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讓老年人在家養老更安全更便利 居家適老化改造如何改誰買單

 

  三月十五日,渝中區兩路口街道中山二路社區,實施適老化改造的工作人員為八十二歲的甘懋林老人家中安裝了床邊扶手,並為她(右一)講解4G智能屏的使用方法。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人老了是種什麼感覺?

  你看到的光線沒那麼亮了,色彩沒那麼艷了,肢體漸漸變得僵硬,背部變得佝僂,起身、走路、洗澡都變得困難而危險……

  這不是危言聳聽。如果不是在衞生間摔了一跤,82歲的渝中區兩路口街道中山二路社區居民甘懋林還不覺得自己老了。雖然只是軟組織損傷,但受傷後甘懋林起床費力、走路吃力……生活中的一切變化都在提醒甘懋林“老了”。

  隨着銀發浪潮來襲,居家適老化改造正成為許多家庭的選擇,適老化改造具體改哪,怎麼改,誰來買單?下一步,我市將如何推進居家適老化改造?連日來,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從安全開始

  改造注重人性化

  想起之前摔傷的遭遇,甘懋林至今心有餘悸。

  去年年初,甘懋林洗完澡後踩到衞生間的余水,腳底打滑,重重摔在了地上。社區工作人員謝小玲帶甘懋林做了老年人能力的評估,結果是“輕度失能”。由於甘懋林屬於特殊困難老年人,渝中區將她家納入居家適老化改造範圍,實施了物理空間改造。

  居家適老化改造首先是提高老人在家庭環境中的安全性。比如,在衞生間、廚房、臥室等區域,鋪設防滑磚或者防滑地膠,避免老年人滑倒。安裝床邊護欄(抓桿),輔助老年人起身、上下床,防止翻身滾下床,保證老年人睡眠和活動安全。配置淋浴椅,輔助老年人洗澡,避免滑倒等。

  其次是突出方便性。比如給老人配置護理床,幫助失能老年人完成起身、側翻、上下床、吃飯,輔助喂食、處理排泄物等。還有高差處理,鋪設水泥坡道或者加設橡膠等材質的可移動式坡道,保證路面平滑、無高差障礙,方便輪椅進出。還包括在如廁區或者洗浴區安裝扶手,輔助老年人起身、站立、轉身和坐下。

  適老化改造還包括老年用品配置,比如向有需求的老人提供手杖、輪椅、放大鏡、助聽器、防走失手環、緊急呼叫器等。

  甘懋林家的適老化改造就是首先從衞生間開始,衞生間地面鋪了防滑墊,墻壁的一側加裝了扶手,花灑下面放了可折疊沐浴椅,可輕鬆坐下來洗澡。

  66歲的朱萍家住江北區,她家也進行了適老化改造。記者看到,她家所有的門檻都被打掉了。丈夫李朝洪介紹,朱萍因肢體殘疾長年坐在輪椅上,以前只要經過有門檻的地方,都需要他搭把手。對目前的適老化改造,朱萍十分滿意。

  “當你老了,家也許就不再是一個讓人安心的地方。也許是衞生間裏的一攤水、一次上廁所的起身、忘了關火的燃氣灶……任何一個細節被忽視,老年人的生活都會變得危險。”重慶市養老服務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郭恒良指出,適老化改造對居家養老的老人已經變得不可或缺。

  受制於觀念、費用

  適老化改造難入百姓家

  適老化改造迫在眉睫,但目前我市的適老化改造還處於起步階段。

  記者對朱萍所在的雲鼎陽光小區進行入戶調查發現,整個小區只有她家進行了適老化改造,整個江北區目前也只改造了700多戶。

  “當前我市的政策只是對納入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範圍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郭恒良&&,沒有納入改造範圍的家庭同樣也有適老化改造的需求,但因為觀念、經濟能力的制約,需求並沒有被完全滿足。按照規劃,“十四五”期間,重慶將完成3.9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重慶有712萬老人,這個數字可以説微不足道。

