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行走巫山之畔 上活思政大課

  這幾年,巫山中學老師付單和她青春激揚的學生們,一直在尋找德育的新可能——他們從教室一隅走向廣袤鄉土,一路走一路學,開啟了“行走的思政課”。

  訪耄耋老兵、走下莊天路,厚植紅色信仰、學習楷模精神;旁聽人代會議,理解中國民主;尋訪歷史非遺,堅定文化自信;下三峽長江、上大山荒野,做水質監測、採紅葉標本、調查生物多樣性;進大街、行小巷,走田坎、訪企業,開展勞動教育、社會實踐和課題研究……

  如今,他們的嘗試已成為巫山中學共同的實踐,在學校黨委支持下,100多位黨員教師、思政老師參與其中,一屆屆學生帶着有趣有料的問題,加入到“走讀”中。師生們用腳丈量家鄉、用心感應時代,行走了幾萬里,大思政課更有內涵、更富魅力。

  源於師生調研盲道佔道情況

  走出校園課堂:帶着問題和方案,去看去聽去探求

  “孩子缺乏自控、家長無力管束,留守青少年沉迷於手機游戲、視頻,無心向學……我們做了關於青少年手機依賴度調查,今天在此向大家報告。”每週六下午,巫山中學廣東樓報告廳就人頭攢動起來——同學們的暑假實踐成果將依次公開匯報。

  提交研究方案,經老師們集體論證後,在暑假期間由指導老師帶隊開展集中實踐調研,最後將調查思考論證成果形成報告,再通過學校&&向同學展示。這是巫山中學“大思政”社會實踐課的基本流程。

  巫山中學是一所市級重點高中,社團和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多樣。今年,學校30多個項目式社會實踐小組,共完成22項暑假實踐課題成果。這些成果中,有關於青少年手機依賴、老人智能手機使用的,有關於農村特色文化生活的,還有關於縣城公交路線優化的,課題方向多元、內容接地氣。

  “我們的思政大課不僅在暑假走向校外、走出課堂,平時也是。”巫山中學黨委副書記沈偉説,為引導青少年在關鍵成長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16年起,學校開始思政課“走讀”試點探索,以主題化、項目式推動思政課走向校外,讓學生帶着問題去看、去聽、去探求,在實踐中讀懂鄉土中國、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

  當時,參加工作近6年的校團委負責人付單,在自己任班主任的2019屆10班着手嘗試。圍繞其所承擔的高中政治課程,她結合德育活動,設計精品思政課,將課堂搬到了校外,創造性打造了“行走的思政課堂”。

  “高中孩子都是‘00後’,智能化時代信息獲取便捷,理論説教、坐而論道很難引起共鳴,怎樣把道理講到學生心裏去,很有挑戰性。”付單説,其實“00後”們很喜歡思政課,但他們更喜歡接地氣、有探討性的思政課。對此,自己在行課中增加了案例故事,設計了更多研究型題目。

  對理論的信服,源於真實的力量,更源於直觀的實踐。為讓課程更富感染力,付單將小課堂拓展到社會大課堂。針對課堂上學生提起的殘疾人出行不便的情況,她 啟發大家帶着問題去身邊尋找答案,在班級開展了“巫山盲道佔道現狀調研及對策分析”主題活動。

  2016年末至2017年初的四個多月裏,師生們利用課餘時間,行走於巫山縣城的大街小巷,拍照、測繪、訪談等,最終形成一份2萬餘字的調研報告,遞交給縣相關部門後,有效推動了相關整改。看到大家的努力得到有效反饋,學生們都很興奮,對思政課也更加期待。

  以主題化、項目式開展,“行走的思政課”需要改變很多。為此,付單調研了當地多個鄉鎮村莊,挖掘本地歷史、人文、自然等資源,設計精品實踐方案讓內容更“有料有趣”,並根據課程節點需要,對接學校和縣有關部門,爭取各方支持。

  2019年,付單成為學校德育主任,在校黨委大力支持下,她和學生一起探索的“行走的思政課”在全校推廣。學校緊扣教育改革,深挖各學科思政元素,將全校黨員、思政老師等吸納到德育活動策劃指導中,推動大思政實踐,讓思政課知識性、價值性、思想性更濃。

  研學下莊、旁聽人代會、調研脆李産業

  實踐打開視野:主動融入時代脈搏,看見拔節生長每一步

  “路修好了,村民富起來了,要感謝黨和政府,才有如今的下莊。希望同學們認真學習,為鄉村振興和祖國建設貢獻力量。”7月18日,巫山中學2026屆創新班來到下莊開展暑期研學。現場,時代楷模、下莊村黨支部書記毛相林為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

  當天,這些“準”高中學生實地感受了下莊的“絕壁天路”,參觀了下莊人事跡陳列館,觀看紀錄片《下莊人》等。一雙雙穿破的草鞋、一根根開山鑿壁的繩索,讓大家對下莊精神有了切身感受,紛紛&&將始終追尋時代精神,做不甘落後、不等不靠的新時代奮鬥者。

