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全國政協委員劉小康:開闢高等教育發展新賽道

  2月24日,時值元宵佳節。記者來到重慶理工大學花溪校區採訪時,全國政協委員、重慶理工大學副校長劉小康,正在該校機械工程學院實驗室埋頭做實驗。

  作為一名高校科技工作者,劉小康帶領團隊爭分奪秒進行研究,掌握了精密位移測量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産權,解決了高端製造裝備的高精度位置檢測難題,實現了我國精密位移測量技術及器件自主可控。

  不只是科技創新,劉小康近年來在人才培養方面還做了大量工作。他積極參與學校“學緣型”科教融匯、産教融合育人模式等相關工作。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無論是在本職工作中,還是在委員履職中,劉小康都緊緊圍繞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融合發展履職盡責。

  劉小康去年提出的關於盤活西部教育資源、促進西部高校高質量發展的提案,很快得到了教育部的響應。教育部在高層次人才評選方面給予西部高校政策傾斜,在加強東西部高校幹部交流互派方面採取積極行動。

  除了履職成果,去年劉小康還有別樣收穫。按照全國政協的要求,他與教育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副校長、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生院院長吳宏偉建立&&,在開展科技聯合攻關、人才交流、學生互訪等方面作了有益探討。他期待着今年雙方能共同促成深入合作,為我國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做貢獻。

  “當好政協委員,要永葆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今年是劉小康履職的第二年,回顧過去一年的履職感受,他深感責任之重。他&&,提案是政協委員履職的重要方式,如何讓提案發揮出應有之義,切實解決問題,關鍵是要“説得對”。為此,他將把委員履職與本職工作緊密結合,加強學習,深入調研,通過不同領域碰撞交流,更好地找到專業領域和群眾所思所盼的結合點。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劉小康正在準備一份關於緩解教育焦慮的提案。他認為,讓孩子的童年不陷入內卷,是大多數家長的共同期盼,但當前面臨的教育焦慮讓部分家長不得不讓孩子“卷”。

  “在已有的‘雙一流’基礎上,評選‘專精特新’學科,在國家層面形成示範效應。”為此劉小康建議,開闢高等教育發展新賽道,緩解教育焦慮。同時也讓具有“專精特新”學科的高校能夠找準發展方向,獲得更多資源做大做強自己的優勢學科,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

編輯: 李海嵐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