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供酒”?假的!
近日,記者從武隆區公安局獲悉,近期,在公安部統一指揮下,重慶公安機關成功破獲涉及五省市的特大制售“特供”假酒案,抓獲涉案人員53名,搗毀“特供”假酒“産、銷、儲”窩點12個,現場查扣“民航特供酒”“世博會專供酒”等“特供”假酒8796瓶,“特供”假酒包材180余種、85萬件,查明實際銷售金額2000萬餘元,徹底摧毀了這個輻射全國的“特供”假酒犯罪團夥。
“我在網上買到一件假酒!”2021年5月,我市一企業負責人向公安機關報案稱,自己通過網絡購買了一件白酒,拿到之後卻發現可能是假酒。
市公安局打假總隊發現,該線索背後可能存在涉及全國多地的假酒制售網絡,於是聯合武隆區公安局成立專案組開展深入調查。隨着調查不斷深入,專案民警發現涉案團夥生産銷售的大量假酒並不是常見假酒,而是標識黨政軍機關“特供”“內供”字樣、假冒高端知名品牌的假酒。
經查,犯罪嫌疑人陳某、曹某原是一家公司的同事,2015年離職成立公司創業。一個偶然的機會,陳某在與白酒從業人員的交流中獲悉,各類“特供”假酒“很有市場”。於是陳某、曹某等人&&上假酒中介杜某、胡某、萬某,搭建窩點開始生産銷售假酒。
“他們將客戶精準定位為‘中年’‘男性’‘中小企業主’‘社交需求高’等人群。”辦案民警介紹,為了鋪開銷售網絡,陳某等人雇傭了多達數十人的銷售團隊,批量購買電話卡、註冊微信號,將微信頭像設置為年輕女性,通過時不時發送女性語音信息、發布生活類朋友圈等來物色客戶。
2022年1月,專案組將非法制售“特供”假酒的犯罪網絡基本摸清,收網時機成熟。隨後,在公安部統一指揮下,專案組在四省市開展第一波次集中收網行動,全面摧毀了犯罪主體網絡,搗毀“産、銷、儲”窩點9處,現場查扣涉案“特供”假酒8796瓶,起獲一大批電腦、假酒灌裝設備等作案工具以及話術本、供銷電子數據、賬單等。
同年4月,專案組順線追擊,針對該案的包材供應源頭目標及窩點,分別在市內及外省開展第二、第三波收網行動,搗毀假酒包材“産、銷、儲”窩點3處,現場查扣“特供”假酒包材180余種共計85萬餘件、非法商標標識240萬餘枚。至此,該犯罪團夥被全部摧毀。
辦案民警提醒,“特供”假酒成本每瓶僅50元左右,賣價卻高達600元至800元。希望廣大消費者提高警惕,不要被虛榮心蒙蔽而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