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花卉苗木、特色民宿産業,南岸放牛村集體經濟火了

1月26日,南岸區放牛村分紅大會現場,村民領到分紅後笑逐顏開。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

  “唐孝春,2400元。”“趙承菊,35000元。”1月26日上午,山上氣溫只有3℃,南岸區南山街道放牛村委會外廣場,蠟梅飄香、樂聲陣陣、人頭攢動,村民懷着激動的心情,參加村裏的2023年分紅大會。當天,全村1160名村民共領取了約290萬元現金,平均每人分紅2500元。

  “我今天天還沒亮就醒了,想到又要分紅,就激動得睡不着覺。”等待分紅間隙,放牛村老房子組68歲的劉世美婆婆與記者攀談起來。她以幾畝花卉苗木入股了村集體杜鵑生態産業園,按每股分紅2300元計算,她所持6股當天將分紅13800元。

  村民以花卉苗木入股,是不是當“甩手掌櫃”坐等分紅?“自己入股多少畝,就要對自己那幾畝苗木進行日常經管,施肥、剪枝、造型……”劉世美説。

  村集體杜鵑生態産業園如何創收?放牛村黨支部副書記趙秋南告訴記者,2023年,杜鵑生態産業園創收50多萬元,除了門票收入,還包括經營性攤位租金、停車收費等收入,“尤其是每年杜鵑花開的季節,前來賞花的游客絡繹不絕,為村集體經濟創收打下堅實基礎。”

  “我們打的是生態牌,吃的是旅游飯,掙的是種花錢。”放牛村黨支部副書記趙秋南介紹,村裏有3600多畝花木,包括杜鵑、茶花、蠟梅、羅漢松等特色品種。近年來,全村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花卉苗木、特色民宿三大主導産業,發展起5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建成“銅鑼花谷”“南山杜鵑園”等國家AA級旅游景區和4個特色農旅觀光産業園區,還有42家特色民宿,打造了“以園迎客,以宿留客,以花引客”的鄉村産業。

  趙秋南説:“今年是村集體經濟分紅的第七年,分紅總金額在290萬元左右,同比去年增長超10%。”(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劉翰書)

編輯: 江茜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