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應用工作研討會(重慶)在重慶高新區大學城第一中學舉行。本次研討會由重慶市教育信息技術與裝備中心主導,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應用重慶劉小紅專家團隊工作室承辦,匯聚了來自渝粵地區在智慧教育領域內的傑出專家及一線實踐者,聚焦最新的研究進展、技術應用案例及教學實踐的寶貴經驗,充分展現智慧教育領域的最新發展趨勢和成果。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應用工作研討會(重慶)活動現場。
重慶劉小紅專家團隊工作室責任專家劉小紅分享工作室的創新做法和積極成效。
重慶劉小紅專家團隊工作室責任專家劉小紅從“五措聚力、五維融合、五大成效、五大行動”4個方面,分享了工作室的創新做法和積極成效。劉小紅介紹,工作室秉承“應用為王”的理念,創新“跨區域協同”與“跨部門協同”兩跨機制,不斷探索&&應用的策略和路徑,建構“組團隊、建機制、強培訓、重應用、優評價”為核心的綜合工作架構,致力於教育資源的最佳配置及其高效使用,激發了學校與教師對&&深層次應用的熱情,有效地推進了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
重慶高新區大學城第一中學校長王海洋針對學校使用教育&&的情況進行匯報,強調高註冊率需與有效應用相匹配,指出數據割裂和資源再利用為主要挑戰,&&應用推廣存在的問題包括思想和功能認識不足以及經驗性重復。王海洋提出,解決方案涉及推動數字化統一行動,加強屬性定義與校域管理,分步實施項目,確保每位教師成為專家,並通過項目動態管理和種子教師培養,促進技術專長普及和數據整合,以實現&&的有效應用。
研討會現場,各工作室責任專家作交流發言。
經驗分享環節,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各工作室責任專家和試點校代表作交流發言。他們從智慧教育&&應用的不同方面,分享了各自工作領域中的行動方向、工作路徑和實踐成果。
如何應對快速變化的時代?重慶張先彬專家團隊工作室責任專家張先彬校長提出,教育需要打破傳統,通過變革意識、成果培育、實踐路徑探索和社會責任擔當四大策略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他強調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並提倡通過優化工作機制和成果導向,利用基於&&的創新來推動教育的轉型。
重慶兩江新區行遠小學校長鄒賢蓮從重慶行遠小學的案例出發,介紹了“五智行遠”理念下的數字化轉型,包括建立智慧教育生態、打破技術壁壘、採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師的數字素養。她&&,這一轉型策略着重於輕資本投入、任務驅動和資源共享,旨在通過頂層設計和創新應用來重構和優化教育生態。
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央電教館)中小學學科教育處處長黃旭光圍繞專家的分享作總結講話。
“教育部正致力於數字化建設,以應用驅動為核心,通過在廣東和海南進行整省試點,探尋教育數字化轉型之道,實現地方教育資源與國家&&的高效對接與資源共享。”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央電教館)中小學學科教育處處長黃旭光作總結講話,強調要特別關注教育資源的更新及信息科技的推廣,確保教育內容能滿足各階段需求。同時通過組織大數據比賽等方式,鼓勵高校專家參與,持續優化&&服務,旨在為教師、家長和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為黃旭光頒發工作室導師聘書。
活動相關負責人&&,本次研討會標誌着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應用向全面推廣智慧教育&&邁出新步伐,目標是擴大優質資源覆蓋並深化實踐成果。&&已集成豐富資源,接下來,將重點深化九大應用場景的研究,提煉並形成一系列可推廣的高效案例,以實現智慧教育的廣泛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