  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巫山中學上活“行走的思政課”。2021年以來,該校深挖縣域內多維度的自然生態、歷史人文等資源,充分融合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用身邊人身邊事,講身邊歷史、身邊巨變,讓學生的興致更高、趣味更濃、體會更深。

  臍橙長勢怎樣?村裏有哪些集體經濟?巫山脆李産銷的短板是什麼?在水稻、脆李、臍橙等作物生長關鍵期,師生們走進廟宇鎮開展水稻收割體驗,深入曲尺鄉調研脆李、柑橘産業,大家走村入戶,聽群眾講産業、話發展、説治理、談鄉風。

  2022年9月,勞動課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巫山中學充分利用“近在咫尺”的鄉村資源,深入挖掘、系統梳理,逐漸形成了“福田茶香”“曲尺花果”等四項勞動實踐選修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走進自然。

  學校推出8項“巫山地標美食選修課”,鏈結文化涵養、提升勞動素養,讓學生知家鄉、懂家鄉、愛家鄉,自信講好家鄉故事、傳承傳統鄉土文化。巫山烤魚是聲名遠揚的市級非遺,學校就組織師生們到傳承人的工作坊現場體驗。

  學科知識和學科融合,旨在讓價值觀落地,讓學生在實踐中悟道明理。沈偉介紹,為強化學生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理解,切實增強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感受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優勢,學校連續6年組織學生旁聽縣人代會。學生們帶着理論積累、生活實踐,步入兩會現場,聆聽政府工作報告,並就報告中最關注的工作,撰寫感悟及建議。

  今年初參加旁聽巫山縣人代會的學生鄧可&&:“這是一次非常難忘的經歷,開闊了視野,加深了認識,看社會問題有更多的思考。”

  7年多來,巫山中學堅持立德樹人,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引導學生主動融入時代脈搏,形成了“以思政為魂、實踐為骨、學科為肉、本土資源為血”的思政課品牌,將生活中的風景變成“看得見的成長”,着力培養具有“紅葉品格”的學生。目前,師生們“走讀”超過100次,近5000名青年學生參與“行走的思政課”,累計行程遠超1萬里。

  全校100多名老師伴行“走讀”

  啟智立德鑄魂:內化思政“大書本”,浸潤學生“心窩窩”

  “在長江之上、巫峽之間上思政課,如果這堂課有顏色,那一定是青翠的綠。”今年的世界環境日前夕,巫山中學主動對接縣生態環境監測站,參與在長江巫山段提取水質樣本。在水質取樣船上,師生們進行了“行走的思政課”活動,高二3班學生余杜烜至今印象深刻。

  當天,同學們跟隨工作人員一起登上生態環境監測船,來到長江紅石梁斷面,參與水質監測取樣,現場聽取工作人員講解水環境和長江生態保護重要意義。生態教育融進思政、地理、生物等學科,把生態文明理念灌輸到青少年心中,這樣上課,學生們更投入、更有感。

  現在,巫山中學已全面推進學校課程思政建設,促進各學科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以“大思政課”建設為牽引,深挖本土資源,潛移默化對學生進行信仰價值引導,提升科學探究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加強對學生審美情趣、健康體魄、意志品質等培養。目前,全校有100多名黨員教師、思政老師等參與其中,成為行走思政課的指導員和“伴讀”。

  在老師們帶領下,學生們拜訪抗美援朝老兵,讓歷史更生動、更立體;圍繞文化自信主題,師生們一起到巫山大溪、龍骨坡等地研學,登神女峰感悟詩詞文化;圍繞兩山理論主題,丁姝彤等同學赴五里坡自然保護區採集真菌標本,相關數據被西南大學學報引用,榮獲全市生物多樣性探究活動特等獎;圍繞鄉村振興主題,大家探訪了11個鄉鎮的農業産業……

  “思政教育對青少年來説至關重要,要實現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必須探索新渠道新路徑。”巫山縣委教育工委書記、縣教委主任,巫山中學黨委書記劉昌坤説,巫山中學堅持黨建引領,落實全面育人,牢牢把握住正確政治方向。圍繞思政啟智立德鑄魂,通過“走讀”思政實踐,將大思政的“書本本”,演繹到生活場景中,內化到學生的“心窩窩”。

  以思政大課全面育人,巫山中學涌現出大量優秀學生,近年來,先後有學生榮獲全國最美中學生、市優秀志願者等,以及全國和市級科技創新研究等大賽獎項,在高考中實現“低進高出”。當前,學校的實踐還在向縱深推進,着力豐富延伸品牌系列活動。

  如今,“行走的思政課”已成為巫山縣教育的一張閃亮名片,受到全縣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與配合。不久前,巫山中學的這一做法,被寫入縣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今年以來,當地部分中小學也開始推廣“行走的思政課”,市內部分學校和市外的綿陽中學等也開始效仿,思政“走讀”正逐漸走出巫山、走出重慶。

編輯:李海嵐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