得當時與大爺見面的情形。“他一頭的白髮,上了年紀的人,腿腳也有些不便了,可是他在詢問這個地方時,眼中飽含着期盼。”
大爺告訴他,自己從成都來,幾歲時與父母一起搬離了合川,此後就與舅舅一家失去了&&。現在人老了,就想找到舅舅一家,看看他們過得好不好。可是問了好些人,都説沒聽過白沙場。
白沙場是原合川縣下屬寶華鄉的一條老街,如今寶華鄉已成淶灘鎮的一個社區。許多人連寶華鄉都沒聽過,更別提白沙場了。
彭勇先後在合川多個鄉鎮任職,對合川各鄉鎮的變遷很是熟悉。彭勇帶着大爺找到了淶灘鎮,最終通過戶籍人口信息查詢,&&上了他舅舅一家。
看著老人顫顫巍巍從異地來尋親,每問一人都滿含希望,沒有消息後又一臉的落寞,這份對親情的執着深深地感動了彭勇。
找到舅舅後,老人顫抖地拉着彭勇的手,激動得連聲感謝。這一幕,讓彭勇記憶猶新。那一刻起,他意識到,自己的一點努力,對尋親者而言,就是團聚的希望。這也是他19年堅持為民尋親的根本動力。
科技手段為尋親增加新希望
2022年,“彭勇尋親工作室”正式掛牌,刑偵、網安、治安等多個警種的專業民警也進入工作室,為助人尋親提供技術支持。
2023年2月,彭勇工作室就運用DNA和人像比對技術,為一位男子尋到了未曾謀面的父親。
“兒子,你不姓劉,你姓邵……”幾年前,在上海某醫院的一間病房內,身患重病的張婧(化名)將埋藏在心底幾十年的一個秘密告訴了兒子劉成(化名)。
原來,1988年,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小夥邵爾東(化名)與張婧相愛,後因感情不和而分手。不久,張婧嫁給了劉林(化名)並生下一個男孩,取名劉成。
幾十年過去了,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張婧才告訴劉成當年的真相,這讓劉成最近幾年一直耿耿於懷。劉成想尋找自己的親生父親,可是卻無從下手。
直到去年初,劉成的妻子陸女士在網上看到彭勇幫助多人尋親圓夢的報道後,慕名而來向彭勇求助。
“邵爾東是個音譯名字,也可能叫邵耳東、邵二東……”彭勇起初通過公安人口信息系統進行查詢,卻一無所獲。隨後,彭勇&&上黑龍江警方,希望他們予以支持。黑龍江警方找到了數十個姓邵的群眾,彭勇只能用最笨的辦法——挨個打電話。
彭勇&&了20多人,都不是他要找的“邵爾東”,正當彭勇十分沮喪時,一個名叫“邵曉東(化名)”的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邵曉東出生於1968年11月,黑龍江省雙鴨山市人,看著高度吻合的身份信息,彭勇立即&&了對方。
哪知彭勇剛説明自己身份,對方就將電話給挂了。
“我是在幫人尋親。你認識張婧嗎?”彭勇沒有氣惱,再次撥打了邵曉東的電話。
“我曾經有個女朋友是叫張婧。”
“那麼你們一起生育過一個孩子嗎?”
“沒有!絕對沒有,我們交往一段時間就分手了。”
……
一番對話,彭勇確定了邵曉東就是自己要找的人,可對方堅決不相信自己會有一個兒子。
於是,彭勇要來了雙方照片,工作室刑事技術民警陳衝通過人像技術一比對,兩人的相貌高度相似,這讓邵曉東也不由得信了幾分。
去年2月底,邵曉東趕到上海,與劉成進行了DNA鑒定,終於確認了劉成就是他的親生兒子。
“親情可貴,希望即使我退休了,為群眾尋親這件事仍然能傳承下去。”彭勇説。(記者 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