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區觀音橋好吃街已成新地標,食客絡繹不絕。記者 羅斌 攝\視覺重慶
丁家坡洋芋、劉酥肉、葡萄井涼粉……江北區觀音橋好吃街,每天上午10點到晚上11點,食客絡繹不絕從四面八方湧來。
經營面積不足1.2萬平方米的美食街,每天至少迎客11萬人次,今年春節期間,人流量更是高達130多萬人次。放眼全國各大好吃街,它也是排名前列的“人氣王”。
誰能想到,就在13年前,好吃街所在的這棟建築,還是黑咕隆咚的爛尾樓。一樓、二樓稀稀落落的五金店和建材店,白天不開燈的話,只能“打黑摸”,庫房裏更是積了厚厚一層灰……
從“爛尾樓”到“人氣王”,背後是一段國有資産盤活的艱辛歷程。當下,全市上下正全力推進“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從觀音橋好吃街的涅槃之路,我們或許可以獲得一些經驗和 啟發。
“燙手山芋”誰來接
2015年夏天,25歲的榮昌小夥周小亮,騎着三輪車繞着觀音橋商圈擺游攤。當時的他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在這兒有固定攤位,還連開了7家店。
當時的好吃街,還不叫“好吃街”,叫“建新市場”。位於江北區東環路59號附6號的這棟大樓,雖然包括負一樓一共只有6層,但産權卻非常複雜:地下的三層車庫和負一層屬於大融城,一至三層是江北區屬國有資産,一開始歸重慶市觀音橋農貿市場管理處管理,後經過改革,業主變更為重慶盤溪市場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盤溪公司)。四層、五層裏的單元,則分別由628個業主持有。
多年來,大樓招租的商鋪,賣過花椒等農産品,也賣過傢具、五金,甚至水泥河沙。與大融城和北城天街僅一墻之隔,按説,地理位置如此優越,生意本該很火爆,除了商業定位一直不明晰之外,它還有個致命的弱點——沒有自己的車庫,也沒有交通動線。
盤溪公司執行董事張霆回憶,觀音橋商圈發展如火如荼,這塊黃金寶地卻沒有發揮價值,收益低、閒置浪費的情況存在,與整個商圈發展不匹配,國有資産的效益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怎麼辦?江北區邁出了大膽的一步——向民企拋出“橄欖枝”,想憑藉民企靈活的運營方式和豐富的市場經驗,將這塊資産盤活。
當時,並沒有多少人敢接這個“燙手山芋”,接招的是浙江人高修斌。高修斌從紹興來重慶打拼多年,一直從事電訊行業,他看到這棟樓的第一眼,就覺得這是塊“寶地”。
2011年1月,重慶新天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天街)成立,高修斌是法人代表、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新天街與盤溪公司達成意向,以每平方米40-45元的價格將這裡租下來,一口氣租了3層,免租期1年,一共租16年,其中租金每年以5%的漲幅遞增。
為方便統一管理,高修斌又對上面兩層原有的零散商戶進行了清退。大部分業主還算配合,簽完合同就搬走了,但有108位業主,合同是簽了,卻既不肯支付水電費和租金,也不肯搬走。經過反復洽談,新天街支付每戶一筆補償金,當場發現金,拿一個、走一個。“還沒開張就花了一大筆錢。”高修斌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當時的自己膽子太大。
“民營企業往往看準了就幹,不會束手束腳。當時,新天街的一系列動作對大樓‘騰籠換鳥’起到了關鍵作用,為好吃街的持續發展打下了基礎。”觀音橋商圈黨工委委員、商圈辦二級調研員楊玉鴻感嘆道。
坐地收租“不香”了
本以為解決了複雜的産權問題,就能將“寶地”變成“聚寶盆”,但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
那幾年,北城天街、大融城、陽光世紀三大商業體如日中天。“它們規模大、品牌影響力強、管理也更規範,我們正面競爭只有死路一條,得搞錯位經營!”高修斌發現,當時很多個體戶想在觀音橋商圈的崛起中分一杯羹,但大商場對這些小商戶興趣不大。
高修斌想,何不當“二房東”,吸納這些小商戶進來?“我以每平方米40元的價格租進來,加上裝修、折舊、管理費,好的位置租出去100—200元,差的租90—100元,坐著收錢不香嗎?”