  “我爸媽那一代人太能吃苦、太能忍了,覺得只要能將就,就不需要變動。”家住南岸區融僑半島小區居民劉琳近來有些煩惱,父母跟她住同一個小區,但隨着老人年齡增大,行動逐漸變得困難。“我曾經找過專業的裝修公司,有一個整體的適老化改造方案,但爸媽堅決反對,覺得是亂花錢。”劉琳告訴記者,家裏還沒有親戚朋友嘗試過適老化改造,對於這個陌生的概念父母接受起來有難度。“很多老年人沒有意識到改造的重要性,很多時候是老人摔倒住院後子女才來諮詢。”接手過我市部分家庭適老化改造工作的北京孝馨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趙漢星&&。

  另一方面,價格也是難以承受之重。“政府主導的居家適老化改造項目以滿足基礎性需求為主。”趙漢星&&,高級一點的電動輔助起身器、智能床墊等産品都是自費項目,價格上千。為了減輕老年人的心理負擔,不少採購了部分自費改造項目的家庭,子女都會向老人隱瞞支出。“有時甚至只有説全部是政府出錢,老人才願意接受自費的項目。”趙漢星稱。

  “部分老舊小區住宅房齡太長,在設計方面先天不足,家裏沒有施工改造、放置器材的空間,電力線路老化嚴重,智能設備裝不進來。”趙漢星説,這類住宅實施改造難度很大,就算老年人有需求也未必能如願。

  政府主導多方參與

  最大程度滿足老年人需求

  “在家養老,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權利,更應該成為一種幸福。”郭恒良稱,目前國外如日本,國內如上海,他們的適老化改造都走在前列,經驗也值得重慶借鑒。

  “首先,政府可以根據實際的經濟狀況逐步擴大適用對象範圍。”郭恒良以日本為例,該國的改造焦點放在了50至60歲的老人以及65至75歲的健康老人身上,還包括退休後再就業比例高的老年群體,覆蓋範圍相當廣;上海則覆蓋居住在本市的60周歲及以上年齡的老年人,政府對符合條件的老年人,給予一定的補貼,補貼比例從40%到100%不等。

  “我市有條件的區縣也可以將改造對象範圍逐步擴大到城鄉低保對象中的高齡、失能、留守、空巢、殘疾老年人家庭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也鼓勵有條件和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自主付費改造。”郭恒良建議。

  除了政府,企業也是參與的主體之一。目前適老化改造的市場雖然尚未培育起來,但相關産業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郭恒良引用了去年住建部發布的一個數據: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的直接市場份額能達到3萬億元。

  “這塊蛋糕對企業還是很有吸引力,關鍵是政府如何引導企業參與。”郭恒良提到,上海也是政府主導,但上海引導企業參與的模式很有前瞻性。近年來上海建立了適老化改造服務商資源庫,吸引一批有實力、有信譽的企業入庫。“有些部分政府會放權,比如改造的清單不一定是由政府來制定,企業更了解老年人實際需求。”

  為了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適老化改造産業,日本政府給予企業土地、稅收優惠,鼓勵企業加大對輔助機器人、網絡服務、VR技術、監控設備領域的研發和投入,金融機構還提供長期低息貸款。

  重慶的居家適老化改造也在不斷探索中。市民政局、市財政局等相關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做好“十四五”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就涉及到了企業、社會組織、個人等社會力量的參與問題。

  該《通知》提到,我市支持裝修裝飾、家政服務、物業等相關領域企業主體拓展適老化改造業務,推動養老服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服務質量持續提升;支持商業保險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創新保險産品設計,將老年人急需的康復輔助器具納入保險支付範圍;鼓勵和引導企業、社會組織、個人等社會力量依法通過捐贈、志願服務等方式,為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提供支持和幫助。此外,符合條件的從事居家適老化改造的企業和養老服務機構按規定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記者 崔曜)

編輯: 劉磊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