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網友建議高峰時段禁止帶菜筐上地鐵上熱搜,重慶“背簍專線”回應:只要行為和物品合規,就不會干涉

  軌道交通4號線工作人員每天都會提前上班,幫菜農挑菜進站、快速過安檢、協助指引等,菜農豎起大拇指點讚。(攝於2023年3月4日) 記者 羅斌 攝/視覺重慶

  在重慶,有一條特殊的地鐵線——軌道交通4號線,每天都有一群老人背着背簍搭乘地鐵去市區賣菜。當地人給這條地鐵線起了個名字,叫“背簍專線”。

  最近有網友建議,在早晚高峰時段禁止乘客攜帶菜筐等大型物品。該網友&&:高峰時段人流密集、空間有限,攜帶大型物品可能會佔用過多空間,給其他乘客的出行帶來困擾,甚至可能損壞公共交通設施。隨後,相關話題衝上微博熱搜。

  對此,重慶軌道交通方面回應:只要行為和物品合規,就不會干涉。工作人員&&,如有乘客發現賣菜老人帶上車的菜有氣味、汁水,弄臟車廂,可來電反映,地鐵配有保潔,工作人員也會上前處理。

  重慶軌道交通的溫暖回應讓網友紛紛點讚。這條“背簍專線”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背後又有哪些暖心的故事?

  菜農乘地鐵去城裏賣菜

  車站每天提前開門,引導幫忙

  2022年6月開通的重慶地鐵4號線是一條連接渝北區石船鎮到市區的地鐵線,全長32.8公里,共設15個車站。

  每天清晨6時許,4號線石船站的&&口都會迎來一群特殊的乘客:他們或背着背簍,或用一根扁擔挑着竹簍,裏面裝滿了新鮮的當季蔬菜;還有人將背簍固定在帶有滑輪的小推車上,拉着小推車來到站門口……

  他們就是石船鎮周邊十幾個村莊的菜農。隨着進站口的閘門緩緩打開,菜農們依次進站乘車。

  地鐵開通前,菜農們都在石船鎮上賣菜,鎮上人少,菜賣得慢,菜價也低。地鐵開通後,菜農們發現,市區的菜價能賣高一點,於是很多菜農就坐上地鐵到市裏賣菜。漸漸地,乘坐地鐵去市區賣菜的人越來越多,這條地鐵就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背簍專線”。

  為了方便菜農,在做好開站準備工作後,本該6時15分打開的閘門會提前5分鐘打開。站內工作人員也會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扶一扶背簍,引導菜農乘坐升降電梯,或是用手持金屬探測儀為他們安檢,引導他們快速有序進站……

  菜農的菜賣得更快了

  車廂中充滿歡聲笑語

  菜農葉善菊住在石船鎮麻柳村,家裏種了一片臍橙果林。春節期間正是賣臍橙的好時候,每天早上她都會背着臍橙,趕第一班地鐵去菜市場賣貨。

  和葉善菊坐同一趟地鐵出來賣菜的,還有一對80多歲高齡的老夫妻。在重慶,年滿65歲的老人可以免費乘坐軌道交通。這條地鐵線路的開通,不僅給老人家省了錢,還為他們節省了時間。

  菜農馮爺爺説,以前他到市區賣菜要換乘幾趟公交,一個多小時都到不了。“現在乘坐地鐵,不到半個小時就能到,還不用折騰。”到市場後,老兩口輕車熟路賣起自己種的豌豆尖,3小時不到,帶來的豌豆尖就全部賣完了。

  有了“背簍專線”,菜農們的菜賣得更快了,他們的臉上也有了更多笑容。車廂中瀰漫的不僅是歡聲笑語,更是熱氣騰騰的生活。

  一座城市的包容

  既裝得下公文包,也容得下背簍扁擔

  菜筐裏運的是菜,也是一家人的生計。城市交通本就是為所有市民服務的,應該有菜農的一席之地。有人坐地鐵去上班、有人坐地鐵去賣菜,大家都有各自的需求,法律法規就是最大公約數。

  城市的發展既要有速度,也要有溫度。快節奏的城市,也需要等一等走得慢的人。一條地鐵、一座城市的包容,就是既裝得下公文包,也容得下背簍扁擔。

  一條“背簍專線”,承載了無數人的煙火日常,大家可以坐著同一趟地鐵,一起去為生活努力。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