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每斤最高賣到88元,王守令試腌制的20噸新款老臘肉,還是很快被搶購一空。
“關鍵在一個‘新’字!”日前,城口縣蓼子鄉黨委書記劉關林告訴記者,王守令的新款老臘肉,一是仔豬全部由他自己的養殖場繁殖;二是種植雜交構樹作飼料喂養生豬;三是採取傳統工藝土炕老臘肉。“全産業鏈全生態,新款老臘肉的賣相、口感、品質都不錯。”
仔豬自繁、構樹喂養、土法炕制,闖過這三關,王守令用了整整八年時間——
第一關 “關門”養豬避免病毒侵襲
王守令的6000頭規模化標準養殖場,建在海拔1400多米的桃園社區白柿坪山上。這裡山高路陡,距離山下主公路有10多公里,無論是買飼料,還是運出生豬,都會增加運營成本。
“這就是他‘關門’養豬的新思路。”劉關林介紹,2016年,在外打拼多年的王守令回村養豬,結果100隻豬仔很快就死了30多頭。通過考察他了解到,只要把好飼料、豬種來源,控制車輛、人員進出養殖場,豬的疫情便可控。於是,他決定“關門”養豬。
王守令聯合鄰居3人分別出資40萬元,先後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建起兩個養豬場,自己喂養母豬解決仔豬來源問題,避免疫情、病毒傳染。
第一批146頭母豬,從上車出發到運回養豬場,王守令寸步不離,以確保零感染;為保證飼料安全,王守令選用權威品牌廠家的飼料,同時發動村民種植玉米、紅薯,賣給他們喂豬,最後所有母豬都存活下來。
仔豬自繁自育,王守令不但解決了自己養豬場的仔豬需求,同時還賒給當地村民喂養,更大範圍避免外來仔豬攜帶病毒的可能性。2018年,非洲豬瘟爆發,很多養豬場生豬大量死亡,王守令卻因為“關門”喂豬,幾乎未受影響。
“反倒因豬肉價上漲賺了一大筆。”2019年,不少養豬大戶一蹶不振,王守令卻牽頭在白柿坪山上建起了標準化養殖場,將漏縫設備、刮糞機、乾濕分離機有機整合,淘汰水衝圈傳統清潔方式,實現了自動化、科學化養殖,“同時採用生物發酵技術,將糞污全部轉化為有機肥,實現了生態無污染養殖。”
現在,王守令的養殖場存欄能繁母豬500頭,常年産仔10000余頭,全年可出欄生豬10000頭。
第二關 種雜交構樹養殖“生態豬”
數九寒天,當陽村的雜交構樹種植基地卻綠意盎然。王守令告訴記者,這些都是豬的口糧。
“構樹葉喂豬有啥講究?”面對記者的疑問,王守令回憶,2021年,生豬産能逐步恢復,但豬肉價格開始下跌,飼料、原料價格卻呈上漲趨勢,養殖壓力非常大。他説,“探索喂養‘生態豬’,也許有更大的利潤空間。”
王守令從飼料着手,探索降低飼養成本方案。城口縣農業農村委向他推薦了“綠色飼料”雜交構樹,這種牧草不僅含有畜禽動物所必需的16種氨基酸和鎂、鋅、硒等多種礦物質,微量元素含量也非常高,可代替豆粕、魚粉用於畜禽養殖。
“先流轉100余畝撂荒土地,探索雜交構樹套種玉米喂養生豬。”王守令介紹,過去,飼料豬喂養4個月就可以出欄,用構樹葉喂養的豬要8個月才出欄。他算了一筆賬,用構樹葉配合玉米粉喂豬,每千克成本僅需2元,如果用純飼料喂豬每千克飼料成本需要3.6元;更關鍵的是雜交構樹一次種植可15年受益,1畝地的雜交構樹可飼養40頭豬,飼養成本較傳統養殖方式低15%以上。王守令興奮地告訴記者,“構樹葉喂豬,飼養周期是長了,但豬肉肉質純正、風味清新,營養價值較高。”
蓼子鄉的耕地多是“雞窩地”“巴掌田”,雜交構樹耐瘠薄,生長速度較快,種植技術要求不高,完全適合在邊角地塊和25度以上的陡坡地種植,與玉米套種更是相得益彰。
王守令免費提供雜交構樹苗和有機肥,帶動農戶種植,並在第二年構樹長成後按每畝2000元保底價收購。截至目前,他已帶動127戶村民種植570畝雜交構樹,累計帶動村民增收50萬元。
與此同時,王守令建起了雜交構樹飼料加工生産線,探索“生態豬”養殖模式,免費提供豬仔、飼料、養殖技術,按保底價回收生豬,帶動王仕芳、張帆等村民喂養“生態豬”。
“盤活了撂荒地、帶動了村民增收。”蓼子鄉農服中心負責人楊騰飛稱,雜交構樹作為飼料喂養豬、豬的糞便又用作構樹的有機肥,王守令蹚出了一條生態循環種養發展新路子,“降低了種養成本,擴大了利潤空間。”
第三關 還原低溫高炕臘肉傳統工藝
“高炕慢火生態豬,低溫發酵老臘肉。”在當陽村海拔1300多米的王家堡,一棟新修木屋的對聯格外引人注目。蓼子鄉鄉長王生貴告訴記者,“這是王守令投資100萬元新建的傳統老臘肉加工廠。”
這是一棟二樓一底的木屋,裏面消毒間、配料間、腌制間、烘烤間等一應俱全,樓下2米多的空間除了柴火散發着熱度,一塊臘肉也沒有,所有臘肉都挂在二樓炕制。
“城口老臘肉的精華就在於高海拔低氣溫自然環境。”王守令介紹,高海拔低溫低,豬肉無需冷藏、冷凍,用鹽少、腌制時間短,3天就可以炕制;臘肉靠低溫慢炕,木屋高炕讓煙子穿房而過,避免了煙熏臘肉。他説,“這就是低溫高炕臘肉傳統工藝精髓之所在。”
實踐中,王守令與工人還總結出,炕臘肉的柴火要幹柴火,濕柴火煙多;青岡木去皮燃燒,因為樹皮含油脂燃燒冒黑煙容易熏黑臘肉;豬的體重大小不一,切割、用鹽、腌制、炕制等都會有所不同。
從去年小雪開始,王守令採用傳統土炕老臘肉工藝先後炕制了3批共10噸臘肉,並註冊了“古香頌”商標。儘管每斤黑豬臘肉賣到88元、白豬臘肉賣到69元,但還是被消費者搶購一空。
城口老臘肉是城口鄉村振興的舉旗性産業,該縣正推動城口老臘肉再出發,建設標準化生産、社會化服務、質量檢驗監測、品牌保護和營銷、利益聯結“五大體系”,構建城口老臘肉全産業鏈。
作為新農人,王守令&&,將不斷健全完善構樹生豬全産業鏈,攜手更多城口人助力老産業實現新發展。(彭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