但很快,高修斌就發現,坐著收錢“一點也不香”。
2012年12月,星天廣場開業。這裡一開始業態很雜,鞋包、飾品、小吃、數碼應有盡有,但沒有車庫、沒有知名度,人氣一直不旺。入駐的小商戶很多都是交了三個月的租金來試水,三個月賺不到錢就關門大吉。
高修斌算了筆賬:第一年,進來的小商戶倒閉了75%,第二年倒閉了95%,除了銀行和少數生存能力極強的,無一倖免,公司每年虧損在2000萬元左右。
“走了一個,我們又招一個進來,到後面90元一平方米都租不出去。”3年下來,虧得高修斌坐不住了,“不能走這條路了,這是個無底洞!”
一個是業態,什麼都想做,最後什麼都做不好;另一個是模式,坐地收租,商戶大面積倒閉,公司也活不下去。
2016年,四處考察學習後,高修斌決定將原來單純的租賃模式,轉換成“聯營+扣點”模式,業態就只做美食和服裝。新天街負責店面裝修,並承擔房租、物業管理、水電等費用,小商戶連租金都不用交,只需拎包入駐,營業額按比例分成。
“不能讓企業白白投資,得讓他們能賺錢、留得住。”在此期間,江北區相關部門、盤溪公司也做了不少服務。比如,協調市級、區級和街道層面,變更人行道、加裝電梯、架設人行天橋、優化交通動線等。同時,為支持新天街的發展,還暫停自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間的租金遞增。
“之前,我們只負責收租,相當於把經營的風險都轉嫁給小商戶,而轉型後,風險由我來承擔,小商戶只管放手去經營,最後利益共享。”高修斌在星天廣場門外掛牌“好吃街”,開始尋找合適的商戶來試水。
第一個“吃螃蟹”的是貴州遵義蝦子羊肉粉。該商戶之前租了個小鋪面賣飲料,2015年,店舖業績每月3萬元。他有做羊肉粉的經驗和技術,但手頭只有1萬元現金,想換品類卻有心無力。
高修斌找到該商戶,雙方一拍即合。新天街出錢幫他將原來的鋪面重新裝修。商戶不僅不用再支付房租、水電等費用,新天街還想辦法幫他引流。2016年,該門店月營業額達21萬元。“同一個地段,之前每個月只能收1萬元租金,現在雖然投入了一筆錢,但利潤翻了幾倍。原來不是地方不對,而是模式不對。”高修斌恍然大悟。
有了第一家的成功經驗,“複製粘貼”,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丁家坡洋芋的進擊之路
2016年,觀音橋人氣越來越旺,好吃街對那些會手藝、沒資金又願意幹的個體戶敞開大門。周小亮扔下三輪車,扎進好吃街賣洋芋。剛開始,他的門面只有1米多寬,跟一張課桌差不多。
別看店面小,但周小亮特別肯吃苦,也願意鑽研。他聽很多食客説,最好吃的洋芋是大足丁家坡洋芋。於是,他跑去大足取經學藝。這種洋芋是用小刀去皮,浸泡後切片,將切好的洋芋片倒入開水中煮,撈出來冷卻後,撒上秘制調料後攪拌均勻。
“確實好吃,而且適合大多數人的口味。”周小亮隨後將招牌換成了“丁家坡洋芋”。來觀音橋的外地人居多,但附近也有不少住家戶,周小亮便將佐料改良,兼顧本地人和游客的口味。土豆的澱粉含量跟口感密切相關,他就四處尋找好的品種。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找到了內蒙古的一種土豆,口感爽脆,很適合做成洋芋片,便開始穩定採購。
漸漸,好吃街的“丁家坡洋芋”聲名鵲起,一開始,每天只能賣七八百元,不到半年,日營業額就增長到兩千多元,周末能賣到三千多元。
初進好吃街時,周小亮的門店也是交租的模式,每月交2000元租金。2017年,新天街全面推行聯營模式,周小亮第一批簽約。
店面太小,生意越來越好,産品擺不下,周小亮申請擴大面積。新天街出場地、出裝修,2017年底,他的小店擴大了一倍,業績也飛速增長。
6年下來,周小亮一口氣在好吃街連開7家門店,不僅賣洋芋,還賣冰粉、涼糕、酸辣粉等,員工也有了四五十人。這7家店日均營業額5萬-6萬元,周末能達到10萬元。今年春節期間,這7家店生意火爆,尤其是正月初六那天,創下了日營業額17萬元的新高。
