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老城墻上的“文學會客廳”

 夜幕下的通遠樓·星臨書局“重慶文學會客廳”。

  夜幕降臨,通遠樓上綵燈亮起,整座樓籠罩在流光溢彩之中,老建築更顯生機與活力。

  通遠樓·星臨書局就坐落在渝中區七星崗通遠門的老城樓上,這裡曾是老重慶人喝壩壩茶、擺龍門陣的場所。通遠門作為重慶“九開八閉”十七座城門之中唯一的陸地城門,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依託老城門的人文底蘊,通遠樓·星臨書局於2019年進駐通遠樓,以新的風格將老城文化與書店結合在一起,存續了渝中母城的市井氣息與文化生態。

  為何叫星臨書局?原來,“星臨”一名與郭沫若有着深厚淵源。郭沫若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故居就在今日通遠門附近,他與朋友常去一家沒有名字的牛肉館小聚,牛肉館老闆名叫“星臨”,郭沫若便以“福星臨門”之意給牛肉館取名為“星臨軒”,星臨書局正是化用了它的前身星臨軒的名字。為彰顯郭沫若的文學元素,通遠樓·星臨書局如今的茶水單上也用到了郭沫若各詩集的名稱作為茶品的前綴名。

  文學的血脈生生不息,而今依舊璀璨輝煌。踏着前輩的足跡,重慶文學在此地生發出了新的枝葉。

  去年起,重慶市作家協會將“重慶文學會客廳”落址於星臨書局內,成為市作協打造的集文學展示、交流、研討、發布等於一體的文學空間,至今已舉辦川渝兒童文學作家沙龍、重慶市報告文學發展座談會等交流活動。書局主理人何霞告訴記者,每逢研討會舉辦時,作家們便齊聚通遠樓上。作家許大立是這裡的常客:“通遠門一帶歷史悠久、文化厚重,俯拾皆是文人故事。無論從歷史過往還是當下生態來説,如果需要在重慶尋找一個展示文學成果、探討文學創作的地方,這裡毫無疑問是最佳選擇。”這裡,還為外地作家來渝交流提供了一個風雅舒適的場所。

  據了解,本土作家曾憲國於今年出版的長篇小説《我的名字在歌唱》就是在星臨書局創作而成,成為了第一部從這家書店“走出去”的作品。小説創作的兩年間,曾憲國幾乎每天都會帶上電腦,坐在書局一隅靜心寫作,以茶佐書,一寫就是一整天。

  這是一個充滿文化韻味的地方,老書、小聚、閒情,老物件、舊報紙、舊相片,一物一故事,一頁一乾坤,置身其中,歲月清晰可觸。“煙火氣和人文氣息很重要。”何霞説,每逢周六,在這裡開講的“城墻故事會”都會以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融合非遺文化的巴渝地方戲曲、曲藝表演等,免費向市民、游客獻演,已逐漸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群眾文化品牌。

  秋色已深,去老城樓上喝茶看書,探尋巴渝文學的根與脈,實乃一樁樂事。

編輯:韓夢霖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