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月九日,施密特電梯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監測生産情況。記者 周傳勇 攝\視覺重慶
11月9日,施密特電梯有限公司(下稱“施密特”)生産車間內,機器轟鳴,6條生産線馬力全開。每天,超三萬個零部件在這裡産出,並組裝成3&&梯。
“訂單已經排至60天后。”施密特電梯有限公司(重慶)副總裁楊光説,今年以來,施密特憑藉8米/秒超高速智能電梯等核心技術,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目前已在國內12個省建立分公司,並與孟加拉國、俄羅斯、新加坡等國的相關企業建立合作關係。“隨着‘朋友圈’做大,進入四季度就迎來銷售旺季。”
攻克“卡脖子”技術産品利潤大大提高
行走在大足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內,一座120米高的獨棟大樓格外顯眼,這是園區最高的建築,也是施密特打造的試驗塔。走進試驗塔,乘坐施密特8米/秒超高速智能電梯,僅需17秒左右便可到達塔頂。
“2020年公司便‘被迫’開始研發8米/秒超高速智能電梯。”楊光告訴記者,3米/秒及以上速度的電梯都屬於高速電梯,它對技術、安全要求都非常高,目前4米/秒至6米/秒的電梯幾乎被外資企業壟斷。
幾年前,為了定制4米/秒的電梯,施密特不得不使用外資企業的專利,每年需要支付60萬元的專利費。“必須要達到這一技術水平並突破它。”帶着這樣的目標,施密特開始研究8米/秒超高速智能電梯。
通過與中國科學院、重慶大學、重慶理工大學合作,聯合進行技術攻關,2021年,施密特成功研發出8米/秒超高速智能電梯,並於2022年年底完成國家驗收,今年年初正式向市場推廣。
“掌握了核心技術就掌握了收益的密碼。”楊光感觸頗多,以往使用別人的技術,利潤率能達到3%就很不錯了,如今攻克了“卡脖子”技術,不僅招投標成功率至少提升20%,利潤率也達到28%。
今年以來,施密特已通過23項專利。得益於技術支撐,儘管全球經濟下行,施密特仍在1至9月完成了3.4億元的訂單。進入四季度,施密特的訂單已經排至年末。
在12個省建立分公司打造全國性品牌
核心技術為施密特發展帶來充足信心,但面對疲軟的市場環境、行業內部激烈的競爭,如何異軍突起提高銷量?
“過去一直追求打造區域品牌,深耕西南地區,沒有在全國布局的打算。”楊光説,今年2月開始,公司嘗試在全國布局銷售渠道。
經過大半年努力,如今施密特在四川、雲南、貴州、甘肅、寧夏、新疆、山東、河北、廣西等12個省份成立了分公司,開發了64家代理商,新增一支由31名資深行業人才組成的銷售隊伍,並在全國主要省會城市進行了廣告投放,加速品牌推廣。
“打造全國性品牌還需要完善的售後服務。”楊光説,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製造物聯網監控&&能夠對銷售、製造、物流、維保等環境進行全流程監控。
尤其在維保方面,該&&具有完善的預警系統,電梯運行中,能提前預警某些部件的隱患,維保人員可以根據提示精準維修;同時還有報警系統,電梯發生故障後,報警信號會第一時間發送到系統,系統則同步通知維保人員前往維修。如今,該系統已經成為公司新的盈利點。
“隨着全國布局的逐步完成,今年上半年有意向跟我們合作的供應商和代理商增加了18%左右,而第四季度預計還將增加7%左右。”楊光説,公司的品牌效應或將在明年迎來爆發。
走出國門將收穫大訂單
“重慶正大力鼓勵民營企業‘走出去’發展。”楊光説,今年以來,市商務委牽頭組織了多場經貿論壇,尤其針對東盟、中亞等地區,他積極參與其中並結識了不少客商和外貿企業。
在這之中,就包括孟加拉國的一家知名電子商務企業。“11月底,我們就要遠赴孟加拉國,與這家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楊光説,前期了解了該企業經營情況、財務狀況等,並通過外貿企業、官方渠道加以印證,非常適合合作。
未來,施密特將通過該電商&&在孟加拉國廣泛推廣電梯。“根據合作內容,公司每年將通過該電商&&銷售電梯數量不少於1000&,銷售額約2億至3億元。”楊光説。
目前施密特還與新加坡、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的相關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在內循環上,我們加大了投資和拓展渠道的力度,外循環也走出了第一步,內外市場循環正拉動公司發展。”楊光説,未來施密特不僅是西部電梯行業的龍頭企業,也要成為銷售冠軍。(記者 周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