“4個3”就能炸掉“大王”
在周小亮看來,自己一個農村娃來到城頭,能把生意做成現在這樣,全因為“背靠大樹好乘涼”。
“我也有不少朋友在擺攤,很多地方,商戶和商場是對立的關係,商場看你生意好,就想漲你租金。但這裡不一樣,你好我好大家好。”周小亮説,新天街會策劃層出不窮的活動,比如“三八”國際婦女節,整條街“滿200送38元券”,有時候還會組織大規模免費品嘗活動。
對小商戶來説,最重要的就是引流和幫扶。“我們每年都會從利潤中撥出4000萬元用來做營銷。公司還出錢組織商戶外出學習考察,每個月組織一次學習大會,幫商戶定制個性化方案等。”高修斌談起這些年的經營心得,滔滔不絕。
引流的同時,新天街盡量在大米、食用油、豬肉等食材上從源頭統一把控品質。比如大米,至少得是5元一斤的,為此,高修斌專門跑了8000多公里,到黑龍江找到一款“五常大米”統一採購。土豬肉和普通豬肉之間的差價在1—5元之間,有的小商戶捨不得用土豬肉,高修斌便為他們每斤補貼1.5-2.5元不等,降低其經營成本,幫其減輕壓力。
商場裏,到處都挂着“做小吃沒得巧,六分靠真材實料,三分工序火候到,只有一分竅”的標語。23名樓管每天在樓層巡查,對入駐商戶進行精細化的規範管理,包括迎客話術、清潔衞生乃至抄手、涼麵等食物的製作規範等,都有嚴格要求。一份商戶操作規範手冊,足足整理了76萬字。而對員工偷偷抽煙、操作不規範、食材不衞生、欺詐顧客等情況,罰起款來也絕不手軟。
如此嚴苛的標準,商戶沒有意見嗎?“一開始也有人抱怨管得太嚴,後來發現還是嚴點好,堅持下來就成了習慣。”周小亮笑着説。
對商戶的管理,新天街根據地段、定位分別設立業績考核標準,一年考核三次,如果三次均不達標,就結束合同。“做得好就做,做不好就走人。”高修斌説,近年來,好吃街裏商戶的淘汰率約為35%,都是考核不合格走掉的。
總結經驗時,高修斌有所感悟:“3是撲克中最小的牌,但‘4個3’加在一起,就能炸掉‘大王’。當個體的力量弱小時,就需要團結起來。”
做好資産盤活“文章”
走進現在的好吃街,一樓賣時裝,二樓、三樓賣美食,四樓、五樓則是美甲理髮等行業。明亮的光線、有設計感的店舖裝修,讓整個業態更上檔次,擺脫了人們對地下商場的固有印象。最大的轉變則是:原先是公司到處招租還招不到,現在是小商戶擠破頭想進來。
嘗到甜頭後,新天街又將附近天和裏接手過來,打造成好吃街B區。
2021年,好吃街B區開業。如今,A區、B區共有236家餐飲單位,聚集了全國各地1000余種小吃及重慶本地火鍋、串串、燒烤、江湖菜等系列,平均客單價在15—25元之間,以價廉物美著稱,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來打卡。
業績節節攀升,有數據為證——2024年,好吃街春節客流比2023年同比上漲20%,比2022年上漲82%,比2019年漲了121%。
從“爛尾樓”到“人氣王”,新天街的逆襲,堪稱民營資本深度參與國有資産盤活的經典案例。
江北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區積極推動閒置國有資産盤活,堅持靈活利用、分類盤活、重點推進,取得明顯成效。其中,積極探索引入如新天街這樣的社會力量,通過合作經營、特許經營、資源共享等方式整合優質資源,打造文創園、好吃街、“韓國首爾街”等多種業態,着力破解難題,做好資産盤活“文章”。
記者從市國資委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重慶市屬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等社會資本股權合作金額超過700億元,混合所有制企業數量已佔到市屬國企總量的一半,資産總額佔國有企業資産總量近三分之二,利潤貢獻比達九成,形成了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