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查社區、答疑解惑、報事投訴跟進、幫忙跑腿、下雨關窗、充當澆花員鏟屎官……一名物業的管家,每天究竟需要做些什麼?如何做才能讓業主滿意?萬科物業給出了答案。
23項核心觸點
從“僵化”到“嶄新”的全新蛻變
標準化服務能夠確保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提供的服務保持一致性,增加業主對服務的信心。
在萬科物業服務體系革新的過程中,並不是單純的對服務進行分級,而是讓曾經“僵化”的服務內容迎來一次嶄新配置的機會。3月20日,《物業管家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發布,內容顯示,為覆蓋小區居民所有的生活需求,萬科物業圍繞移動互聯、場所服務、回家之路、休閒漫步、設施景觀、入戶服務六大類的23項核心觸點展開管家服務,讓服務不留死角,不留盲區。比如,為保障品質監督不留盲區,萬科物業建立了四保(保修、保安、保潔、綠化)監督制度,規定管家在統領服務質量工作時,需站在業主的角度,實現“100%報事”,確保快速響應訴求,處理結果達到業主的要求。
高標準之下的快速響應的背後,還有一套很嚴苛的“2341原則”。即在20分鐘內響應業主;30分鐘內解決普通問題,給予業主答覆;不能立即解決的問題要在4小時內協調資源解決;重大問題在1個工作日內給予書面解決方案。同時,萬科物業還通過打通對客端、工作端口、信息管理端三大線上&&,形成了標準化的智慧工單報事系統。管家作為物業服務的核心崗位,在收到維修報事工單後,將第一時間安排空閒的維修人員接單,從解決訴求到後期監督,以此形成閉環。
在物業四大條線工作中,管家往往起到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他們既能有計劃性、果斷地開展工作,又能讓凌亂繁雜的工作變得井井有條。這之間,離不開萬科物業建立的人才選拔機制。《白皮書》中指出,萬科物業2016年就成立了管家工作室(原名是管家學院),從選拔、培養到成長,再到晉陞,建立了階梯式的人才機制。
細化服務
為社區注入無限活力
對物業服務而言,同樣是量體裁衣,合適即最好。
萬科物業新增制定了《我為客戶做件事行動指引》《客戶歸家溫度服務手冊(1.0)》《業務管家崗位操作指南》等內部制度。通過對空間內特殊人群或客戶關鍵時刻的解析,發布了包括空巢老人物業服務指南、空置房服務清單、服務中斷及極端天氣服務清單等一系列驚喜服務清單。比如,針對空巢老人 ,萬科物業會記錄他們的年齡、性別、居住狀態等基本信息,以及生日、興趣愛好、親友緊急&&方式等關鍵信息,完成客戶細分,一旦發生緊急狀況,可準確識別老人的身份。還會一對一教老人學會手機上網、舉辦“夕陽紅”社區活動等,讓他們走出空巢的孤獨感。
此外,萬科物業還有護送兒童放學、為業主打造生日儀式感等特殊服務,組建起一支專業的管家團隊,研究出一套驚喜服務打法。
在重慶,9-10月份是暴雨連天的季節,管家會隨時關注天氣,並聯合安全端口的同事逐一查看業主是否關窗,如未關窗一一&&業主,得到業主允許後上門關窗。有一次晚上天氣預報顯示暴雨將至,安全同事忙着做防汛措施,已經下班回家的管家,擔心雨水飄進業主房間,泡壞地板,特別是那些還未入住的空置精裝房。他及時從家裏趕回了工作崗位,一戶戶地幫業主關上窗戶,並拍照告知。業主得知後,非常感動,帶着錦旗進入錦繡濱江的物業服務中心。
“管家既要‘想用戶之所想’,又要‘想用戶之未想’,必須具有超前的思維和“超前服務”意識,才能獲得業主長久的滿意和支持。”管家“白榆”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