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愛心,匯成涓流,無償獻血,挽救生命。源於內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青年們正為生命的延續貢獻一臂之力。
第1次獻血
“啊啊啊,會不會痛啊?”正就讀研究生一年級的王一諾挽起袖子的那一刻就已經在想象針刺進血肉裏的痛感。她從小就怕疼,生病了打針怕,治療時輸液也怕。這次來獻血,她也害怕會有些痛,但她還是來了。
“我之前也想獻血,只是沒有獻成功。頭一次來的時候,因為體重沒到90斤,不符合要求就沒有獻成。現在我終於有了90斤,看到獻血車到學校,我立馬就來了。”王一諾説道。
從驗血,到獻血,王一諾發現其實也不疼,“沒啥感覺,蠻自然的”。談到為什麼想來獻血,王一諾&&是因為一部紀錄片。“《人間世》裏的醫生救死扶傷,為病患解除病痛讓我深受感動,我也希望我能夠為挽救別人的生命做出一點貢獻。”王一諾説道。
王一諾。
第2次獻血
大二的代桃源這是第2次獻血了。在來之前,代桃源做了很充分的準備,包括保持好的睡眠,進行合理健康的飲食,將自己調整到一個很好的狀態。“獻血對我來説是一件值得認真對待的事情。”代桃源説道。
“還記得第一次獻血是大一剛來學校的時候,寢室三個小夥伴一起去獻的血。那次是偶然。當時獻完血後覺得蠻好,可以幫助到別人。”代桃源回憶,後來大家決定堅持獻血。自己獻血是小事,挽救他人生命是大事。所以平時都會特別關注,以後打算定期獻血。
代桃源。
第3次獻血
大四的張建威上一次獻血是半年前,這一次剛好規定獻血間隔期滿。“我第一次獻血的經歷其實有點坎坷。當時本來是想獻400ML,結果因為太緊張,獻了300ML就暈倒了。”張建威回憶。第一次獻血的經歷並沒有阻止張建威的腳步,他後來又獻了第2次,而這次,是第3次。
為什麼要堅持獻血?張建威説:“我認為卷袖之間説不定就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這是很值得去做的一件事情。”
張建威。
第5次獻血
“我收到了血液中心的短信,告訴我獻血間隔期滿。我就來了。”大四的王梓航説道。王梓航從大一開始獻血,幾乎每半年獻一次,這已經成為了他的一個習慣。“能獻血就會去獻血,我的爸爸媽媽也在獻血,他們也給我做了榜樣。”
重慶市血液中心的血液追蹤功能。
此外,王梓航談到每次捐獻的血液都會有血液追蹤,“它會告知我的血去到了哪個醫院,是否已用於治療患者。每次看到都覺得很欣慰,真真正正感受到有幫助到別人。這也成為我獻血的動力。”
王梓航。
最美的風景是“滿懷熱血”。從第1次到第n次。他們每一次卷袖都是一道靚麗的風景,他們以一顆無私的心奉獻青春能量,讓生病的人得以有重生的機會,也讓生命如“熱血”般昇華。(歐鴻)