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李勇 何宗渝 伍鯤鵬
聚百山之壯闊,匯千流之恢弘。浩蕩涪江出蜀入渝,沖積形成萬畝良田。
重慶潼南,這個坐落在涪江之畔的千年古城,因優質的農業資源而得名“西部菜都”。近年來,潼南區立足特色資源精準發力,以科技賦能産業融合發展——從檸檬全産業鏈開發到創新種苗培育技術,再到發力汽車後市場建設,這個曾經嚴重依賴農産品生産和初加工的農業大區,在短短幾年就實現了産業的科技蝶變。
“三駕馬車”,牽引“微酸果”造就大産業
在寬敞明亮的車間裏,一顆顆檸檬鮮果在經過自動化分揀後,依次經過洗果、冷磨、榨汁、精油提取、黃酮提取等多道工序,蛻變成精油、檸檬烯、新型果膠等多種高附加值産品……在重慶檬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平均每天就有300噸檸檬被分解加工成各種産品。“我可以保證,沒有一顆檸檬能完整地走出我們工廠。”重慶檬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崔秋檀開玩笑地説。 擁有偏酸性土壤和便利灌溉條件的潼南,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意大利西西裏島並稱為世界三大檸檬産地。借助陸海新通道,匯達檸檬科技集團將潼南檸檬鮮果銷售到了俄羅斯、印度尼西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但前幾年因為疫情等各方面原因,公司海外訂單曾一度萎縮,7萬多噸檸檬滯銷,一度將企業逼入絕境。”經手潼南檸檬主要出口的匯達檸檬科技集團副總經理徐小玲説。由於國內消費者沒有養成檸檬鮮果消費習慣,檸檬産業也在此時迎來了拐點,精深加工成為部分檸檬企業的主攻方向,重慶檬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崔秋檀帶着技術人員從北京來到潼南投資建廠,在短短4年裏,成功開發出國內首條乾濕一體檸檬果膠生産線——從檸檬表皮上的油囊分離出精油、黃色外皮分離出檸檬黃酮,把檸檬片上的白色中層加工成檸檬果膠、檸檬纖維、生物化肥和飼料,將檸檬汁做成飲料、果肉做成果茸……如今的潼南檸檬已經渾身是寶,一顆果子可以衍生出300多種産品。崔秋檀説:“生産線每年可以加工檸檬10萬噸,預計2024年産值能達到10億元。” 蜜雪冰城旗下雪王農業的加入,則讓潼南檸檬産業規模衝擊100億元更有底氣。“我們收購檸檬鮮果後,直接供貨到國內外的數萬家門店。”雪王農業總經理吳飛翔説。 自2023年9月投産以來,雪王農業2023全年就收購了潼南檸檬5.7萬噸,年産值達到5.5億元。除了鮮果外,其生産的檸檬汁、凍幹片等産品,也直接供應國內外市場,實現了第一産業和第三産業的直接融合,需求量呈幾何倍數增長。 上述三家企業共同構成潼南檸檬産業“三駕馬車”,帶動2023年全區檸檬産業規模逼近80億元。2023中國·潼南檸檬産業發展大會期間,在重慶潼南舉行了西部陸海新通道—潼南檸檬南亞貿易暨全産業鏈簽約活動,37個項目集中簽約,涉及食品加工、智能製造、大數據等領域,簽約總金額達277億元。
潼南“有種”,助推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快速發展
時維三月,微風輕拂,潼南區柏梓鎮的萬畝油菜田泛起層層金色波浪。 “這片油菜田不僅好看,而且畝産能夠達到300斤、出油率超過50%。”柏梓鎮黨委書記李永恒告訴記者,2023年潼南油菜總産量突破了650萬公斤,曾被稱為“苦菜”“寒菜”的油菜,已輻射帶動潼南當地10萬餘農民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兩碗菜籽出一碗好油的優質油菜種苗,是當地聚焦種業創新的縮影。潼南近年推動“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單一産品向系列化産品”升級,轉化推廣新技術16項、轉化科技成果100余項。僅油菜就引進了中一等龍頭企業,完成120余個品種試種,打造油菜種植千畝級基地4個、百畝級基地50余個,發展油菜制種基地1萬畝、可覆蓋種植面積400余萬畝,油菜制種基地建設入選全國十大經典案例。 1萬平方米連棟溫室、1.6萬平方米蔬菜大棚、100余畝標準化示範種植展示區……位於潼南區的重慶科光種苗繁育中心是當地科技育苗的主力之一。依託重慶市農科院技術支撐,該中心已生産、推廣各類蔬菜、糯玉米品種超過100個,年均轉化科技新成果10余項,擁有獨家開發的渝粉、紅帥系列番茄,渝椒、艷椒系列辣椒,燕白黃瓜、春帥絲瓜、蜜寶南瓜系列瓜類科研成果。 “通過‘優良品種+優質種苗+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的集成推廣模式,我們現在還能向渝遂綿蔬菜産業帶的蔬菜生産企業、種植大戶等,提供品種選擇、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全程技術跟蹤服務。”重慶科光潼農種苗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斌説。 “水陸”並行,讓潼南的種苗培育之路越走越寬廣。在水産行業中,潼南是全國鱖魚繁育基地、西南地區水産苗種主要生産基地之一,年生産鱖魚、白烏魚、黃顙魚、蝦類以及四大家魚等名特優新品種魚苗5億余尾。此外,潼南還擁有全國最大的桑樹品種資源庫,蠶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南大學等常年在潼南蠶桑基地開展蠶桑新品種試驗示範、桑樹草本化種植試驗等科研活動。 “從種植大區向種業大區轉變的根本在於種源自主可控。”潼南區相關負責人&&,未來潼南將繼續加快推進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和重慶(潼南)農科城建設,培育具有重慶辨識度、全國影響力的突破性農業科技成果。
“一車九吃”,打造全國最大汽車後市場基地
重慶市潼南區創新大道,是每年十余萬台廢舊車輛的“旅途”終點,但同時也是它們的“新生”起點——來自天南海北的廢舊車輛經過查驗、清洗、拆解、再造等環節,部分零部件被重新投入市場,動力電池被梯次利用,金屬器件被重新冶煉……
“很多人都戲稱我就是個‘收破爛’的,不過我收的這些‘破爛’可沒有真正報廢,反而是換了個地方繼續‘發光發熱’。”重慶弘喜汽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周波笑着告訴記者,如果像過去一樣直接對報廢車進行廢鋼處理,只能産生不到3000元的殘余價值,並且會帶來大量污染並造成嚴重浪費。“現在經過我們的再製造再利用,汽車殘余價值實現了成倍提升,讓報廢汽車有了真正的好去處。” 當各地都在爭搶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産業“新賽道”的時候,潼南卻瞄準了汽車産業的“最後一步”。走進重慶弘喜汽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一塊標有“汽車循環利用智能管理駕駛艙”的巨屏,實時顯示着回收、庫存、零部件狀態,以及再製造、銷售等數據;狀態良好的零部件上架銷售,其他材料則分類再製造。 “雖説是‘收破爛’的,但我們‘收破爛’的方式卻是通過大數據和算法實現的。所有通過我們無人回收廠回收的廢舊車輛,車身和各個零部件上都會貼上二維碼,可實時得知處理方式和進度;回收的電池部件擇優進入拆解線,重新組合的電池包將在低速電動車、儲能電池、通信基站、智能路燈等應用場景重新‘上崗’。”周波説。 今年1月在潼南試投産的重慶棱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則專注廢舊電池原材料的提取。目前,該公司建成了5000噸廢舊磷酸鐵鋰電池破碎及濕法冶煉生産線,産出的碳酸鋰可用於磷酸鐵鋰電池再生産。該公司今年建設二期4萬噸廢舊磷酸鐵鋰電池處理車間、5000噸廢舊三元鋰電池處理車間,2025年擴建4萬噸廢舊三元及磷酸鐵鋰電池處理産線,整個項目達産後年銷售額將達50億元。 潼南去年還引進了重慶貝思遠新能源有限公司,其計劃建設新能源循環科技産業園,形成完整汽車後市場生態系統。公司將布局新能源三電維修網絡培訓中心、動力電池再生利用等八大業務模塊,建設5G+全鏈結智能工廠,産業鏈産值可達50億元。貝思遠的四款梯次利用産品已計劃出口到中東和中亞地區,後續還將出口大型儲能、充電寶、移動電源、低速電動車電池包等産品。 “我們選擇的汽車後市場,看似是舊、實則為新,內容豐富。”潼南區委書記文天平&&,國內汽車保有量穩定增長,將為汽車後市場行業提供充足的發展動力和空間。“未來潼南將打造再製造産業園,在汽車後市場領域布局二手車銷售、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儲能、駕校租車、零部件修理、貴金屬提煉、汽車再製造、廢料處理、大數據應用等9大板塊,實現‘一車九吃’,打造全國最大的汽車後市場基地。”文天平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