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要求,11月14日,2023年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全國總開幕式在渝舉辦,渝中區開展社區教育特色項目展示。全國各地的開放大學、社區教育學院、老年大學(學校)、成人教育協會(協會)等教育單位及教育同仁齊聚重慶,在渝中區社區教育學院教師的帶領下參觀3個社區教育特色項目。
為更好展示渝中區豐富的文物古跡,傳遞獨具渝中魅力的精神文化,加強各地社區教育工作者的學習交流,渝中區社區教育學院整合社區教育特色工作與經驗成果,融合轄區文化資源,推出以“數字賦能攜手銀齡學堂”“城墻故事,暢談重慶今昔”“公眾考古,增強文化自信”為主題的3個社區教育特色項目。

嘉賓們走進社區參觀社區特色教育成果。
“數字賦能攜手銀齡學堂”展示了抗建堂社區學校依託渝中學習網為廣大市民提供智能的終身教育學習服務的先進工作方法,以及《網絡詐騙預防篇》《母城故事我能講》等社區教育特色課程。在山城老年大學,參會嘉賓參觀了實施老年教育的教學場地與網絡教學設備,切身感受老年校園文化的巧妙設計與文化氛圍。項目利用數字教育資源服務市民,特別是老年群體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充分體現區社區教育學院的三級辦學體系、課程建設體系、教育隊伍建設和課程資源開發成果。
“城墻故事,暢談重慶今昔”項目利用社區教育多級辦學體系,整合社區教育優質資源,有效聯動、多方配合,以社區教育品質發展與內涵提升為抓手,不斷提煉社區教育特色成果,開展母城文化主題系列教育活動。據悉,該項目是渝中區在堅持完善社區教育辦學體系、狠抓品牌建設、聚焦熱點難點、優化社區教育隊伍的基礎上,打造的重慶市終身學習活動品牌項目。
現場,嘉賓們參觀了通遠門、領事巷等遺址,還學習了全國終身學習活動品牌“母城故事我會講·城墻故事會”的“五進工作法”(故事進社區、故事進學校、故事進企業、故事進公園、故事進書本)。參觀嘉賓深度沉浸在全面、立體的項目中,體會可知可感、可親可近的文化,感受到校家社共育在特色文化與優秀工作方法的共同加持下的顯著作用。

參會嘉賓在活動中深度體驗特色課程。
“公眾考古,增強文化自信”項目整合渝中區內博物館、中小學校以及社區居民等各類教育資源,以考古文化為主線,串聯起多處文物建築和考古現場,面向社會公眾開展形式多樣的體驗活動。來到考古虛擬展示體驗館,嘉賓們通過生動的AI虛擬考古、考古標本參觀和文物修復體驗,學習了文化遺産保護知識,形成了關注並參與保護身邊文化遺産的深刻意識,體驗到重慶考古文化的魅力。
據悉,該項目還聯合全市20余所中小學,成立了“少年考古團”,在周末、節假日、寒暑假面向社會開放親子考古體驗活動,鼓勵家長陪伴孩子一起參與,增強了社區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厚植家國情懷,也開創了“校家社協同育人”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